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自1987年兩岸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以來,兩岸交流交往序幕徐徐展開。30多年間,大陸持續出臺保障臺商投資、便利臺胞往來以及鼓勵臺灣青年就讀、就業、創業等政策措施,定居大陸的臺胞人數日益增加,地域範圍也從東部沿海向內陸不斷延伸。

湖北荊楚大地由於厚重歷史文化、優美自然景觀以及強勁有力的發展優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臺胞“紮根”武漢,經貿合作碩果累累、交流交往熱絡密切、同胞情誼日漸深厚。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本期《萬敏會客廳》的嘉賓就是一位“紮根”武漢20多年的臺灣企業家、教育家。她雖然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卻是一位武漢人;她雖然是理工科出身,卻對國學有著很深的修養;她曾經是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高管,卻在事業巔峰期選擇回到了家鄉武漢。她就是武漢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斯米克美加集團總裁、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董事長蕭永瑞。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中間為武漢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

1. 為什麼會放棄華爾街的高薪工作,回到武漢“尋根”?

蕭永瑞:美國畢竟是他鄉,縱使有車有房,還有一份人人豔羨的高薪工作,但我心裡始終想念著自己的故鄉。就像候鳥一樣,到一定時間就會南飛,這是一種天然的情結。另外,當時的武漢市統戰部部長來美國訪問,邀請我的父親回武漢看看。我們回到武漢,看到武漢的變化發展,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品嚐到家鄉的美食,那種感覺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就拿武漢話來說,雖然我生長在臺灣,但從小也聽著父母的武漢話長大,我的耳朵有著“雙聲道”。所以,當我和父母回到武漢之後,聽到街上的人們與我父母、親人們發出相同語調的時候,我們耳朵聽到的並不僅僅只是武漢話,更是一種充滿快樂和喜悅的鄉音。而我也在那一瞬間也明白了父母心中對於武漢的情感,所以我們回到武漢後,開始幫助更多臺胞、臺商、臺灣學生,讓他們瞭解武漢,愛上武漢,也在武漢“紮根”。

2.回到武漢30年,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蕭永瑞:變化太大了,記得我剛到武漢的時候,還在用外匯券,還有人力三輪車“麻木”。我還記得當時我坐著“麻木”,悠悠地“走”在洞庭街上,吹著小風,那種感覺非常美。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武漢已經變成了一個快節奏的現代都市,但仍然保留了復古的味道。

武漢地理位置特殊,九省通衢,人傑地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裡大有可為。這些年來,到武漢工作的臺灣同胞越來越多,有的在這裡投資辦廠,有的進入企業工作,有的也和我一樣從事教育工作,甚至哪天你路過一個奶茶店,興許就是臺灣同胞開的。

背景資料: 2018年7月,“湖北省惠臺62條”出臺,省財政每年劃撥4000萬元涉臺經濟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支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臺灣青年來鄂發展。截至2019年3月底,湖北省已有註冊臺資企業2775家,中部首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19個臺資園區、1個臺資企業創新服務示範基地。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我選湖北·千崗迎臺青”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專場招聘會

3您是理工科出身,為什麼會對國學“情有獨鍾”?

蕭永瑞:我父親從30多歲開始跟隨國學大師南懷瑾學習,他們倆的關係是亦師亦友。所以,我懂事以後也跟隨南老師學習國學。可以說,南老師為我們打開了中國文化的大門,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深也是最平凡的一部分——那就是文化修養。人生不可能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我們在面對逆境和挫折之時,如何自處?如何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寧靜平和,保持一顆快樂的心,這是文化修養中最核心的內容。

而且,臺灣和大陸一樣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我記得初中的時候,課本里有《論語》、《孟子》節選,古詩詞,還有經典的文章,比如韓愈的《師說》等等。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國學課

4.所以,這也是您在經營地產事業的同時“沉迷”教育,把副業當成了主業的原因?

蕭永瑞:對,人總要有個目標,就是我一輩子得到什麼?如果只是很多財富而已,那就沒意思了。所以在2005年,我把房地產用地拿出160畝,申請從住宅用地變為教育用地,建造國際標準學校。在當時來看,這個投入非常大,可以說是武漢有史以來基礎教育最大的引資項目。建校之後的八年都是虧損狀態,最近才剛剛收回成本。但我們自己卻覺得非常驕傲,因為回到家鄉,我就想為家鄉做點事。湖北本來就是教育強省,武漢更是“大學之城”,但是除了讓孩子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外,更要加強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書法課

5.您認為國際標準學校和傳統文化教育,兩者應該如何兼顧?

蕭永瑞:這兩者並不矛盾,雖然學校採用的是國際化教育體系,重視外語教育和科學素養,致力開拓國際視野。但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在課堂上和書本上,更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朗誦經典是基礎,領悟體會是精髓,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生活態度,如何日行一善,三省吾身。另外,讀書人也要有強體魄,所以我們還有武術課。

看到一個個小朋友從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成長為一個彬彬有禮、孝順父母、懂得擔當、自立自強的好孩子,我覺得這就達到了辦教育的初衷。

其實,我還想辦一所職業學校,畢竟有些孩子不適合尋常的教育方式。有的開慧特別早,有的啟蒙特別慢;有的不善於書面應答,但動手能力很強;有的語數外不行,但體育很好。對於這類孩子,我們需要因材施教。只要有上進心,都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孩子們在上武術課

6. 都說“推進兩岸融合從娃娃抓起”,在學校的漢臺青少年文化交流夏令營中,有沒有發生一些趣事?

蕭永瑞:記得有次我們介紹武漢小朋友和臺灣小朋友相互認識,互通姓名的時候,臺灣小朋友寫的是繁體字,武漢小朋友寫的是簡體字,發現同樣的姓氏,字體並不一樣。武漢小朋友因為上過說文解字課,所以就跟臺灣小朋友介紹姓氏的由來。臺灣小朋友非常驚異,說雖然我寫的是繁體字,但是對於起源並不瞭解,這種交流是非常有意思的。

還有次我們去戶外活動的時候,很多武漢小朋友請臺灣小朋友喝珍珠奶茶。臺灣小朋友就說,以後來臺灣,請你喝正宗的珍珠奶茶,他們彼此還交換了聯繫方式。沒想到,有位武漢小朋友在寒假跟著父母去臺灣旅遊,真的和臺灣小朋友聯繫上了,雙方的父母也成了朋友。雖然在兩岸交流中,這是一個小小的故事,但意義非凡。

臺灣企業家“沉迷”副業,變身教育家“紮根”武漢

湖北之聲《萬有引力》節目組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