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要到年底了,你們家買黃金嗎?

每年這個時候,首飾鋪和銀行都會開始賣黃金,就好像這屬於“跨年必備”單品似的。


老人言裡的“買黃金保值”,真的還保值嗎?

朋友去銀行辦事,一不小心被推銷了2020年的紀念金幣。長這樣,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還挺可愛的。

朋友手滑,買了好幾個中等面額的,然後就一直放在包裡忘了拿出來,東奔四跑的,直到在我這才想起這茬。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這這這……急得我跳了起來。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01 曾經的貨幣之王

「法幣」,全稱也叫「法定貨幣」,其實就是國家法定的貨幣。在中國是人民幣,在美國是美元,在英國是英鎊……它們都由國家和政府發行,是由政府信用做擔保的貨幣。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熊貓金幣是法幣,所以黃金是法幣?

當然不是。黃金曾經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貨幣,熊貓金幣是特殊存在的法幣,但黃金不是法幣。

這一切都和黃金的發展史有很大關係。

黃金,一度作為全世界的貨幣之王,它是如何被推上巔峰的呢?

宋鴻兵曾經在他的《貨幣戰爭》一書裡對黃金濃墨重彩,不過他的書,一大半也只能當個演義看看。強烈推薦另一本書《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薄薄一本,通俗易懂。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在討論黃金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件事,

到底什麼是財富?

不同的世代,對財富有不同的定義。能肯定的是,貨幣價值是財富的集中代表。

那麼,錢從哪裡來?

魯濱遜不需要錢,因為身處只有他和星期五的孤島上,他不能拿金幣當飯吃。

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貨物,人們需要通過間接交換滿足各自需求的時候,貨幣就產生了——我們總需要一件大家都認可代表價值的媒介,用來交換對方手上我們想要的東西。

最有市場性的貨物,就會逐漸被選為交換媒介——我們叫它「錢」錢,從交換中來。

所以,很多東西在不同的時代都曾經被當做「錢」,比如菸草、糖、鹽、牛群、貝殼、銅……等等。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央視紀錄片《貨幣》

一直到16世紀明朝的張居正變法,才把白銀推到了中國古代史的銀本位。

那個時候,明朝開放海禁,對外通商。處於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人跑來和明朝做生意,全世界將近50%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以至於在隨後的100多年裡,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都圍繞著白銀來轉。

1717年,牛頓(對,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牛頓)向英國提出了「金本位」。隨後英國官方正式確立以黃金為本位幣。所謂金本位,意思是把貨幣價值與一定重量的黃金掛鉤。

黃金就這樣,第一次坐上了貨幣頭把交椅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那個時候英國還是世界霸主,他說了算。世界各國紛紛加入了英國的金本位。金本位慢慢蔓延至全球。

200多年後,二戰結束。1944年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黃金”的雙本位貨幣制度。簡單來說,就是美元發行以黃金為基礎,別的國家紙幣發行以美元儲備為基礎,所有的黃金美聯儲來保管。

那個時候,美國春風得意,他說了算。世界各國紛紛靠攏。

數百年光陰,黃金一路昂揚,終於成為世界貨幣之王。

但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讓黃金不再是任何信用紙幣的基礎。各國的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從此和黃金完全脫離關係。

黃金從此隱退江湖。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圖/pixabay

02 失落的避險王冠

隱退江湖?意思是這金幣我白買了嗎?

……可他們不是說買黃金當投資嗎?說可以避險?

黃金作為投資品,已經在我們的心裡根深蒂固。

它稀有又昂貴,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資源。投資黃金的方式有很多,什麼實物金,紙黃金,期貨黃金和其他衍生品種。

紀念金幣屬於實物金的一種。但它的投資價值我認為主要依賴於它的收藏溢價。

因為所有的金幣除了自重所包含的價值意外,還要算上設計費、加工費和營銷費用等等。所以肯定比按照克重計算的價格還要再高上那麼一些啦。

同理還有各種各樣的黃金首飾,一樣都不適合作為投資。畢竟物品低於所值。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圖/pixabay

還有一種說法叫“亂世買黃金”,意思是說黃金可以用來避險。

果然如此嗎?

曾經是的,但這兩年情況卻差了很多。

什麼是避險資產?就是說有一些資產在變化的市場中,價格波動比較小,比較穩定。

比如瑞士的貨幣——瑞郎。因為瑞士是著名的永久中立國,遠離一切國際紛爭。加上瑞士本身經濟就很發達。所以它的貨幣就不太受國際因素干擾。

黃金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避險資產。

過去發生政治、經濟風險的時候,很多人乃至國家都會買點黃金作為資產保值。因為貨幣貶值,黃金就會上漲。

這幾年卻不太一樣。

為什麼呢?

因為還有一個避險貨幣,叫 美元。

你想啊,黃金是用美元計價。美元走強,黃金摺合的美元少了,當然要跌。

原本黃金和美元是負相關的,說人話就是說,美元漲黃金就跌,美元跌黃金就漲。然而2019年,黃金和美元呈現了正相關——走勢幾乎一樣。

為什麼一到年底,總有很多人買黃金?

▲2019年初到現在的黃金走勢和美元走勢。

於是,在強勢美元的籠罩之下,黃金不對“風險”負責了,只對“美元”負責。黃金的避險功能幾乎不復存在。

03 黃金更適合慢投資

如果你問我,

黃金可以投資嗎?我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最好是紙黃金、黃金ETF、黃金期貨這種變現能力強、流動性好的。

儘量避免實物黃金,流動性太差。買金幣更多的是收藏,兼具一點點投資功能吧。

黃金可以抗通脹、保值嗎?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

黃金的保值功能一般只屬於巨大變革和動盪的特殊時期,畢竟它還是全世界公認的。

只是世界瞬息萬變,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很難把這世界看懂。看不懂就做不了短線的買入賣出。可是對於投資來說,決策越少,效果越好。

與其如此,不如慢慢買入,長期持有,讓黃金“飛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