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0億,重金打造的旗袍小鎮,是吳江遞給世界的名片,值嗎


江南的煙雨,迷離著水鄉,空濛的雨巷中,撐一花紙油傘的女子,著一襲旗袍步履輕盈地走來,與我擦肩於吳江的橋頭,那低眉淺笑間不經意的魅惑,頃刻間盈滿了心田......旗袍、小橋、雨巷編織的江南,揮之不去。

在我的記憶中旗袍流行於民國,那著青花旗袍的女子穿行於江南的小巷,纖細、優雅、自然,是那麼的切合曼妙精緻,又似淡淡的丁香一樣漸漸飄遠......歲月鎏金,芳華易逝。然而,忽如一夜春風來,吳江多出來了一個溫柔安靜的小鎮——旗袍小鎮,這讓旗袍再次風行於吳江的街頭巷尾。

“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蘇州吳江,自古就以盛產絲綢而聞名於世,絲綢之路便是從這開始的。旗袍小鎮坐落在這絲綢之都,自然有其淵源。從元代開始,朝廷就在蘇州建立織造局,專門為皇家制作宮廷服飾,蘇州出產的刺繡、緙絲、織造等,無不精美絕。


在近代,很多蘇式手作旗袍都是出自吳江旗袍匠人,他們的巧手慧心,讓絲綢變得更加雋永秀美。旗袍小鎮選址在歷史悠久的盛家厙老街,以前是吳江城區最繁華地段,還是馬可波羅曾經到訪的街巷,眾多的機緣為吳江的旗袍小鎮提供了契機,但我最佩服的還是吳江人的魄力:計劃總投資60億元重金打造,讓中國旗袍小鎮帶動中國絲綢引領世界。

走進這座旗袍小鎮,處處體現著蘇州園林的風範,有著小巧、自由、精緻、淡雅之細膩,還有著蘊含寫意山水之風韻。

移步換景,咫尺之內再造乾坤。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貌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牆角的小品.....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我們到的時間較早,小鎮中很多知名的旗袍店和工作室還沒開門,本想拍些精美的旗袍,這個願望留有了遺憾。只好讓鎮中的講解員客串下模特,雖然穿的是工作旗袍,但也還應景。

目前旗袍小鎮示範區才落成不久,就吸引了一批高端旗袍定製和著名華服品牌進駐,就連中國旗袍會總部、宋錦織造技藝傳承人錢小萍工作室也都搶先入駐。這些做工精良,質地考究的旗袍,自然吸引了不少旗袍粉和市民的到來。閒暇時,逛逛旗袍店,不一定是非買旗袍,只是看看欣賞、摸摸料子也會心生歡喜,因為喜歡。

旗袍小鎮的左手邊有一個特別大露天舞臺,可以試穿上旗袍,在舞臺上走幾圈秀,那感覺彷彿自己就是世界名模了。旗袍小鎮的後面是個花園,這裡又是休閒拍照的好地方。


旗袍作為一種最具女人特質的服裝,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外顯,更是一段歷史,一種情愫。一身妙曼的旗袍,就像一闕舊詞,又像一首婉約詩,永遠是藏在女人心中的慰藉,精緻的繡法與面料完美融合,恍若穿著歷史與現代對話。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文革期間,旗袍雖經歷了冷落,但在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不僅逐漸復興,還走向了世界。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後來在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一身旗袍輝煌了一個時代,或許旗袍是專為中國女性量身打造,成為中華女子的美麗符號。穿一襲旗袍漫步於花間林下,風過紗鳴,一壺清茶,思古幽情,悠然而生,直讓人不知身處何年……


煙雨江南,絲綢之鄉,小橋流水,無不襯托出旗袍小鎮的古典美,同時,旗袍本身的內蘊也賦予小鎮文化魅力。一襲旗袍,修得純淨內心,從容性情;一襲旗袍,詮釋歲月靜美,永恆不變。

在旗袍小鎮偶遇一位著漢服仙仙的小姑娘,就邀請她與講解員合奏一曲古箏,傳統文化加時尚元素融合的場景,還是蠻奪路人的眼球,紛紛駐足欣賞。不論漢服,還是旗袍,這些曾經的國服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粹,國富民強的中國,是時候向世界展現其璀璨服飾之美了,讓世界為精彩的中國喝彩。

每個女人都有個旗袍夢。是的,唯有旗袍,方能將鐫刻在骨子裡的東方女人味展現與世人面前。唯有旗袍,讓女人渾身上下透著歲月沉澱的濃香,嫵媚可人但不造作,盡顯中國女人的含蓄、矜持,以及那份柔和裡透著的堅毅和剛強,涵養與品味。


就要離開旗袍小鎮了,小鎮的雕花長窗邊、黛青屋簷下,時不時浮現的婀娜旗袍麗影,或將在腦海中留存,那是一道風景,一種文化,也是吳江遞給世界的一張特色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