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吐蕃史/週三更新/噠噠的馬蹄(撰文)|

上一章我們講到赤德祖贊一歲繼位,根本無法處理政務,其祖母——吐蕃王朝的"太皇太后"——赤瑪倫再次出面攝政。雖然赤瑪倫以高超的政治手腕保證了赤德祖贊王位的穩定。但是噶爾家族的覆滅,赤都松贊兩次入侵唐朝的失敗,再加上當時因王位之爭而引起的朝政動盪都使得吐蕃元氣有所消耗。同時,赤都松贊雖死於征討南詔,但是征討南詔的事業並沒有完成。這時候,如果繼續和唐朝保持敵對狀態,那麼以當時吐蕃的國力和社會局面是很難維持兩線作戰的。於是,赤瑪倫決定在外交方面採取和平政策,停止對外的一切經略,特別是要集中精力改善和唐朝的關係。

事實上,吐蕃改善與唐朝的關係並不是在赤瑪倫攝政時才開始的,在赤都松贊兩次入侵唐朝失敗後,便已經開始謀求與唐和親了。史載,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赤都松贊入侵悉州失敗後的第二年,也即是長安三年(公元703年),赤都松贊"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以求婚",當時在位的武則天也答應了赤都松讚的這一請求。但是同年,由於赤都松贊"卒于軍",所以導致"和親不成"。並且我們知道,當時吐蕃王朝因為赤都松讚的突然逝世陷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所以和親的事情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直到兩年後,武則天都已經下臺了的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赤瑪倫才派遣使者來唐朝告喪。唐朝這邊的反應也很耐人尋味,史載當得知赤都松贊去世後的消息後,"帝為之舉哀,廢朝一日",禮儀十分隆重。要知道,當年在位時期和唐朝關係那麼好的松贊干布贊普去世後,唐朝得到消息的表現也不過是"帝舉哀於光化門,遣右武侯將軍鮮于濟齎璽書往弔祭之。"這不得不說是唐朝給吐蕃做出來的一種意在結好的政治態勢,赤瑪倫這邊得知唐朝的舉動後,也是"聞絃歌而知雅意",在兩年後,再次派出使臣,由大臣悉燻熱帶隊貢獻方物,並且為當時已經繼位的赤德祖贊請婚。同年(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四月,中宗皇帝下詔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贊普。在這裡要指出的是,當時唐朝之所以會積極回應吐蕃的請和,很有可能是為了集中兵力對付當時位於唐朝北方的東突厥汗國,當時它對唐朝的威脅要遠遠大過吐蕃,並且當時唐朝已經在謀劃進行大規模的北伐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唐朝才會對吐蕃的請和積極反應,目的就是免除之後與東突厥汗國交戰時的後顧之憂。

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對於赤瑪倫與唐朝和親的目的,個人比較傾向於是吐蕃十分典型的外交欺騙戰略,這也是吐蕃在與唐交往中經常採取的手段,一旦自己處於劣勢,就會想辦法暫且穩住唐朝,為自己爭取時間恢復元氣,一旦恢復結束便會主動出擊進攻唐朝。除此之外,還包括在與唐朝講和的時候,大兵壓境,入侵唐朝邊境,凡此種種,我們在之後的章節中都會講解,這裡就不細講了。不過,現在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赤瑪倫是真心想求得唐朝和吐蕃之間的和平的,並且認為赤瑪倫之前很有可能和文成公主認識,並且十分熟悉,所以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赤瑪倫在執政後便正式採取對唐和平措施。

如果僅僅看上面正史中的敘述,似乎赤瑪倫執政時期吐蕃和唐朝的交往只有請求和親之舉。但是,《冊府元龜》中的記載則表明,雙方之間先是簽訂了盟約,之後才有的和親。據《冊府元龜》·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記載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十一月的吐蕃使者奉表中有一段內容為:"孝和帝在日,其國界並是逐便斷當訖,彼此亦已盟誓。漢宰相等官入誓者,僕射豆盧欽望、魏元忠、中書令李嶠、侍中紀處訥、蕭至忠、侍郎李回秀、尚書宗楚客、韋安石、楊矩等一十人。吐蕃宰相等亦同盟誓訖,遂迎公主入蕃,彼此安穩。"此段記載中的孝和帝便是唐中宗最初的諡號。這段記載就表明雙方是先訂立的邊界盟約,隨後吐蕃才迎娶的金城公主。

