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老照片:100多年前的頤和園與鼓樓,韻味十足的京城


北京西郊的孩子們。本文選取的彩色老照片拍攝於1912-1913年,也就是清朝滅亡、袁世凱剛剛執掌大權之際。通過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古樸的、韻味十足的古都北京。當然,這樣的古都也顯得有些破舊與落後。

紫禁城西北角。此時的北京,基本上保持著清朝都城的面貌,只是因為朝代更替疏於維護而顯得破舊。清朝末年,隨著西方城市管理理念的傳入,北京城開始進行近代化改造,包括鋪鐵路建火車站、建電燈廠拉電線、建自來水廠等等。不過,這種改造進度緩慢,清末民初之際一度因局勢不穩和經費短缺暫停。

頂部快要坍塌的東便門。東便門是北京外城東南端的一座小城門,位於內城和外城結合部位。便門,一是便於南北方向的出入,二是工程簡便,不是大興土木。照片中東便門的形貌營造出了滄桑的感覺。


滿族婦女合影,穿著講究,應該屬於社會上層。

北京的鼓樓。鼓樓與鐘樓成對出現,是古代城市的“鬧鐘”,一般也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北京鼓樓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很有氣勢,巍峨壯觀。現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宣武門大街上的店鋪。清朝以來,宣武門大街就是京城的主幹道之一,這條路還連著處決人犯的菜市口,隔三差五有囚車從此經過。

北海里的景觀,可見永安橋、堆雲牌樓和白塔。北海是清朝皇家園林之一,主要由北海湖和瓊華島所組成,風景優美。民國初期,按照《清皇室優待條例》,此處仍為廢帝溥儀的個人私產,並沒有對外開放,直到1925年才闢為公園。

頤和園景色。1912年初溥儀退位後,頤和園還是他的私產。不過和北海不同,這裡對中外遊客開放了,而且收取門票,每年的門票收入有3-4萬銀元。此舉意在緩解皇室的經濟困難。

北京西郊的一戶人家,房屋低矮破敗。

站在高處俯拍北京東城。老北京有“東富西貴”的說法。東城商業繁榮,商人富賈和殷實人家漸漸在東城紮根,長此以往,就有了“東富”的說法。大臣們多住在西城,這一帶隨處可見深宅大院、王府花園,所以說“西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