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

雲破月來影玩你


以前的文人,不像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以前的文人大都是官員,因為讀書人非常單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因此埋頭苦讀、十年寒窗之後,就是考進士,進入仕途,然後邊做官,邊創作,成名成家。

因此,唐宋八大家裡面,個個都是官員,人人都經歷了仕途歷練,步入人生的輝煌。那麼,這八個人裡面,官職最大的又是哪個呢?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之際湧現出來的古文大家。為什麼是古文呢?

因為唐宋的時候,作文流行駢文,文詞豔麗,堆砌華藻,人們不喜歡,韓愈等人便發起古人運動,不寫駢文,轉而寫類似於秦漢的古文,產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作品,形成了一股風潮,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和名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歐陽修、曾鞏、三蘇、王安石六人,總稱唐宋八大家。

在這八個人當中,韓愈是運動發起人,也是成就最高的之一,更是唐朝二人韓、柳中官職最高的,曾歷任節度推官、監察御史、史館修撰、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韓愈官當得最大的是吏部侍郎和京兆尹,正四品官,京兆尹為治理京畿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長,顯赫一時,韓愈死後被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人稱“韓文公”。

柳宗元出任過校書郎、藍田尉、監察御史、尚書禮部員外郎、邵州刺史、永州司馬、柳州刺史等官。柳宗元任過的禮部員外郎,只是個副司級的郎官,監察御史,其實職務都是較低的,但有趣的是,柳宗元任過的最高職務,卻是他從永州被貶十之後回到長安,再次受到排擠而貶的柳州刺史一職。

宋朝六人: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六人中,包括唐朝的二人,都是王安石任職最高,王安石任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宰相,正國級。而他受封的榮譽頭銜也是最顯赫,曾加封司空,死後贈太傅,生前封荊國公,死後封為舒王,他生前死後的官職和榮譽最高。

宋朝其次是歐陽修,最高任到了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均為副宰相級別,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副部長。

曾鞏任過中書舍人,正四品,蘇洵沒考上進士,是朝廷贈的出身,因此官職低,為主簿,九品,相當於縣政府辦主任。蘇轍最高任到太中大夫兼門下侍郎,四品。蘇軾最高任到禮部尚書,三品。

可以看出,唐宋入大家官職最大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蘇洵。


帝國的臉譜


唐宋八大家裡面,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雖然是文學家,但在官場混得還相當的不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至少有一個正國級、三個副國級、一個正部級、兩個地廳級。如果他們組成一個同學會,絕對可以碾壓古今任何一個同學會了。我先給他們八個在官場上的巔峰時刻排個序吧:


1.王安石:宰相(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正國級)

2.歐陽修:參知政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

3.蘇轍:門下侍郎(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

4.蘇軾:翰林學士(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副國級)

5.韓愈:京兆尹(直轄市市委書記、正部級)

6.曾鞏:知州(地級市市委書記、地廳級)

7.柳宗元:剌史(地級市市委書記、地廳級)

8.蘇洵:校書郎(正科級)


顯然要講官大,當然是王安石碾壓其它七人。


王安石的巔峰狀態是宰相,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宰相,而是排名第一的宰相(首相)。而且他的這個巔峰時刻差不多有六、七年之久。加上王安石在生前封荊國公,死後追封舒王,在宋代可以說位極人臣。唐宋八大家裡,其它七個人加起來都比不過他的。


王安石一生的官場運氣簡直好到爆,其他七個人跟他比官場的氣數,蘇洵首先就要被氣死。王安石在二十二歲中進士,第一個官職是秘書省校書郎,注意,蘇洵一生的官場巔峰就是這個“秘書省校書郎”。王安石一出場拿到的,就是蘇洵要努力一輩子才能得到的東西。


王安石三十七歲成為知州,而柳宗元一生的巔峰時刻就是剌史,也就相當於宋朝的知州。王安石不到四十歲,就已達到了柳宗元一生的頂點。曾鞏,可以說一生最平穩,沒有大起大落,大部分時間都在天南海北的做知州。但他一生的官運,卻從來沒有超越過三十七歲時的王安石。


