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面對難以遏制的造假販假產業鏈,近年大熱的區塊鏈讓商家和消費者看到了終結假貨的新希望。區塊鏈的技術特性似乎成為了解決打假進程中諸多疑難雜症的特效藥,但單憑科技的力量真能做到藥到病除嗎?在實際應用中,區塊鏈技術落地又面臨著哪些棘手難題?BoF深度解讀區塊鏈防偽應用的現狀與未來。

英國倫敦——近日,一起全球最大的假LV案告破,再次讓人們驚歎奢侈品造假的猖獗。

該案中,箱包在上海、廣東生產完成後,配上偽造證書及進口貨物報關單,運往阿聯酋迪拜,按真品打折促銷,以動輒上萬元的價格銷往多國。假包從外觀到手感,幾乎能以假亂真,出廠價為正品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即使你在國外購買的奢侈品,也難逃假貨的風險。

一直以來,假貨市場都是龐大的中高端消費品市場下一座野蠻生長的暗礁,在鉅額利潤的驅動下,不僅給品牌和企業造成高昂的經濟損失,更不斷侵蝕著整個零售行業的秩序。根據市場調研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發佈的《2018年全球品牌假貨報告》(Global Brand Counterfeiting Report 2018),2017年全球假貨造成的總損失達1.2萬億美元,預計將在2020年增長到1.8萬億美元,線上及線下渠道的假冒偽劣產業對高端消費品市場造成了總計高達980億美元的損失。

當市場監管機構、商家和消費者都對防偽打假這個棘手的問題一籌莫展之時,近年興起的區塊鏈技術讓整個行業看到了實現“真實、透明、安全”的機會。

以奢侈品巨頭LVMH和歷峰集團(Richemont)為例,LVMH從去年開始和微軟以及基於以太坊(Ethereum)平臺的區塊鏈開發巨頭Consensys公司合作,在今年5月推出代號AURA的區塊鏈溯源平臺。該項目旨在運用區塊鏈技術,通過追蹤高端奢侈品產品的來源和流通經歷的方式,進行防偽鑑別。LVMH計劃將該技術陸續應用於旗下60多個高端品牌,並進一步推廣到行業內其他非旗下品牌。而LVMH的競爭對手歷峰集團(Richemont)也於去年開始同法國區塊鏈初創公司Arianee合作,並於今年5月宣佈將區塊鏈技術率先運用於旗下的奢侈腕錶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的Les Collectionneurs收藏家系列,該項技術已於5月在巴黎舉⾏的第四屆新興數字技術貿易展會Viva Technology上成功展⽰。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江詩丹頓Les Collectionneurs收藏家系列將率先使用區塊鏈防偽技術

除了高端奢侈品領域,以潮鞋為代表的街頭和潮流文化產業同樣也是假貨氾濫的重災區。近年來,球鞋交易已經成為一個極速膨脹的新興市場,潮流媒體機構Highsnobiety今年年初發布的二手球鞋行業觀察報告顯示,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60億美元。根據美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計,到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50億美元。

伴隨著潮流服飾文化的興盛和“炒鞋熱”的不斷升溫,巨大的利益同時滋養著愈加猖獗的造假販假產業鏈,分銷環節和轉售次數的增多,也大大增加了商家和執法機構打擊假冒偽劣的難度。

面對這樣的消費亂象,許多企業和技術研發機構開始探索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潮牌服飾領域的可行性。區塊鏈應用開發平臺Swell就發起了SneakerCoin項目,與區塊鏈平臺唯鏈(VeChain)共同開發NFC區塊鏈加密芯片,並將芯片植入產品,使得企業可以通過芯片對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進行追溯和管理,同時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機貼近芯片一鍵識別,獲知所購買的商品從生產到零售的完整流轉信息,更便捷、自主地進行可信賴的真偽辨識。

