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227天

01

很多人知道蔡康永,是通過那個紅遍大江南北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我也一樣。

我不是《康熙》的死忠粉,但學生時代也斷斷續續看過幾期。

那時的蔡康永,永遠是厚厚的白色劉海,加上肩膀上少不了的那隻玩具鳥,造型浮誇又怪異。

這就是我對蔡康永的全部印象。

直到我看了《奇葩說》,卻再也無法把目光僅僅停留在他怪異的造型上。

他的博學、他的情商、他說起話來的溫和與不容辯駁,徹底推翻了我對他之前的印象

更讓人圈粉的是,在新一季的《奇葩說》上,我還發現了他溫柔貼心的一面。

第六季裡的1V1生存戰,2個人對槓只能留一個,這樣高達50%的淘汰率,把這個高強度高壓力又充滿挑戰的節目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選手們都非常痛苦和緊張。

最後一波被淘汰的新人裡,有一個叫Shary的姑娘,因為留戀舞臺,不禁落淚。

她說,以前很少有機會讓別人聽自己講話,因此很珍惜《奇葩說》舞臺上這個表達的機會,即便只有3分鐘,也彌足珍貴。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本來說完感言,選手就可以正常退場了,結果蔡康永做了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舉動。

他問議長馬東,自己是否可以走下去看看選手的模樣,因為距離太遠,他一直不清楚他們到底長什麼樣。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獲得馬東的同意後,蔡康永直接走到哭得最傷心的Shary面前,仔細打量,最後,給每位選手一個溫暖的擁抱。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他是真的想記住選手的模樣嗎?

當然不是,他不過是聽出了Shary的不捨和期待被理解的渴望,然後對症下藥,表示安撫和鼓勵。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這就是蔡康永式的溫柔

不用太多蒼白的言語,只一眼,就看穿別人的偽裝與不易,然後體貼周到地照顧到對方的情緒,讓所有人都感到舒服。

記得《奇葩說》裡有一期,辯手顏如晶最後以49比51惜敗給肖驍,無緣BBKing 。

蔡康永看出了顏如晶的難過,於是對她說:“比賽就是要贏,比賽輸沒有什麼可開心的,但如果我非輸不可,我希望輸一場51:49的比賽。”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一句話,不僅安慰了顏如晶,還讓原本遺憾的事情有了與眾不同的意義。頓時讓人感覺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楊瀾曾經在訪談裡問蔡康永:“為什麼你在微博上寫出的東西總是那麼勵志?”

他是這樣回答的:“發出不滿意聲音的人,已經夠多了,每九十九個人在抱怨的時候,總要有一個人出來,是從來都不埋怨,只是願意講出一些讓別人在失望的時候,稍感安慰的話來。”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他對自己的這種態度,大概就是為什麼他早就看透世事,卻仍然選擇對世界溫柔以待的原因吧。

02



馬東曾這樣評價蔡康永:“他是一位朋友型的辯手,總是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跟著他的思路走。”

這正是蔡康永的人格魅力所在。

辯論的過程中,他的言詞並沒有多激烈,情感也沒有多濃厚,但這娓娓道來間,總能讓人感到背後鑿鑿的力量。

對於這種力量,馬東形容得很準確:他殺你都沒有刀,他靠一杯水,但足以燙死你。

但就是這樣的溫柔一刀,許多人卻願意挨。

其實,這就他的說話之道。

亞里士多德曾經總結了溝通的三要素:

情感(pathos)、邏輯(logos)、信譽(ethos)。

情感放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

這裡的情感,就是創造溫暖的磁場:“我不想傷害你。”

西蒙·蘭卡斯特在《感召力》一書中,講述了自己在為著名政治家、企業首席執行官寫演講稿的過程中的發現:要調動和控制大眾,我們需要下功夫的不是對方的耳朵,而是對方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中,其中有一層叫情感腦,它接收到的信號往往是:“我和你共情,所以我認同你。

蔡康永就是一個把情感拿捏得剛好,接著迅速俘獲聽眾情感腦的演講者。

記得上一季《奇葩說》中,對於知識要不要壟斷的問題,蔡康永的觀點是,如果知識共享了,可以幫助到很多人,這些人都是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享受到擁有知識的好處,比如窮人。

對此,他舉到了一個普通人得癌症,卻買不起藥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藥廠要研發出一款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的治療癌症的藥,高定價也是應該的,或者說是無可奈何的。

因為藥廠需要更多的資金研究出更新更強的藥,去解決更多疑難雜症。

但這樣的定價,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完全承受不起的。

“所以,藥廠定價那麼貴,壟斷了知識有道理,然後藥廠並不是沒有良心,說你們永遠都不可以使用我這款藥,他會開放,幾年後,20年,60年,70年……(定價會便宜到普通人能買得起)”

