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養生大軍,追求健康的狀態,這裡的健康不僅指身體沒有疾病,更是指良好的精神狀態。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病由心生”,諸葛亮三氣周瑜,林黛玉抑鬱成疾,足以看出情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第二十七條指出:情志養生即是通過控制和調節情緒以達到身心安寧、情緒愉快的養生方法。那麼情志養生具體應怎麼做呢?

“情緒”與疾病的關係

人有“七情六慾”,其中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這些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中醫認為,七情與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有密切的關係。七情分屬於五臟,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稱為五志。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情緒也能致病,過於強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變化,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產生疾病,這種疾病被稱為“因鬱致病”。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波動太大,過於激烈,如狂喜、盛怒、大恐等突發性激烈情緒,往往很快致病傷人(如范進中舉);另一種情況是七情持續時間太長,也會傷人致病,如久悲、過於思慮、時常處於不良的心境,皆可積而成病(如林黛玉)。

情緒導致疾病,疾病也會影響情緒,比如某些慢性疾病,體內臟腑功能長期失調,就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異常,這種稱為“因病致鬱”。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中醫認為,肝主怒,肝不好愛發脾氣;心主喜,喜則氣散,不可過度;脾主思,思慮過多傷脾胃;肺主悲,過悲則傷肺;腎主恐,恐則腎氣散。說明臟腑病變可出現相應的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過度又可損傷相關臟腑。

可不要小瞧情緒的影響,“七情”致病和六淫病邪(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不同,六淫多從口鼻或皮毛入體,“七情”則通過直接影響臟腑而發病,由於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

情志養生控情緒

1

說理法

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自己冷靜下來,減少情緒波動。

2

順情從欲法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疾病,心病還需心藥醫,可以通過滿足自己合情合理的需求,來調節情緒。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學會關注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一個人的不良情緒越激烈,腎上腺素就會激增,管理、評估和調整情緒的能力也就越差。

3

移情解惑法

也就是轉移注意力不要鑽牛角尖,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一種情緒狀態中轉移到另一種能引起積極情緒狀態的事物上。

多關注積極有價值的人和事物,嘗試著去培養其有益心身健康的興趣,如音樂、書法、旅遊、繪畫、種植、下棋、垂釣等等。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4

以情勝情法

以情勝情應用的是中醫學中五行相剋的一個學說,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但在中醫裡的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木是克土的,土是克水的,水是克金的,金是克火的,將五行相剋的關係運用到情志養生中去。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就拿范進中舉這個故事舉例,這是典型的“恐勝喜案”,范進因為中舉而歡喜瘋了,被屠夫岳父一巴掌打醒,這才恢復了心智。

水是克火的,水對應的五臟是腎臟,火對應的五臟是心臟,而腎對應的情緒是恐懼,心對應的是喜,因為水是可以克火的,所以就可以用恐懼戰勝因驚喜導致的疾病。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大喜傷心,以恐勝之;過思傷脾,以怒勝之;過悲傷心,以喜勝之;過恐傷腎,以思勝之;過怒傷肝,以悲勝之。這種觀點被歷代醫家應用於養生學中,但要注意刺激的強度。

5

發洩解鬱法

不要壓抑情緒,而是通過合適的方法宣洩消極情緒,這是調節與克服不良情緒效果較好的心理方法。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向朋友傾訴,將困擾自己的事情告訴朋友,聽聽他們的看法,無論是開導還是批評,都虛心接受,儘快平息掉心中憤懣,認清事件的本質。

也可以找個無人的地方,大聲呼喊,釋放自己,做深呼吸,甩掉氣憤和焦慮,當壞情緒發洩一空時,就會看到新的自己。

6

暗示法

典型的案例就是曹操的望梅止渴,告訴口渴的士兵前方有梅林來鼓舞士氣,加快行軍速度,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對情緒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當被壞情緒困擾時,可以給自己加油鼓勵,暗示自己一定可以,來降低和控制消極情緒。

你的身體正在為情緒買單?不想五臟受累,學會這7招,控制情緒

7

藥食法

部分人的情緒但依靠自己確實難以控制,如果以上六種方法都沒有效果,這個時候就要尋求中醫師或者心理醫生的幫助,可能需要藥物來輔助治療。

情緒與身體健康的關係錯綜複雜,如果某種情緒持續時間長或發作頻率高,比如經常發脾氣、常感覺抑鬱悲觀等,就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