不僅如此,消費者還可以在區塊鏈上宣告對所購買的產品的“一對一”所有權,而這條信息也將永遠伴隨著獨一無二的產品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當產品被二次交易時,產品擁有者還能通過區塊鏈對產品進行所有權轉移,買方也能通過區塊鏈追溯產品的易手記錄。

目前這款芯片已經在耐克、匡威、阿迪達斯、Innersect x Clot x Fragment、Alyx、Opening Ceremony、Neighborhood x Dr. Woo、FR2等多個知名潮牌的產品中進行了植入測試,保障了潮流服飾產品,尤其是限量款單品的真實性,有效規避了複雜的市場流通所帶來的假貨風險。

五大優勢革新信任機制

區塊鏈,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是一個近年來話題度極高的新興科技,也是一個十分深奧晦澀的學術名詞。無論是商品上一條不起眼的條形碼,或是製作成貼紙、紐扣、標籤、薄硅膠樣式的芯片,從外觀上都似乎和過去常見的二維碼和RFID電子標籤並無太多差異,實際上,這些技術背後的數據存儲方式和系統運行原理都截然不同。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在商品標籤上植入NFC芯片供消費者進行防偽驗證

傳統的二維碼和RFID由品牌方或者技術相關供應方所設置和持有,本質上是一種中心化的數據管理系統,這也就意味著數據存在被複制和被偽造的可能。此外,商品上所附加的條碼信息和商品實物之間並非“一對一”的關係,這種“非唯一”的標識往往只能細分到產品型號的層次,在生產到分銷的層層環節中,很容易產生串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了信息被篡改和偽造的風險。

數據的唯一性,是區塊鏈技術區別於傳統鑑偽技術的最大優勢之一。通過區塊鏈技術,每一件產品從被生產出來的那一刻開始,就擁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信息,包含了這件產品從生產,到物流,再到市場流通、分銷,甚至轉售的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記錄。

“在產品製作時,對應區塊把該產品的信息記錄下來。在藍牙或者WiFi設備的環境下,各個分佈式賬本都會使用最近的區塊鏈節點,定期註冊自己的信息,從而實現物流追蹤。在任何區塊記錄下數字的同時,區塊鏈上的其他區塊將同時記錄一模一樣的數字。同理,這款包包經過物流公司轉運到渠道商、終端商、專賣店。中間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運輸方、出發倉庫、到達倉庫、何時出發、何時到達、經手人等信息再次實時上傳存儲,” 區塊鏈諮詢顧問公司Panony創始人兼CEO蔡宛妤告訴BoF。

例如一直致力於可持續時尚的設計師品牌Martine Jarlgaard,其在2017年就開始與區塊鏈技術公司Provenance合作,將農場剪羊毛,到運輸原材料到倫敦工作室,再到紡紗、編織、包裝的全過程信息全部上鍊,實現整個生產流程的全透明。

這些環環相扣的數據被分別記錄在世界上的不同服務器中,形成一個分佈式的、多節點的、信息同步的公共賬本。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成為了一個區塊鏈數據節點,區塊鏈上信息交換都是在兩個節點之間直接進行,不存在一箇中央化的數據處理中心,也不需要通過第三方進行數據管理。

這種去中心化的特性從技術上消除了人為因素的干預,確保了鏈上的眾多節點的共同制約下數據的平等性、公正性和完整性。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Martine Jarlgaard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記錄產品的生產流通全過程

同時,這種多節點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方式保證了區塊鏈中的信息被分佈式公開,每一個節點上都同步存儲著完整的賬本,並且所有歷史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換言之,賬本中所記錄的信息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數據不僅具有不可篡改性,更具有不可抵賴性。

“如果有人想要假冒,則需要網絡內超過51%的節點都認可,才能被惡意改變並認可、記錄下來。而這個假冒成本實在太大了,假冒者根本沒有獲利的空間,” 蔡宛妤對BoF說道, “每一個數據都不能被憑空造出來,也不能被憑空抹去,一旦記錄上到鏈上,所有歷史數據都不可篡改。”