說完,薛教授接過話,理性地回應:“最多20年,它從申請開始,然後審批的時間佔很長,最後他真正賺錢的大概只有六七年的樣子。”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然而,蔡康永的一句“你覺得你家人等胰臟癌的藥可以等六七年嗎” 就讓全場鼓掌,沉默不語。

薛教授講理性,並且擁有強大的邏輯,但大多數人的特徵永遠是,情感腦先行,理性腦在後。

而蔡康永的這種溫柔和強大的共情能力,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種思維方式。

因此也更容易打動人、說服人。

03



諮詢師戴愫在《微交談》一書中提到一個讓溝通雙方都感到幸福的原則:與他人同頻共振。

這種同頻共振,說的就是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狀態。

比如,與伴侶、孩子一起外出遊玩的時光,總是記憶中最幸福的片段。

為什麼?

因為你們的情緒和體驗是同頻的,在出發前你們共同期待,在困難前你們一起緊張,在美景前,你們同時放飛自我。

蔡康永的高共情能力最終達到的,就是這種同頻共振的效果。

然而,蔡康永的溫柔,並不只是以情服人,他也有理性、講邏輯的一面,也有自己堅持的原則

記得《奇葩說》裡有這樣一個辯題:要犧牲賈玲救大家嗎?

這個辯題的背景是:假設有一個大魔王把所有選手和觀眾都抓到了一艘船上,把賈玲關到了另一艘船上。

第一艘船上有一個按鈕,如果按了,賈玲的船會爆炸,大家就能獲得自由;如果不按,大家的船就會沉,所有人都會死,但是賈玲會得救。

這時候在第一艘船上的你,會不會犧牲掉賈玲救大家?

高曉松選擇了反方:不會按;和他對立方的蔡康永只能選擇正方:會按。

但辯論到了最後,他卻選擇了叛變,從正方變成了反方。

因為他說,當他發現場上的觀眾選擇“會按”的人居多時,他嚇壞了。

他認為,這個時候辯論已經不重要,但向年輕人傳遞自己真心的信仰更重更。

他說:“你按下那個紐是作為,你不按那個鈕是不作為。我們人最基本的底線是守住那個不作為。”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還有一次,遇到的辯題是“該不該向父母出櫃?”

作為一個已經出櫃多年的人,蔡康永竟然選擇了反方:不該。

他的理由是什麼呢?

早年出櫃的他,成了圈內“導師”一樣的人物,演藝圈只要有人想出櫃,就會去問他意見,如果不是那麼熟的,也會偷偷透過朋友繞來繞去地請教他。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他直言,自己常常處於矛盾之中,站在孤單的立場上,他希望有人陪他。但出於理性考慮,他通常會阻攔這些想要出櫃的人。

因為他深知出櫃後需要經歷怎樣的曲折和艱辛,他不確定他們是否能面對未知的壓力和負擔,也不想讓他們陷入同樣窘迫的境地。

所以他往往會忍住鼓勵他們,並對他們說:“最好先不要。當你因此受到各種打擊的時候,我幫不上你,也不確定你是不是可以挺過來。”

多麼體貼、溫情又動人的回答啊!

他的冷靜和清醒,正好又體現了亞里士多德溝通三要素中的“邏輯”和“信譽”。

邏輯,就是展現清晰的思考能力,分得清推論和事實,不被情感裹挾

信譽,是綻放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信任

這些特質,他統統都具備,這樣一個懂人情、通世故,又溫柔體面的人,說出來的話怎麼會不讓人喜歡呢?

馬東說,在跟蔡康永私下交往後,會發現,溫柔其實只是蔡康永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溫柔底下,是他講原則、通世故的冷峻堅持。

“冷峻”這個詞,我覺得特別恰當。

與他搭檔多年的小S就說:“舞臺下的他,好像有一層透明的膜罩著,非常有距離感。”

原來私底下,蔡康永從來不接小S的私人電話,也不和她私人聚餐,因為他覺得,保持距離,才能增加兩個人之間的“新鮮感”。

但如果小S遇到困難,他一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陪伴、安慰,成為朋友背後堅實的靠山。

小S說,每次她遇到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出現,告訴她怎麼解決,給她鼓勵和動力。

蔡康永:我勸你做一個溫柔而冷峻的人

有人說,是蔡康永的冷,成就了他的暖。

正是因為他努力地保持著和這個熱鬧世界的距離,才能確保他的獨立性。

如他自己所說,正是因為對無關之人的冷淡,才成全了對親近之人的溫暖。

他的這種冷峻而溫柔的態度,大概就是羅曼羅蘭所說的“真正的英雄主義”: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希望每個人都能如他一般,看透世事,明明白白,卻依然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