尖扎康杨小镇焕发新气质——青清黄河行大型采访活动

从张汶高速牙什尕出口向西南约3公里,高耸巍峨的申宝山下,碧波万顷的黄河之滨,有个叫康杨的小镇,这里被誉为“黄河第一镇”“青海小江南”。

尖扎康杨小镇焕发新气质——青清黄河行大型采访活动

临黄河远眺、沿黄河徒步、看百年古树、走近元代古城……走进这座小镇,俨然另一个世界。

“走出去才有出路。”马禄想起父亲30多年前的这句话笑了。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习惯把走出去做生意,当做谋生的主要手段,当年的马禄也不例外。

康杨是一个居住着1860多户,12000多人的小镇。黄河自古以来流经这里,除了留下滩地之外,并没有给这里的人留下更多的财富。

30多年前,因为家里没有其他可靠的生活来源,马禄被父亲送到西宁学习拉面经营,30年后,已在陕西西安定居的他回来了。

马禄说:“走在康杨镇街头,我看到国槐、大叶榆、栾树整齐地长在街边,马路宽敞整洁,还新建了吉祥广场、灯光走廊等便民服务设施,康杨小镇越来越美,人们更愿意留在这里从事商贸与文化旅游活动。”

和马禄一样,康杨镇西南城上村村民马师傅也发现这些年,康杨变了。

这些年,从外地来城上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来,就去看马师傅家外面的那些坛坛罐罐,之后绕着他家三米多厚的围墙走一圈,再走到村子西头看看上世纪知青们留下的几间宿舍,还要到村北去瞧瞧村里人毫不稀罕的古树……

坛坛罐罐、院子、房子、大树、黄河……半天下来,他们还看不够,还会到村民家里聊天,话家常,他们对村里的一切都感兴趣。“农村人用来腌菜的罐罐摆到墙头上,也能欣赏?”马师傅对城里人的心思满是疑惑。

马师傅对坛坛罐罐、围墙不感兴趣,可康杨镇镇长马海胜却把它们当做宝贝。

尖扎康杨小镇焕发新气质——青清黄河行大型采访活动

马海胜说,黄河流经康杨留下了肥沃的土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农耕文化,而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古城堡、古城墙、古陶器、古树、古宅,这些承载着厚重人文历史气息的活文物被康杨人留存了下来。

“据专家考证,马师傅家周围矮墙上摆的是出土于齐家、马家窑、卡约文化时期的坛坛罐罐,他们家住的是从元代留存到现在的古城遗迹。”马海胜指着城上村一座四四方方的大宅子介绍。

康杨镇处在西宁连接海东与黄南的关键位置,是环夏都西宁一小时经济圈和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上游是国家级坎布拉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景区;自上而下沿途的李家峡水电站、直岗拉卡水电站、康杨水电站等形成了广阔的黄河水面资源;这里更是通往黄南、甘肃临夏、四川阿坝等地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明显,商贸发达,康杨商贸小镇由此而生。

康杨镇有商户560多家,日贸易额超200万元,积淀了浓厚的商贸文化。早在2007年,康杨就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近几年来,在省委“一优两高”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委“三区”建设的战略布局指引下,深度融合全县“一体两翼”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康杨“现代农业稳镇,工商产业富镇,文化旅游兴镇”的发展方向。

马海胜说,2017年底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康杨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启动,历时一年,全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三纵三横一环线的路网格局形成,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镇区道路绿化亮化、墙体美化、给排水等一大批项目完工。

如今,康杨镇正在挖掘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康杨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有看头,商贸发达有买头,历史文化有讲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徐徐铺就。

(记者 祁宗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