由於區塊鏈上的所有節點都參與了數據記錄,每一個節點都擁有相同的數據記錄備份,即使單個節點上由於人為失誤或者惡意操作而修改了某些數據,其他節點上依然存儲有完整正確的賬本,系統會自動按照規則,參考大多數賬本記錄,自動修正錯誤信息,將正確的賬本同步到存在問題的節點上。

所以,除非能控制系統中51%以上的節點,否則即使單個節點的數據記錄出現問題,也不會對整個系統和其他節點上的數據產生影響,這種運作機制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有效地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黑客攻擊和其他非法信息篡改行為的風險。

此外,其他形式的傳統數據存儲系統多數存在著難以平衡安全性和透明性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為了保障數據安全,訪問和管理數據庫的權限大都掌握在單一機構手中,但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數據管理的透明性和公開性。通過眾多節點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區塊鏈技術為這個兩難選擇提供了一種安全性和公正性兼備的解決方式。

“比如開發聯盟鏈,企業既能擁有訪問集中式系統的權限,同時系統本身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加密可審計性和安全性,”蔡宛妤告訴BoF。同時,區塊鏈上的任何節點都可以進行信息查詢和追溯,確保了鏈上所存儲的所有數據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四大難題如何解決

雖然基於區塊鏈的防偽技術具有數據唯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安全性和透明性兼備五大優勢,但也並非一劑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區塊鏈項目從理論構想到現實落地的過程當中,仍然有許多困難和挑戰需要克服,也面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應用侷限性。

首先,以“去中心化”作為主要優勢之一的區塊鏈技術,在實際項目落地時很難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一方面是由於許多企業出於數據安全的考慮,仍然採用所謂的“帶權限的私有鏈”,只有獲得權限的用戶組才能訪問、輸入、驗證和管理數據。私有鏈雖然能夠讓系統數據更安全,但也同時意味著對數據的管理變得中心化,數據的公正真實還是需要依賴於企業自身的誠信和規範,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這顯然削弱了區塊鏈技術所應提供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另一方面,一些企業會採用引入第三方鑑定以及防偽機構的方式,意圖起到一個監督和平衡的作用,例如同歷峰集團(Richemont)合作的法國區塊鏈初創公司Arianee開發的防偽項目就將第三方社群加入了商品所有者和品牌方之間的連接,進行三方信息交互,然而這種做法卻受到了LVMH集團方面的質疑,因為區塊鏈本應是消除中間人、替代人為鑑定的技術,第三方介入市場反而容易加劇人為因素的干擾,削弱技術本身所應帶來的客觀性。

LVMH集團認為,建設一個區塊鏈行業聯盟比僅僅開發一個防偽App更為重要。LVMH目前正在研發推廣的AURA區塊鏈溯源平臺項目計劃將其所有的相關知識產權以一個獨立公司的形式共享給所有參與AURA計劃的品牌,希望藉此吸引到更多奢侈品企業和品牌的參與和合作。

在過去,服飾和奢侈品行業長期缺乏供應鏈透明度,商家不願意公開自己的供應鏈信息,這樣既可以避免競爭對手仿製競品,惡性競爭,也可以便於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維持高端感和神秘感。

然而,區塊鏈技術的最終應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項技術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覆蓋程度,生產、加工、物流、倉儲、分銷、零售、轉售,每個環節的環環相扣,通力合作,促成一個達成全產業共識的區塊鏈合作聯盟和行業標準,才能更有利於推動整個時尚行業防偽打假的進程。

值得借鑑的是,全球最大的鑽石開採公司、鑽石巨頭戴爾比斯(De Beers)集團在2018年推出了鑽石行業首個區塊鏈項目 Tracr,追蹤每一顆鑽石從開採到銷售整個過程中的每一次易手信息。這一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從開採,到加工,再到銷售的許多業內領軍企業的加入,包括世界上最⼤的鑽⽯⾸飾零售商西格內特珠寶(Signet Jewelers),俄羅斯鑽石巨頭埃爾莎(Alrosa),香港市值最大珠寶公司周大福集團,以及全球最大鑽石加工地印度的金星珠寶公司(Venus Jewells)和藍玫瑰公司(Rosy Blue)等。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參與Tracr項目的主要企業和品牌

