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踐初心⑫︱旱廁變水廁 品質與顏值齊飛

編者按: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員幹部的責任感及使命感,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珠暉區委宣傳部聯合紅網時刻新聞推出《一件事踐初心》系列報道,引領黨員幹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自覺把黨的根本宗旨和奮鬥目標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老百姓及時解決實事、難事、緊急事、煩心事。

紅網時刻記者 譚倩 通訊員 唐蘭榮 衡陽報道

一件事践初心⑫︱旱厕变水厕 品质与颜值齐飞

珠暉區提質改造後的公廁配套附屬設施配置到位,基本功能完備,如廁環境舒適。

小廁所大民生,小廁所大文明。11月20日,記者在清泉里社區看到,施工人員正在挖化糞池,“我們將把這個居民區的旱廁改造成水廁,安裝蹲便器、水箱,貼上瓷磚。”珠暉區旱廁整改的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劉輝介紹道,一直以來該居民區的旱廁沒有化糞池,直接排入管網,化糞池的修建能起到過濾的功能,也是為衡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工作添磚加瓦。

75歲的張先生住在這裡已經50餘年了,看到能用上新廁所了,十分高興,據他介紹,居民區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60餘戶居民共用廁所,廁所十分簡陋,異味很大,“今昔對比,以前上廁所,很不方便。現在好了,旱廁整改行動解決了大家上廁所的問題,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經過珠暉區住建局的前期走訪、研究,珠暉區苗圃街道鳳凰村社區、光明裡社區、苗圃路社區、服務里社區、東方里社區、清泉里社區、蔡家皂社區,廣東路街道車站坪社區和東陽渡街道周家坳社區、東陽渡社區的15座旱廁被納入鐵路片區“三供一業”旱廁改造工程。

近年來,珠暉區把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作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開始了一場“公廁革命”。記者瞭解到,目前珠暉區已有157座公廁完成提質改造,在建設和提質改造設計上,注重公廁和周圍環境的相協調,體現城市的細節之美。其中鐵路片區“三供一業”15座由區住建局負責完成改造;142座由區環衛部門負責完成改造,2017年投入經費近500萬元,完成了38座公廁的提質改造任務,2018年投入800餘萬元將區內55座旱廁改造為標準水廁,今年又投入83萬餘元對全區22座各市場內設施陳舊老化不符合創衛測評標準的公廁進行了維修改造,預算投入370萬元對城鄉結合部部分居民生活區公廁設施簡陋老化的27座公廁進行提質改造,現已完成70%的改造工程量。

對於這樣的“廁所革命”,不少市民和外地遊客也紛紛點贊。“廁所革命是文明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大提升了一個城市環境衛生,能夠增強市民的幸福感,也能給遊客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和感受。”市民彭先生說。

在加大公廁建設、改造力度的基礎上,珠暉區環衛所同時還加大了公廁的清洗管護力度,及時對公廁設施進行維護,為大部分公廁安裝了除臭滅蠅設施,並定期開展滅鼠除害行動。公廁清洗保潔作業實行程序化管理,城區所有公廁定人定崗,高標準管護到位,力爭每一座公廁的清洗保潔達到“七無六淨”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