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漢朝時,一個小男孩將媽媽扔掉的珍珠項鍊撿了回來,沒想到竟因此惹禍上身,媽媽和姐姐爭相赴死,讓人稱奇的是這兩母女還不是親生母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漢朝時的珠崖縣(今海南省海口市東北)臨海,盛產珍珠。稍微富庶的家庭,女人多佩戴珍珠飾品。當時的珠崖縣令的家人也有很多這種飾物。他的前妻生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初”。初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這位母親在彌留之際,曾含淚對丈夫說:“你還年輕,我走後,你一定要續絃的。但女兒還太小,為她選繼母時,一定要注意品德,免得女兒遭受虐待。”

縣令再娶的妻子,人的確很善良,對初視為親生,沒有一點歧視。初四歲的時候,繼母生了一個男孩。父母非常寵愛他,初也很喜歡這個小弟弟。一家四口,和睦相處,兩個孩子茁壯成長。特別是作為姐姐的初,長到十多歲時,已經出落得十分秀美和溫柔。繼母對她除了關愛,還教導她如何做人。初知道她不是自己的生母,但她覺得這繼母比別人的生母還要勝過幾分,所以,非常尊敬她。

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初十三歲的時候,父親病逝在珠崖縣令的職位上。而他的原籍在中原,距離珠崖數千裡,並且在去中原的路上,還得經過關卡。要想把他的靈柩運回家鄉,困難重重。他的妻子覺得要是丈夫不能魂歸故里,自己將遺憾終身。於是就與繼女商量,初也認為應當把父親的遺體送回家鄉,她對繼母說:“這幾千裡的路程,一定十分艱辛。但母親不要怕,我已經長大了,會全力幫助您。路上,我負責保護好父親靈柩的一切事務,您只需照顧好弟弟就行了。”

繼母聽了初的話,便決定儘快動身。他們趕了幾天路,終於到了中原關卡。當時朝廷的法令規定,南海出產的珍珠,不許帶進中原,違者斬。

縣令繼妻平時經常在手腕上佩戴一對珍珠手鍊。丈夫死後,為了表示哀悼,便把頭上的飾物和那副珍珠鏈子摘了下來,隨便丟棄在一旁。

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但當守衛關卡的官吏,照例檢查他們的行李衣物時,卻發現了那副珍珠手鍊,立刻厲聲厲色地問道:“朝廷早有禁令,私人不許攜帶珍珠進入中原,違者要處以極刑,你們誰來承擔這個罪責?”

開始,初嚇了一跳,但很快鎮靜下來。她斷定這件事不是繼母故意乾的。不是由於疏忽,就是有別的原因。而且她相信,不論是什麼原因,繼母都會主動承擔責任的。想到這裡,她急忙搶先一步,神態淡定地

說:“大人,鄉女不知道朝廷的禁令,是我的無知釀成了這個大錯,請寬恕鄉女的昏聵吧。”

官吏不屑地說:“你一個小孩子,怎麼會有這麼珍貴的飾物。你的話不可信,你是在袒護家人。到底是誰做的,趕快站出來招認。”

縣令的繼妻開始懵懵懂懂,丈夫死後自己就把那副珍珠手鍊摘下來扔掉了,怎麼會又裝進自己的梳妝盒裡呢?剎那間,她曾懷疑有人故意陷害她。家中只有三口人,懷疑對象非初莫屬了。現在見初挺身承擔罪責,她又很迷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繼母到底是個識書達理、品德高尚的人。她想,即便那珍珠鏈子真的是初裝進梳妝盒裡的,也不應當讓一個小孩子承擔罪責。再說,初不是自己所生,幼年喪母,剛剛懂事又失去了父親,自己怎麼能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她去受死呢。想到這裡,她故意用力把初拉到自己身邊,冷著臉說:“你這孩子是嚇糊塗了吧,那珠鏈是我自己摘下來扔掉的,可只過了一兩天,我又心疼了,那可是很珍貴的飾物,所以就放到梳妝盒裡了,打算等過了守孝期再繼續佩戴,官家依法治罪,應由我來承擔。”

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初聽完繼母的話,心裡特別著急,她想,自己在襁褓中就死了母親,所幸遇上了一位善良的繼母,自己得以正常成長;而繼母若是因為這件事被處死,弟弟沒有了母親,自己也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是絕不可以的。便又搶到繼母前面說:“母親是為了保護我才這樣說的,她已經丟棄的手鍊,是不會再收起來的。”說完,伸出兩隻小手:“快把我押起來吧,我犯了死罪,不要連累我的母親。”

縣令繼妻也急了,以更為嚴厲的口吻對初說:“你這孩子為了保護母親,竟然說出這些謊言。你父親的遺體近在身旁,他如有知,也不會同意你為我而死。孩子,別再爭執了,事情是母親做的,就由母親接受死罪吧。”她在說這些話時,兩眼含淚。

初也哭了,拉起繼母的手說:“媽媽,讓我去死吧。我去了,弟弟還有媽媽;如果您去了,我們姐弟倆人都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媽媽,我是不怕死的。”說完,抬腳要走。

縣令繼妻大聲哭了起來,她說:“女兒沒罪,不應處死,官家非要我們家死一個人,還是由我去吧。”接著,回頭對兒子說:“兒子,媽媽走了。你幫助姐姐把爸爸的靈柩送回他的故鄉,以後和姐姐相依為命。”

這時已有不少路人圍觀,大家見這母女倆,爭著赴死的情形,都感動不已。忽然,人群中有人喊道:“這對母女如此仁義,請官家免了他們的死罪吧。”此人話音剛落,眾人都接應說:“對、對,像他們母女這樣的人,是不會故意觸犯法令的,寬恕他們吧。”

那位守護關卡的長官,也動了惻隱之心,對縣令繼妻說:“你們母女二人如此講義氣,我也不忍心把你們中的任何一位依法處死。為了成全你們的骨肉親情,我寧願接受上方的懲罰,也要免了你們的死罪。”

縣令妻聽了急忙跪地拜謝,並且說:“長官,那女孩並不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她的繼母。那男孩才是我親生的兒子。”

官吏和眾人聽了這解釋,更加驚詫。在大家的印象裡,多數繼母都少有慈愛之心。特別是有了自己的親生子女後,對繼子女更是冷眼相對,歧視虐待是常見的事。而這對繼母女在死難面前,竟犯了這麼大的爭執真是世之奇事。於是大家自動幫助他們收拾行囊衣物,目送他們朝著縣令的家鄉,繼續趕路。

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路上,縣令繼妻対初說:“孩子,媽媽非常感謝你,在生死關頭,你竟然肯替我去死。”初卻平靜地說“媽媽,那珠鏈到底是誰放進梳妝盒的呢?我沒放,我相信您也不會再放進去。”縣令繼妻也一時無語。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兒子開口了,他說:“媽媽,姐姐,這件事是我做的,我見那珠鏈明亮圓滑,閃閃發光,不忍心捨棄了,便放進媽媽的梳妝盒裡,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會惹禍的。剛才在關卡,我被那當官的厲聲厲色嚇呆了,不敢說出真情,請你們原諒我吧。剛才你們相互爭死的情形,我都記下了。我一定學習你們捨己為人的品德,長大後做個有情有意的人。”

其實,母親和姐姐一直都沒懷疑這件事是他做的,現在見他說了實話,便也不想責備他。母親只是意味深長地說:“捨己為人是美德,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媽媽希望你永遠以姐姐為榜樣。”

■文/摘編自《中國古代百名女傑》(花山文藝出版社)

繼女替繼母頂罪:我死了,弟弟還有媽媽。你要是死了,我們倆都成了孤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