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我在詩和遠方等你

第一次聽到陳宇這個名字,是從十幾年前白雲機場的宣傳廣告牌開始,在高大錚亮的白雲機場候機廳廣告牆上,一個漂亮的洋妞,表情誇張,紅唇上方兩撇辣椒做成的鬍子,引出廣告詞:“辣椒還是公的香!”風趣幽默,喜感十足。我問同伴:“這個廣告很有創意,不知哪裡殺出的黑馬?”同行說:“這是一個雷州仔創的品牌,他叫陳宇。”從此,由於從業於媒體的緣故,我編髮過關於他,關於足榮村,關於樟樹灣大酒店,關於茂德公鼓城等等無數的稿件。以文化為引領,以創意贏天下,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把雷州文化從魚潛水底,搞得風生水起,龍騰天下……

近日,陳宇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這個項目不簡單,湛江只有兩人榜上有名,湛江是粵西地區此次唯一有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入選的城市。

該項目評選標準是: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鄉村文化和旅遊活動帶頭人。從事鄉村文化和旅遊工作,帶領或引導當地群眾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開展鄉村群眾文化活動或發展鄉村旅遊經濟;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變鄉風民俗等方面發揮較大作用或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做出較大貢獻,有較大社會影響力和較高的群眾認可度。對照標準,陳宇當之無愧!

日前,在雷州樟樹灣大酒店的“一畝三分地”裡,我們採訪了風塵僕僕從廣州回來的陳宇。

他站在金色的稻田中間,像一個被老師表揚的孩子一般高興地對記者說:“我感到非常榮幸,說明我十多年來的努力獲得了國家級的認可,說明我當初選擇沒錯,這將鼓勵我繼續走下去。”

陈宇:我在诗和远方等你

記者在雷州樟樹灣大酒店的“一畝三分地”裡採訪陳宇

“五無”鄉村注入文化內涵 成了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足榮村,位於廣東省雷州市半島西南部,與雷州半島的其他村莊沒啥不同,做旅遊,做文化,但足榮村卻是“五無”小村:沒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沒有歷史事件、沒有特色建築、沒有特別的景色、沒有獨特的資源。好在文化創意是陳宇的拿手好戲,通過嫁接,從無到有,陳宇足足走了16年。從2003年開始,陳宇天天在這裡“打雷”,他通過借力大V,嫁接項目,把這片貧瘠地方借力文化的內涵,一步一步變成網紅,變成了一個被國家和社會認可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變成了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其中的艱辛可想而之。

16年來,陳宇以文化人特有的的視角和商人特有的眼光,探索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辦法,來實現他鄉村振興夢想。2003年,陳宇回到足榮村,在這個300多年曆史的偏僻小村建起了第一家工廠,專門生產辣椒醬和蘿蔔小菜。從此,陳宇打造詩和遠方在不斷進行品牌延伸。“陳宇的節,雷州的雷”。有人這樣調侃陳宇,其實,正是陳宇孜孜不倦的堅持不斷“打雷”,才讓這片荒蕪南蠻之地,長出了文明之花,摘下了文化之果。“足榮村本身沒有什麼有特色的文化積澱,我們通過搞這些節,增厚足榮村文化底蘊,把文化嫁接進來,成為足榮村自己的一個文化內涵。”

他說:“做文化,如果不能引起別人關注,沒能引流,那就是失敗的。”在這十多年裡,他結合商業與文化,硬生生讓大家“日日過節”,包括詩歌節,電影節、手作節,姥姥節、插秧節、收割節、菠蘿蜜節、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的婚紗節。他說:“明年準備稿箇中國大戲節,我來搭臺,讓粵西和海南、廣西的劇團來唱。”雷劇是國家級非遺名錄。在陳宇的心中,雷州大戲就是鄉村小孩的嘉年華,是他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他希望在茂德公的商業版圖裡,把這個節做成一個“圩”,不僅有好戲連臺,展示各劇團的演出實力,不但讓人們過足戲癮,更做成地方戲曲的訂戲會。