此外,看一個人的官場地位,除了看他的巔峰時刻外,也還要看他從巔峰時刻下來以後的地位。王安石不當宰相以後,實際處於退休狀態,但前期掛著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閒職,後期掛著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的閒職,這些閒職在官場上都相當於享受正國級待遇的離休,而且這些閒職還在不斷地上升,到他死前,他的閒職已經加到了位列三公的“司空”了。別說唐宋八大家裡的其他七個沒法比,就是古代所有的文學家恐怕都沒他在官場上混得這麼好。


其實,韓愈和蘇軾、蘇轍兄弟的巔峰時刻的官也不算小,但他們三人一生大部分時間的官都不大,基本是被貶的時候多。


蘇軾一生最巔峰的時候是當翰林學士的時候,但也不過二、三年,其它時間都是地方官或者是被貶的待罪之身,蘇轍後來官至門下侍郎,但不到二年就罷官了,之後他基本上處於貶官待罪的狀態。而韓愈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小官,而且偶有升官,馬上又會被貶官,只到臨死前兩年才當上了吏部侍郎、京兆尹,這算是他一生的巔峰時刻。可惜時間也很短。


難怪蘇軾曾經寫詩感嘆自己跟韓愈都不幸是摩羯座,註定要才高八斗,坎坷一世。


只愛潘多拉


對於唐宋八大家,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這八個人既是才子,也是官場中人。那麼他們當中哪個官最大,那肯定是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相,再任江寧知府,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後人稱其王荊公。

什麼叫國公?

國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於郡王,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

荊國公是怎樣的地位?

荊國公就是公爵,地位僅次於王爺。

你可以想像王安石作為一臣子,不是皇親國戚,被封為國公,你說他的官大不大?此外,看一個人的官場地位,除了看他的巔峰時刻外,也還要看他從巔峰時刻下來以後的地位。王安石不當宰相以後,實際處於退休狀態,但前期掛著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閒職,後期掛著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的閒職,這些閒職在官場上都相當於享受正國級待遇的離休,而且這些閒職還在不斷地上升,到他死前,他的閒職已經加到了位列三公的“司空”了。別說唐宋八大家裡的其他七個沒法比,就是古代所有的文學家恐怕都沒他在官場上混得這麼好。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話,直白的說王安石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正國級!


悟文化


毫無疑問,無論官職還是實權,都是王安石最大,官至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垂青史。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古文運動的八大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散文史上最頂尖的八個人物之一,他們的文章基本代表了中國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唐宋八大家分別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後人一般概括為“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

如果論文章成就,恐怕大家會爭執不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如果論官職這種客觀標準,就毫無爭議了,無論官職還是實權,王安石最大。

1,韓愈,生前官至吏部侍郎,副部級,相當於組織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但任職短,無實權,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2,柳宗元,生前官至禮部員外郎,副廳級,相當於文化教育和外交部所屬副司長,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3,歐陽修,生前官至參知政事,副國級,相當於副宰相(副總理),政治上缺乏作為。

4,王安石,生前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正國級,且兩度拜相,任職時間長,大權在握,厲行改革變法。

5,蘇軾,生前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正部級,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長,但任期短,在新舊兩黨都不討好,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6,蘇洵,一生沒考中進士,只做了短短几年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正科級,相當於縣政府秘書長,在唐宋八大家中,官職級別最低。

7、蘇轍,生前官至門下侍郎,相當於宰相,正國級,官職僅次於王安石,但任職時間短,政治上缺乏作為。

8、曾鞏,生前官至中書舍人,正廳級,相當於國務院正廳級秘書。

綜上所述,唐宋八大家的官職中,王安石最高,蘇洵最低,綜合排序由高到低是:

王安石(正國級)>蘇轍(正國級)>歐陽修(副國級)>蘇軾(正部級)>韓愈(副部級)>曾鞏(正廳級)>柳宗元(副廳級)>蘇洵(正科級級)。

作者對古代官職研究有限,如有紕漏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何謂“唐宋八大家”,乃是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唐宋八大家都嘗涉足政壇,若想知道誰的官職最大,我們先看看他們都最高擔任過什麼管職:


