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在反對什麼?

繼續出發,刷那套企鵝出版社的48冊的大部頭《偉大的思想》叢書。昨天說的是蒙田的散文。接下來的,是一本叫《女權辯護》的小冊子。作者是英國女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這個名字很陌生哈,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一翻才知道,這位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女性,應該算是人類女權運動的先驅。

我大概花了十分鐘的時間,翻完了這本小冊子之後,有兩個小感慨。

  • 第一,今天我們司空見慣的事實,比如女性不是一個軟弱的性別,更不是一個不善於思考的性別。這樣的事實在兩百年前,是需要一個特別勇敢的人,用全身力氣喊出來的。你看看這本書裡,為女性辯護那叫一個費勁。這兩百年的變化、顛倒和進步,是不是很魔幻?
  • 第二點,是我自己的一個感受了。就是200年前,女性是弱勢群體。200年後的今天,可就輪到男性是弱勢群體了。

這個感受,有機會我展開說說。今天就說一點:男性擅長那些目的性強邊界清楚的工作,比如狩獵,耕種。而女性擅長的是協調性的、邊界模糊的工作,比如採集、協調關係。在歷史上本來配合得挺好。

但是你看一眼今天的職場裡面,協調性的、邊界模糊的工作越來越多。幾乎每一項任務都需要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和資源調配。女性中又有人很多擺脫了家庭和生育的束縛,全力投入職場。最近這兩年,不止一位企業家跟我講,招人的時候,感覺女性的職場優勢越來越明顯。

你看,男女平權,現代社會做得越來越好,而兩種性別在能力上的適應性又拉開了差距。權利不平等的問題,可以靠“女權運動”來解決。而能力不適應的問題,靠一次“男權運動”可解決不了。我們男性只能付出更多努力了。

好,我們今天接下來的時間,重點來談《偉大的思想》叢書中的第12本,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奧勒留的《沉思錄》。

這本書在西方思想史上很重要,有很多原因。比如,他的作者很傳奇。奧勒留是誰啊?羅馬帝國的皇帝,號稱“五賢君”,五個賢德君主的最後一位。又是皇帝、又是哲學家、作家,這本來就是這書的賣點。

再有一個原因,是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一本格言集。由幾百條格言組成。長的一兩頁,短的就一句話。格言集這種東西,我們今天會一概認為是雞湯,但是在各個民族的早期文化史上,優秀的格言集非常容易成為經典。中國經典很多也是格言集。

就像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全國的學生都流行手抄汪國真的詩。那些詩,今天看起來就是一些非常淺白的格言,但是對於一個剛剛開始思考人生的年輕學生來說,有很多模模糊糊的感受,現在有一個人把它精準表達出來,那些格言的魅力是無法抵擋的。

比如,奧勒留的《沉思錄》中,我給你念一段:“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聽著特別好,但是說啥了?好像也沒說啥。

你可能聽出來了,我看這本沉思錄,好像也沒看出來啥。就是一本格言集。很多格言,還沒有當代作家用現代漢語寫的讓我們看著舒服、受用。

慢著,這種書不是這麼看的。

我舉一個反面的例子。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是這麼看待中國的孔子的,他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實際上在孔子的認識中,更多的只是一種常識道德,無論在哪一個民族都能夠找到,這是毫無出色點的東西。孔子確實是一個智者,在孔子身上思辨的哲學是一點都沒有的,更多的就是一些道德的教訓,而從這裡面我們很難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黑格爾甚至說:“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中國人聽到這兒生氣不生氣?你黑格爾壓根就沒理解孔子在說啥。理解孔子,是翻翻《論語》的德文譯本,看看裡面的那些格言就行的嗎?你得知道孔子當年面對的那個困境,是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他要號召人們回到更古老的理想時代,去重建人和人之間的良性關係。沒有這根輔助線當背景,你黑格爾當然看到的就是一些常識道德,一地雞毛。但是如果他這麼說,恰恰暴露了他不懂。

對啊,同樣道理啊,如果我們看奧勒留的《沉思錄》也只把它看成是一本格言集,不是犯了和黑格爾一樣的錯誤嗎?和看孔子的書一樣,我們也需要一根輔助線——奧勒留的這幾百條格言,到底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困境中?想看清他主張什麼,必須先知道他在逃離什麼、反對什麼?

我舉個例子,比如政府最新的文件裡你發現了一句話: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什麼意思?沒有什麼意思。積極就是個簡單的褒義詞而已。所以,必須要一道輔助線,才能看懂。比如,上一次文件裡說的是“穩健的財政政策”,從“穩健”到“積極”就是一個不得了的大轉彎。如果上次說的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那這次把“更加”兩個字拿掉了,就意味是不要像以前那樣積極了,和字面意思正好相反。

讀奧勒留的《沉思錄》,要什麼樣的輔助線才能理解他呢?我覺得就是那個哲學學派——斯多葛主義。你如果上百度上查這個“斯多葛主義”,會查得一頭霧水。給你說了一堆概念,但是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還是那句話:看一本書、一個人主張什麼,先看他反對的是什麼。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第一季裡面專門有一篇文章講這個問題。

萬老師說,斯多葛主義的核心精神就是:從控制外界目標,轉到控制內在目標。

比如,我特別想獲得一個職位,但是老闆讓不讓我幹,這事是外界目標、我控制不了的,我為自己控制不了的東西著急,這是所有焦慮的源頭。那怎麼辦呢?控制不了的,就由他去,轉而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不就行了嗎?比如做好手頭的事,表達對那個職位的設想,如果有公開競爭的機會,就認真準備。這麼做下來,無論結果是什麼樣,你都有收穫。這就不焦慮了啊。

我經常引用的那句話:“上帝啊,請賜給我寧靜,讓我接受那些我不能改變的事。請賜給我勇氣,讓我改變那些我能去改變的事。還有,請賜給我智慧,讓我分清上述二者的區別。”

這句話,也是斯多葛主義最精簡的表達。

帶著這句話當輔助線,去看奧勒留的《沉思錄》,價值就出來了。他是羅馬帝國的皇帝,而且處在羅馬帝國一個非常複雜的時期,戰亂、天災層出不窮。他自己整年帶兵征戰。但是他寫的書,沒有一個字是在指責敵人,怪罪外界,他是把自己面對的一切問題,迴歸到自己的理性、自己能控制的領域來解決。這是一種多大的決絕和勇氣。看不到他的這個努力,那你就只能看到一個人在自說自話的瞎嘀咕了,一地雞毛的格言錄。

如果你聽了前幾天的節目,應該想起我說的那個詞了,“外部視角”。和我今天說的“背景輔助線”是一個意思。對,沒有這些輔助線,“外部視角”,我們無論怎麼努力,其實也讀不懂一本書。

好,這就是我為你刷《偉大的思想》叢書的第11和12本。明天我們繼續。——節選自《羅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