陈宇:我在诗和远方等你

陳宇在茂德公古城的大舞臺上看演員排練。

偏僻小村矗起手作博物館 讓本土文化重煥光彩

沒有見過足榮村的手作博物館之前,記者和許多人一樣,認為搞那些鄉村老土的玩意兒純屬吃飽了撐的,是文藝青年的矯情。但當記者走進這座佔地數千平方米的巍峨博物館,看到裡面陳列那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巧手工藝時,喚醒了我沉睡多年的兒時記憶與鄉愁。這些快要被遺忘的手藝,重新活過來了;那些即將消失的物件,正在被精緻的時尚挽救。館內有雷州石狗、廣東醒獅、雷州風箏、湛江儺舞、龍獅魚燈、雷州花燈、大型木雕琳琅滿目,記者一高興,敲起了大鼓,鼓聲鏗鏘,在高大的博物館內迴盪。這豪氣,正如陳宇的大手筆投資鄉村的文化旅遊事業。

在二樓的現場,有陶藝、蠟染、蒲編、竹編的匠人在展示工藝製作。紮根這裡四年的茂德公集團副總經理劉迎告訴記者,博物館是根據茂德公的舊宅即雷州傳統民居“三間屋”放大40倍建成,共四層,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博物館分靜態展覽和動態展示兩大部分,一樓是以雷州半島手作為主,二樓是以南派手作為主的活態展示,同時也是雷州半島面積最大、種類最全、設備最精良的手作體驗坊。

建造這個廣東省乃至全國最大的鄉村手作博物館,沒有錢做不成,沒有情懷更做不成。陳宇說:“雷州半島的手作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手作種類多樣,獨具特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傳統手作漸漸淡出視野。建造手作博物館就是為了傳承和保護傳統工藝,讓手作文化重煥光彩。”於2016年開始,廣東茂德公集團每年都舉辦足榮村手作節,以手作歷史沉澱深厚的足榮村為基地,搭建平臺,力邀全國各地的手作藝人參加盛會,現場表演,各施才藝,陳宇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傳承手作的隊伍中來,共同為保育鄉村文明,鄉村振興而努力。”目前,足榮村手作節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成為廣東一張知名的旅遊文化品牌,帶動了雷州半島全域旅遊的發展。

陈宇:我在诗和远方等你

節假日,參觀茂德公手作博物館的遊客絡繹不絕。

立足家鄉放眼全國 讓世界聽見湛江的聲音

陳宇就像一個太陽,給一點就會折射出五彩的,無論是物質產品還是文化產品,一旦經他和他的團隊妙手打造,定會吸引眾人的目光——無論在足榮村還是他走遍中國的“德基金”。

2009年,陳宇請來中國知名山水畫家孫金龍先生,來到足榮村開展為期三年的支教,在這裡,孩子們不但得到了藝術的培育,孫老師的藝術才華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記者看過他用雷州特有的紅土作畫,畫風獨特,雷州的桉樹,既有山野之趣,又有油畫的濃烈之美。支教一年後,他把自己在雷州創作的作品進行了拍賣,拍賣的80多萬元,全部用於慈善。陳宇想,這種支教的形式不僅僅在於足榮村,全國有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同樣需要,而支教者在給予鄉村孩子愛和溫暖的同時,也不斷從鄉村吸取養份,來豐富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創作素材。於是,2011年,茂德公集團設立了“德基金”,通過號召和組織文藝工作者(含青年學者、藝術愛好者及成名藝術家)到鄉村學校支教,幫助改善及提高偏遠地區鄉村小學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及素質。幾年間,陳宇奉獻愛心資金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在全國18個省份,66所鄉村小學開展支教活動,為14076名鄉村小學生帶去36687節藝術課程。

陳宇的詩和遠方之夢,超越了個人、家鄉等個體及地域的狹窄,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廣納賢才,團結中國新興的城市精英力量,齊心協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