柳宗元,貞元九年進士,官職最高至監察御史。唐代,監察御史是朝廷正八品官,類似於現在的中紀委紀檢監察室的處長。

韓愈,貞元八年進士,官職最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吏部侍郎是朝廷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歐陽修,天聖進士,官職最高至參知政事。宋代,參知政事是朝廷正二品官,參知政事當時是副宰相,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

蘇洵,官職最高至秘書省校書郎。宋代,秘書省校書郎是朝廷從八品官。秘書省是古代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中央機構,校書郎就是掌管書籍校對的小官。

蘇軾,嘉祐二年進士,官職最高至禮部尚書。宋代,禮部尚書是朝廷從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兼教育部部長。



蘇轍,嘉祐二年進士,官職最高至御史中丞。宋代,御史中丞是朝廷從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常務副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院長。

王安石,慶曆二年進士,官職最高至宰相。宋代,宰相是朝廷正一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


曾鞏,嘉祐二年進士,官職最高至史官修撰。宋代,史官修撰是朝廷正七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檔案館長。

從以上不難看出,“唐宋八大家”中官職最大的是王安石,他曾兩次出任宰相,主持變法;官職最低的是蘇洵,僅僅擔任過從八品官的秘書省校書郎。不過,“唐宋八大家”雖然在波雲詭譎的官場上官職有高低之分,不過他們在文學上的造詣是不分上下的,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得散文發展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從這個層面來說,官職的高低就已經是無足輕重的了。


悅靈飛


要論唐宋八大家裡誰官職最大,當然要數王安石。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號半山,溢文封荊國公,官至宰相。
王安石是文學家,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巜臨川集拾遺》等。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可見對他的文學成就品價極高

王安石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作為新黨黨魁,堅持變法,幾經沉浮,失志不改,為人一生勤儉質樸,但博學多才,相傳一生雖官至宰相,卻不做轎子,不納妾,死後無任何遺產。實屬難得,因此也威望極高,就連他的政收蘇軾都非常佩服,稱讚他"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期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


車工00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稱。關於這八個人,很多人的常規印象都是文采飛揚的文學家,或者是閒情逸致,撫琴飲酒的藝術家。但其實,這八人的真正身份都是憂國憂民,位高權重,勾心鬥角的政治家。


那麼,這八位政治家的官職如何,誰的官職最大呢?下面就來說說這個話題。(以下按出生年齡排序)

首先是韓愈,他的輩分最大,同時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是,他的官職不是八大家中最高的。韓愈官至禮部侍郎,死後被追贈禮部尚書,並從祀孔廟。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生前官至外交部副部長加教育部副部長,死後追贈部長職位。

然後是柳宗元,他官至禮部員外郎,經過一系列革新失敗,最終被貶至柳州刺史。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外交部教育部副司長,政治派系鬥爭失敗後,被貶到地方當地級市的市長。

接著是歐陽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輩分最大的。他為官四十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退休時得到太子少師(東宮三孤,榮譽頭銜第三等)的頭銜,死後追贈太尉、太師頭銜(三公,榮譽頭銜第一等第一位)、楚國公,總之就是,歐陽修是很大的幹部。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歐陽修最終官至軍委副主席,退休後官至極品。



第四個是蘇洵,他是蘇軾、蘇轍的父親,但是他的官職較小,僅任秘書省校書郎,但其時論文章朝野皆拜讀。翻譯過來,就是蘇洵靠寫針砭時弊的論文,最終當上了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一職。

第五個是曾鞏,他的名氣相對來說最小,曾經擔任過太平州司法參軍,後外放越州通判,再後來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翻譯過來說就是,曾鞏擔任過地級市檢察長,後被貶為副市長,最後因史學才能被皇帝委任為負責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的秘書官。

第六個是王安石,他是最厲害的一位。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荊國公,深得宋神宗的器重,是實實在在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的大幹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務院總理,國家改革辦主任。另外還有一點,王安石死後,被宋徽宗追封為舒王,這是唐宋八大家中絕無僅有的一例。

第七個是蘇軾,他的名氣最大,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輾轉各地任知州,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知制誥(正二品),知禮部貢舉。翻譯過來就是蘇軾早年受排擠,輾轉各地級市任市長,派系鬥爭勝利後,任國家主席的私人秘書,中央辦公廳主任。