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也就是說,唐朝和吐蕃在完成盟約之後,才正式處理和親問題。之後,吐蕃於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贊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同年,金城公主正式嫁給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尺帶珠丹)。但就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這次的和親只不過是兩國化解邦交的一種政治手段而已,我們別的先不提,看看和親的兩位主人公的年齡就知道了,當時的赤德祖贊贊普才剛剛六歲左右,而當時的金城公主也不過才12歲,從年齡來看,只有金城公主勉強達到了結婚年齡,赤德祖贊贊普則根本還只是個小屁孩,還沒有達到結婚的年齡。

迎娶金城公主入藏,可以說是赤瑪倫為赤德祖贊贊普做的第二件大事,並且這件大事在政治上影響深遠。首先,在赤瑪倫執政,赤德祖贊年幼這段時期,吐蕃(主要是 赤瑪倫)充分利用與唐和親的這一層關係,保持唐蕃和諧,避免發生衝突,從而為吐蕃贏取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時間。其次,在赤瑪倫去世,赤德祖贊正式執政後,這層和親關係雖然因為唐蕃雙方再次兵戎相見而破裂,但是在交戰過程中,只要吐蕃處於不利地位,赤德祖贊都會再次拿出這段關係來說是,以金城公主的名義上書唐廷,重提"舅甥關係"來為自己爭取時間改變不利地位。最後,吐蕃也曾多次以金城公主的名義從唐朝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

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赤瑪倫為赤德祖贊所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和平轉移政權。從自己兒子赤松都讚的繼位到自己孫子赤德祖讚的繼位都伴隨著政局的動盪,親身經歷這些政局動盪的赤瑪倫更是瞭解政局動盪會帶來的危害,因此在其執政的後半段時間全部精力都放在培養赤德祖贊和安排人事上。到了唐睿宗太極元年(公元712年),赤瑪倫可能是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不能在使自己繼續支撐下去,於是就在這一年,赤瑪倫抓緊時間為赤德祖贊獻上尊號,此時獻上的尊號,就是"赤德祖贊"。在這裡要說一下,我們之前為了方便起見,所以一直稱野祖茹為赤德祖贊,但實際上在赤瑪倫為其上尊號之前,赤德祖贊一直都被叫做野祖茹。在吐蕃的政治傳統中,一般來說繼位的贊普只有被奉上尊號後,才代表著正式的登基,正式的執掌朝政。比如《吐蕃大事紀年》所記載的:"夏,贊普駐於松噶,上贊普尊號'赤松德贊',贊普親政。"因此,赤瑪倫為野祖茹上尊號,就意味著赤瑪倫徹底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赤德祖贊正式親政,而這時赤瑪倫也要為其安排好了一切。在上完尊號不久,赤瑪倫便因病去世,但是後續的事情發展表明赤瑪倫在臨死之時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因為在其去世後吐蕃並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即使赤德祖贊此時也才不過8歲。

參考文獻:《冊府元龜》、《吐蕃大事紀年》、《新唐書》、《舊唐書》

吐蕃史(因為最近沒辦法直接粘貼鏈接,想看往期的朋友可以複製下方標題返回首頁搜索哦!)

吐蕃史 | 我們的王從天上來的,還是連續七個

被砍死的贊普,吐蕃版“太康失國”,是神話還是陰謀?

君臣合作下的王子復仇記,吐蕃版的《哈姆雷特》

吐蕃史 | 返老還童、活埋,五贊王時代有多少傳奇故事?

吐蕃史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贊普淚滿襟

吐蕃史 | 撿漏吞併女兒國,松贊干布爸爸南征北戰的日子

吐蕃史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松贊干布13歲就成了沒爹的娃

吐蕃史 | 生於何時又死於何時的松贊干布

吐蕃史 | 番外篇:藏人史籍記載的的“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史 | 番外篇:藏人史籍記載的的“文成公主入藏”故事(下)

吐蕃史 | 連滅兩大家族,建立中央集權

吐蕃史番外篇:和文成公主並列的異國公主,和她們的宮鬥故事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安內”:創文字、建立盟誓、遷都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第二次整頓內政

吐蕃史:與大唐的一次聯合軍事行動

吐蕃史:松贊干布的“晚年”時光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上)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中)之“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的失敗

吐蕃史:唐蕃西域之爭(下)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吐蕃史:從芒松芒贊到赤都松贊

吐蕃史:敲響噶爾家族滅亡喪鐘的一場內亂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上)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中)

吐蕃史番外篇:赤瑪倫——吐蕃王朝的“武則天”(下)

吐蕃史:走向覆滅的噶爾家族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幼年繼位的赤德祖贊是如何在祖母的扶持下站穩的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