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從狹小封閉的海邊小城,

長成活力迸發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日照城市面貌的改變,

從棚戶區改造破題。

//

從“憂居”到“優居”棚改+城市更新

//

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沙墩村環境優美,綠樹環繞

  微型消防站、人臉識別門禁、780個監控探頭、電動車充電樁……這些“高大上”的配置,不是商業住宅小區,而是東港區沙墩村的安置區。


  “現在的小區,住著可愜意啦。”沙墩村村民張桂芝說起城中村改造帶來的變化時,臉上堆滿了笑容。


  而在幾年前,張桂芝是笑不出來的。那時的沙墩村道路坑坑窪窪,綠化不好不說,功能配套也是差強人意,隨著“棚改”的啟動,家門口悄悄發生了改變:新的房子、新的道路、新的便民市場、新的綠地、新的生活。


  “現在我不羨慕人家的高檔小區,因為咱自己的小區就是最好的!”張桂芝的話,如一滴水,折射出“棚改”給居民帶來的巨大變化。

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臉部識別、指紋解鎖為居民上好安全鎖

  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日照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程。在港城越來越美、越來越靚的嬗變之中,“大農村”“村中城”的標籤,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難以言說的尷尬,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

  圍繞“讓城市環境更優美、功能更完善、發展有活力和居民住得好、生活好”的目標,近年來,日照掀起新一輪城中村改造熱潮,並將棚改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密切結合,打通百餘條斷頭路,新建一批公園綠地和教育、商業、休閒等設施,入學入園難、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實現新的提升,城中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

  於是,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城中村像沙墩村一樣實現美麗嬗變。自2015年至今,全市累計拆遷240個村居,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樓18萬套,5.7萬名城中村居民從環境髒亂差、存在安全隱患的“憂居”搬進寬敞明亮、配套完善的“優居”,喜圓新房夢。
//從“將就”到“講究”棚改+民生保障

//

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對於搬遷村民如何度過無房期,年輕人還能在外租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呢?記者在王樹蘭老人家找到了答案。


  前不久,前大窪村84歲的王樹蘭老人搬進了安居驛站。“原來還愁著房子拆了怎麼辦,現在這個過渡安置房真好,我都不想搬走了。”對於居住條件,王樹蘭連連稱讚,43平方米的安置房內,兩間小臥室,一個客廳,明廚明衛,裝修“講究”,陽光照進屋裡,格外溫馨。


  “過去過渡安置房建設考慮到是臨時建築、三年過渡期後就拆除,大多采用磚混架和玻璃鋼網形式,建成房屋標準低、形象差、較為簡陋,比較‘將就’。”東港區城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居住條件差,佈局也較分散,冬天不利於集中供暖,老人們多有抱怨。


  為讓拆遷老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老有所樂,東港區從寸土寸金的中央活力區拿出40畝土地,在秦樓街道先行先試、打造安居驛站,按照每戶10萬元的標準集中建設安置房200戶,並配套健身公園、衛生室、便民超市等設施,統籌推進冬季採暖。如今,已有84戶老人入住了寬敞明亮的過渡安置房。


  不僅如此,在拆遷改造過程中,為最大程度確保群眾利益和民生需求,棚改新建安置樓全部實現水電暖訊路配套,標準不低於周邊商品樓盤,對戶型、面積、容積率等問題,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並根據各街道實際情況,預留一定比例的集體物業作為村居集體的後續收入,給村居集體留下一筆永久的“活錢”。


  從拆遷到安置樓建設,再到過渡期安置,一切從群眾的需要出發,為民想、解民憂,這正是我市棚戶區改造迅速推進的根源所在。


//

從“希望”到“興旺”棚改+產業發展

//

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原董家灘村村民相約來參觀已經建好的東夷小鎮,感受家園鉅變

  棚戶區改造,既是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的安居工程,又是幫助群眾鼓起錢袋子的樂業工程。


  東夷小鎮被譽為離海最近的特色旅遊小鎮,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地。以前,這裡是董家灘村,典型的城中村。


  那一年,借棚戶區改造政策,日照創新採用“旅遊+舊城改造”模式,在董家灘村原址建設東夷小鎮,在距原址1.5公里處建設安置住宅,實現整村搬遷。


  日照城投集團作為項目承建方,與董家灘村簽訂合同,將歸該村的小鎮資產交由城投租賃經營。“租金是每年1800多萬元,加上安置區沿街的租金收益,目前每名村民每年有1.3萬元的收入,村民還可到小鎮從事物業管理等工作,真正實現了‘拆除一片舊村、培育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董家灘村村民告訴記者。

美了生活美了城!“棚改+”助推日照城市高質量發展

俯瞰山東省日照市東夷小鎮一期建設全貌

  既給群眾安居希望,又讓城市繁榮興旺。日照在推動棚戶區改造過程中,跳出“就棚改而棚改”的路子,更加註重與產業園區、城市經濟發展相結合,將棚戶區這塊城市發展的“窪地”墊高。其中,大小卜家庵子、東西明望、前後大窪等近20個村居實施的連片拆遷改造,為42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區累計騰空土地6000餘畝。


  如今,“棚改”機遇讓中央活力區發展迅速起勢:日照國際博覽中心、華潤萬象匯、東夷小鎮、海韻廣場、滬港中心、萬達廣場、黃海明珠……一批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先後落地,“棚改”帶來的城市空間拓展、產城融合“聚變效應”迅速催化,城市高質量發展後勁十足。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盧昱東 通訊員 徐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