第八個是蘇轍,他是蘇軾的弟弟,蘇洵的小兒子。他官至尚書右丞,相當於現在的代理國務院副總理。

由此可知,生前擔任官職、官品、爵位最高的都是王安石(宰相、從一品、公爵),死後被贈官爵最高的也是他(一字王),但他的王爵很快被剝奪(宋欽宗取消)。因此若是以蓋棺論定的時頭銜,最高的並不是王安石(公爵加太傅),而是歐陽修(公爵加太師)。但是論實權大小,王安石排第一。畢竟他改革的那幾年,除了宋神宗,就屬他說話最有分量。



生前擔任官職最低的是蘇洵,先後擔任過的幾個實際職位都不高,都是從九品,也即宋代前中期九品十八級官品中最低的一品,再低就流外了。並且他能列入唐宋八大家,有一點沾兒子蘇軾光的嫌疑。明朝將他和蘇洵列入八大家之列,主要還是為了抬高蘇軾一門的地位。

說到這裡額外插幾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舉考試中,有三位唐宋八大家都是在這一年金榜題名,踏上仕途。上榜的三人分別是:蘇軾、蘇轍兄弟和曾鞏。並且同為八大家的歐陽修是主考,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洵也跟過去湊了熱鬧。也就是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朝人,除了王安石外,其餘五個都直接或間接的參加了這一年的科舉考試。

不過,蘇軾、蘇轍、曾鞏三位大文豪的名次都不理想。那一年的三甲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其中狀元章衡的名氣最大,榜眼竇卞一般般,探花羅愷幾乎是默默無聞。跟二蘇一曾完全沒法比。

此外,曾鞏的弟弟曾布與哥哥曾鞏同年高中進士,成為當年繼蘇氏兄弟後,第二對兒上榜的兄弟;理學大家程頤和程顥兄弟也是這一年上榜。如果加上張載、王韶、章惇、鄭雍、梁燾等人。這一年的科舉,可謂是星光燦爛,僅宰輔一級就出了九位。其中,章淳在科舉之後就顯示出了他脾氣很大的性格特點。那一年科舉,章淳因為科舉名次不如其族侄章衡(狀元),恥於在章衡之下,便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了老家。

備註:張載的名氣不大,但是他有句人生格言名氣非常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章淳則是以改革派身份和反對宋徽宗繼位而聞名。章淳曾經評價宋徽宗“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也是個巨牛,很有傲氣的人。


那一年的科舉之後,這些文豪都走上了自己的政壇之路。有的人參加了改革派,有的人則是保守立場,這些大文豪在政治鬥爭中打的是一臉狗血。

後來,蘇軾想把高俅送給與自己同榜高中進士的曾布(曾鞏的弟弟),而曾布屬於王安石的變法派,與蘇軾有政治矛盾,就拒絕了蘇軾的美意,於是,蘇軾就把高俅送給了宋英宗的駙馬、北宋著名畫家王詵。後來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詵派高俅給端王趙佶送篦子刀,高俅憑藉超一流的球技,征服了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並被留在身邊。再後來端王身登大寶,變成了皇帝,高俅在宋徽宗的刻意提拔下,飛黃騰達,成為禁軍太尉。

假如當時曾布接受了高俅,北宋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Mer86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這個稱謂起源於明朝,很快就流傳開來。這八個人分別是: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和宋朝的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和蘇澈。他們都是文壇上的耀眼明星,但同時他們也都是官場中人。官場沉浮遠比文壇起落要複雜得多,殘酷得多。

這裡按照出生的時間順序來說一說唐宋八大家的官職:

第一位出場的就是韓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出生於768年,他童年生活是很悲慘的,三歲喪父後隨兄長生活,十歲的時候又兄長去世,他只得跟著寡嫂生活,後來19歲投奔族兄想尋找入仕的機會,結果第二年族兄又去世。他科舉考到第四次才中進士第,後來的三次博學宏詞科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三十歲之後才開始進入官場,主要是在唐憲宗時期為官,曾數次遭貶,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唐憲宗時期的主題就是削藩,而韓愈曾奉命寫過《平淮西碑》。他生前最大的官職就是六部侍郎,其中去世前的職位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去世後被追封為禮部尚書(正三品)。