區塊鏈應用開發平臺Swell創始人鄭甜認為,想要推進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技術共識只是第一步,最終需要形成商業共識。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把區塊鏈技術與現有業務融合,一個開放的平臺才可以實現商業價值串聯,脫離信息孤島,逐步形成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鄭甜告訴BoF,“一個共有的行業標準可以為鏈上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企業可以自發的參與一些行業標準制定,最終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在新的商業生態中成為價值收穫者,這是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規模越來越大以後,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除了如何做到真正去中心化和實現行業聯盟的問題之外,區塊鏈技術還長期面臨“三元悖論”的技術瓶頸,沒有任何一個區塊鏈系統能夠同時兼顧性能、安全、去中心化這三項要求,往往需要犧牲其中的一項。儘管目前業內已經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包括增加區塊大小來提升交易處理能力、採用隔離見證間接擴容、通過分片技術提升性能,還有跨連技術等等,但如何在技術上真正實現“高效低成本、 安全、去中心化“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中。

所以,現有的區塊鏈技術相對於其他傳統防偽技術來說成本偏高。目前零售行業中的許多區塊鏈公司都是通過植入加密NFC芯片來實現產品溯源,唯鏈(VeChain)CEO陸揚認為,採用NFC芯片會使產品的成本上升,所以目前只能運用在單價相對較高的產品上。

此外,一件產品的數據上鍊防偽全過程需要依靠多個節點協同完成,需要帶寬、存儲空間、人力資源等不斷投入,而這些成本最終還是將由商家和消費者來承擔。

“顯然這樣的高成本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和商家都願意支付的。尤其是當前奢侈品行業為獲取更大市場,普遍趨向快消費化和去精英化發展,在商品價格表現上能體現,如果使用區塊鏈防偽技術,必然大幅壓縮商家的獲利空間,” 蔡宛妤告訴BoF。

基於成本考量,消費者是否願意為區塊鏈技術買單將直接影響商家是否採用這項技術,但目前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區塊鏈防偽技術和其意義並不瞭解,這進一步加大了區塊鏈技術推廣的難度。

鄭甜認為,像Swell這樣的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區塊鏈即服務平臺(Blockchain as a Service,即BaaS)可以教育和推動終端消費者對區塊鏈、對“確權”、對自主掌控自己資產這種意識的認知、理解和主動要求,因為區塊鏈賦予了每個個體可以自主掌控自己資產的能力,讓使用者可以對其擁有的產品進行“確權”。這種來自消費者的“確權”訴求將能夠反過來要求零售商為消費者提供“確權”的服務,而零售商在獲知消費者需求後,又能反向要求經銷商、再到品牌方將完整的授權和交易流轉信息一一上鍊,形成整個供應鏈環節的全鏈路整體上鍊。

區塊鏈真的能終結山寨奢侈品?

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識別NFC芯片獲得詳細產品信息

所以,相較於企業在內部管理中使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區塊鏈防偽平臺或手機App或許更有利於強化消費者對於區塊鏈的認知。

大多數消費者可能並不通曉“區塊鏈”三個字背後的技術原理,但是細緻入微、環環相扣的產品溯源信息讓他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以科技作為基石的誠信和真實,強化了他們對於產品的所有權意識,以及對於品牌的信任感和認同感。

當基於個人道德和基於制度規範的信任體系都不再可靠時,區塊鏈技術構建了一個以機器信任和科技中立性作為基石的信任機制。誠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還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和應用侷限性亟待解決,但區塊鏈技術讓企業和消費者都看到了逐步實現“去偽存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