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康楊小鎮煥發新氣質——青清黃河行大型採訪活動

從張汶高速牙什尕出口向西南約3公里,高聳巍峨的申寶山下,碧波萬頃的黃河之濱,有個叫康楊的小鎮,這裡被譽為“黃河第一鎮”“青海小江南”。

尖扎康楊小鎮煥發新氣質——青清黃河行大型採訪活動

臨黃河遠眺、沿黃河徒步、看百年古樹、走近元代古城……走進這座小鎮,儼然另一個世界。

“走出去才有出路。”馬祿想起父親30多年前的這句話笑了。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習慣把走出去做生意,當做謀生的主要手段,當年的馬祿也不例外。

康楊是一個居住著1860多戶,12000多人的小鎮。黃河自古以來流經這裡,除了留下灘地之外,並沒有給這裡的人留下更多的財富。

30多年前,因為家裡沒有其他可靠的生活來源,馬祿被父親送到西寧學習拉麵經營,30年後,已在陝西西安定居的他回來了。

馬祿說:“走在康楊鎮街頭,我看到國槐、大葉榆、欒樹整齊地長在街邊,馬路寬敞整潔,還新建了吉祥廣場、燈光走廊等便民服務設施,康楊小鎮越來越美,人們更願意留在這裡從事商貿與文化旅遊活動。”

和馬祿一樣,康楊鎮西南城上村村民馬師傅也發現這些年,康楊變了。

這些年,從外地來城上村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一來,就去看馬師傅家外面的那些罈罈罐罐,之後繞著他家三米多厚的圍牆走一圈,再走到村子西頭看看上世紀知青們留下的幾間宿舍,還要到村北去瞧瞧村裡人毫不稀罕的古樹……

罈罈罐罐、院子、房子、大樹、黃河……半天下來,他們還看不夠,還會到村民家裡聊天,話家常,他們對村裡的一切都感興趣。“農村人用來醃菜的罐罐擺到牆頭上,也能欣賞?”馬師傅對城裡人的心思滿是疑惑。

馬師傅對罈罈罐罐、圍牆不感興趣,可康楊鎮鎮長馬海勝卻把它們當做寶貝。

尖扎康楊小鎮煥發新氣質——青清黃河行大型採訪活動

馬海勝說,黃河流經康楊留下了肥沃的土壤,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逐漸發展出了農耕文化,而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古城堡、古城牆、古陶器、古樹、古宅,這些承載著厚重人文歷史氣息的活文物被康楊人留存了下來。

“據專家考證,馬師傅家周圍矮牆上擺的是出土於齊家、馬家窯、卡約文化時期的罈罈罐罐,他們家住的是從元代留存到現在的古城遺蹟。”馬海勝指著城上村一座四四方方的大宅子介紹。

康楊鎮處在西寧連接海東與黃南的關鍵位置,是環夏都西寧一小時經濟圈和旅遊圈上的重要節點,上游是國家級坎布拉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景區;自上而下沿途的李家峽水電站、直崗拉卡水電站、康楊水電站等形成了廣闊的黃河水面資源;這裡更是通往黃南、甘肅臨夏、四川阿壩等地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明顯,商貿發達,康楊商貿小鎮由此而生。

康楊鎮有商戶560多家,日貿易額超200萬元,積澱了濃厚的商貿文化。早在2007年,康楊就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之一。近幾年來,在省委“一優兩高”和黃南藏族自治州委“三區”建設的戰略佈局指引下,深度融合全縣“一體兩翼”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了康楊“現代農業穩鎮,工商產業富鎮,文化旅遊興鎮”的發展方向。

馬海勝說,2017年底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康楊鎮美麗城鎮建設項目啟動,歷時一年,全鎮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三縱三橫一環線的路網格局形成,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相繼建成,鎮區道路綠化亮化、牆體美化、給排水等一大批項目完工。

如今,康楊鎮正在挖掘歷史文化以及自然資源優勢,激發內生動力,康楊特色小鎮現代農業有看頭,商貿發達有買頭,歷史文化有講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在徐徐鋪就。

(記者 祁宗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