第二位就是柳宗元,柳宗元比韓愈小五歲,他出生於河東,也算是世家大族。他前半生要比韓愈幸福的多,參加科舉考試則進士及第,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也中榜,二十來歲就已經入仕。但是他的後半生卻並不好,他希望朝廷進行改革,因此與當時的主張改革的王叔文走得很近,在唐順宗繼位後,曾有過一個短暫的永貞革新,即在唐順宗的支持下由“二王劉柳”所發動的。只是很不幸的,改革並不長久,唐順宗本人在皇位上也不過待了七個月就被趕下臺。改革進行中的時候,柳宗元的官職是禮部員外郎(從六品上),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職。改革失敗後,一路被貶,再也沒有起來過。

第三位就是歐陽修,歐陽修出生於1007年,前兩次科舉考試均告失敗,第三次連中三元,但在殿試中僅為二甲進士及第,自此進入仕途。歐陽修的仕途也並非平坦大道,他一生侍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也曾三次遭貶。主持編纂了《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在宋英宗時期官職做到最大,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後以從二品的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家,第二年去世。他去世之後的影響仍舊是比較大的,數次被追封,贈太尉、太師,又追封為國公。

第四位是蘇洵,蘇洵比歐陽修小兩歲,25歲之前不知讀書為何物,更像是一位遊俠,到處遊歷,到了27歲才真正靜下心來讀書,也曾科舉,但並不順利。他48歲的時候帶著兩子(蘇軾和蘇轍)到京城經由歐陽修的推薦,文章被官員傳閱,大受好評。不過蘇洵為官的時候已經很老了,直到53歲才有了官職,從秘書省試校書郎做到了秘書省校書郎,在58歲的時候去世。

蘇洵的兩個兒子因為從小就跟著蘇洵刻苦讀書,長大後兩人在同一年高中,一時傳為美談。蘇軾的官場浮沉應該算是最跌宕起伏的,數次遭貶,最常做的就是各地的知州,每次回到朝廷不久之後,就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遭貶或者自請外調。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烏臺詩案”,牽連甚廣,也是蘇軾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但是這並沒有讓他學會融於朝廷。他的真性情註定是不容於朝廷的,做的最大的官職就是宋哲宗時期的翰林學士(正三品)、知制誥。去世後被追贈為太師,諡號“文忠”。

與蘇軾相比,蘇轍的經歷要好一些,在最開始兩人的經歷基本是相同的,到後來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都被貶之後,開始出現不同。最高的官職是正二品的門下侍郎,即宰相職。去世後被追贈為太師,封國公。

再一位就是曾鞏,正好比蘇洵小了十歲。曾鞏應該是八人中名氣最小的了,一生的經歷也並不是特別的傳奇。41歲開始做官,多為地方的知州,最高官職是正四品的中書舍人。

最後一位是王安石,王安石比曾鞏小兩歲。王安石在官場上的名氣大於他在文壇上的名氣,他主持的王安石變法是非常著名的。他22歲就進入官場,且政績不錯,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就曾上書變法,只是並沒有得到宋仁宗的支持,一直到了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才真正開始。他出任參知政事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罷相一次,但不久再次拜相,出任尚書左僕射和門下侍郎。並獲封舒國公。宋神宗去世後,王安石變法被徹底廢除,而緊接著王安石也病逝,獲贈太傅,曾一度被被追封為舒王,配享孔廟,後來又廢黜爵位,從祀廟廷。由此可見,王安石在後世的地位是比較爭議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八人中,在生前出任宰相職的由三位:歐陽修、蘇轍和王安石。其中王安石的權力是最大的,為相時間最長,應該是八人中官職最高的。再看去世後的情況:歐陽修、蘇軾、蘇轍和王安石都被追贈為正一品的太師或者太傅。其中王安石一度被追封為舒王,但旋即被廢黜,而歐陽修和蘇轍都被追封為國公。就去世後的影響來說,歐陽修的影響是勝過王安石的。

蕭曉四姑娘


唐宋八大家是古文運動的發起和推動者,是兩代的詩文改革派,他們為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人,他們的文化觀點主張實用,反對駢體,在散文創作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明代儒學大師、抗倭英雄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人的作品。明朝中期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這樣,唐宋八大家就此確立並傳頌至今。


這八人不但在文學造詣上取得不俗成就,並且都是官場中人,論及他們的官職高低,可需要仔細推詳了。韓愈字退之又稱為韓昌黎,進士及第,曾兩任節度推官,升貶不一,也曾因諫迎佛骨被貶到潮汕大地“夕貶潮陽路八千”,也當過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的監察御史,後來當到一輩子最高的官吏部侍郎。唐朝有三省六部,六部侍郎一般為從三品或正四品。韓柳並稱的柳宗元,人稱河東先生,或柳柳州,他的官職最高就是柳州刺史,州府之長,一般不超過從三品。從柳宗元以禮部員外郎的身份參與永貞革新,實權似是任這個無關緊要的小官時為最。(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一門三學士的三蘇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當父親的蘇老泉蘇洵,在當官方面不如兒子,成年才發奮讀書,屢試不第,得歐陽修賞識韓琦推薦,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又任霸州文安縣主簿,算不入品的小官。蘇軾在後世享有大名,一生仕途起起落落,曾任黃州團練副使 、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翰林學士知制誥是他的頂峰了。蘇轍歷任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尚書右丞在神宗元豐 改制後,升為正二品,位列執政,為宰相副貳,居六部尚書上。弟弟比哥哥官大。(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曾鞏當過太平州司法參軍、又任過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宋朝的知州從七品到二品都有,從前後職看,可能曾鞏屬低品州官。歐陽修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其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都是執政官,相當於副相。而王安石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是百官之首,又主持過變法,應該是八人中官職最高了。官職最接近的蘇轍歐陽修是宰相助手,只相當副相,不如王安石位高權重。


南方鵬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首先盤一下,唐宋八大家都有誰:



就是這八位:兩個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六個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再說說這八個人做過的最大的官分別是什麼:


韓愈:吏部侍郎

韓愈的仕途還是有波折的,因為迎佛骨事件導致被貶。但是晚年的時候有當上了吏部侍郎的位置。吏部侍郎放到現在都點類似中組部副部長。但是在中晚唐的時候,吏部尚書往往是可以拜相的,吏部侍郎事實上主持日常工作,所以應該是正部級。


柳宗元:禮部員外郎

雖然後期被貶,但是柳宗元還是在朝中做過比較大的官員的,曾經是改革大將王叔文的人,做到了禮部員外郎,相當於今天文化宣傳部門掌管禮儀的副司長。屬於副局級幹部。


歐陽修:參政知事

相比於前兩個人,歐陽修的仕途相對順一些。最高做過參政知事,差不多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晚年又加封了一些類似於政協副主席的榮譽頭銜,是標準的副國級領導。


蘇洵:秘書省校書郎

蘇洵是蘇東坡的爸爸,屬於大器晚成的代表,二十七,始發憤,終於成為一代名家。不過蘇洵在文學上建樹很高,但是在仕途上卻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只做過秘書省校書郎,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機關科員。但是他的墓誌銘是歐陽修寫的,面子還是很大的。


蘇軾:追封太師

蘇軾生前仕途極為不順,一貶再貶,用蘇軾自己的話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晚年雖經大赦,得到了回京的機會,但是卻死在了路上。不過,蘇軾死後,被追封為太師,正國級。


蘇轍:拜相

蘇轍雖然仕途也是大起大落,但是也在朝中拜過相,屬於國家領導人行列。而且蘇轍去世後,被追封為太師,位列三公,正國級。


王安石:宰相

王安石在仕途上的成績,是八個人裡面絕對最大的,王安石主持的變法,深刻地影響了歷史。絕對的正國級。


曾鞏:知州

曾鞏應該是八個人裡面最被大家忽略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人。曾鞏最高做過知州,也就是正部級。


延伸閱讀:

https://item.jd.com/12535777.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