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廣州兩千多年的古墓,發掘出四枚帝印,見證了一個傳奇的王朝

廣州一處施工單位在開掘樓房的地基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塊平整的大石板,機警的負責人馬上聯繫了考古人員。

考古人員慌忙趕到現場進行多方勘測,認定是漢代彩繪石室古墓。在墓室周圍沒有陪葬坑,整個象崗山由其獨佔,初步確定墓主人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權貴。

塵封廣州兩千多年的古墓,發掘出四枚帝印,見證了一個傳奇的王朝

開棺後 驚現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貼身隨葬品有龍鈕“文帝行璽”金印和一枚青白玉篆刻“趙眛”印,後來經過考古人員精心研究,確認這處墓冢就是西漢南越王國第二代國王南越文王趙眛的陵墓。

陵墓中的隨葬品規模非常好大,有十五名殉葬人和一千多件珍貴的隨葬品。隨葬品以南越文化特色的金器、銀器、鐵器、玉器、銅器和陶器居多,尤其是出土的雕鏤精美的玉器,堪稱漢代玉器之大賞,還出土了大量具有漢、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銅器,也屬世間罕見。

墓中還發現了“帝印”封泥,文字結構卻與玉印的“帝印”二字有別。以“帝印”為文,又用作緘封一般物品的憑證,可以認定這枚印璽具有宮印和私章的兩重性質,

塵封廣州兩千多年的古墓,發掘出四枚帝印,見證了一個傳奇的王朝

隨著一件件文物的出土,沉睡地下兩千年的南越王墓終玉得見天日

南越文王趙眛墓歷經各代盜墓賊竟可以免於災禍,完整給世人呈現出如此浩瀚的景象,不得不說是極為難得的幸運。

盜墓淵源與古遠的社會現象,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曾發現過有盜墓的蹤跡。後來發展出了以盜墓為業的盜墓賊群體。盜墓者如八仙過海一般、各顯神通,盜墓者的工具千姿百態,盜墓的手段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

為防止被盜墓,墓主人生前就想好了各種應對的策略。最常見的反盜墓是隱蔽墓址,使盜墓者不知墓室在何處,“疑冢”的大量湧現就是來源於此。還有甚者將墓室建造在奇山險峰之上來阻止盜墓賊的步伐,或在墓室中設置機關暗器來反盜擾。

塵封廣州兩千多年的古墓,發掘出四枚帝印,見證了一個傳奇的王朝

墓室中看著表面富麗堂皇 而暗閣中卻深藏重重殺機。歷朝歷代的盜墓者都傾心於南越國的珍奇異寶的,做著掘墓來發財的美夢,踏上尋掘陵墓的漫漫征途,縱使因此丟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在盜墓者的眼裡,南越王墓就是一個謎。雖然他們對探求墓址、尋覓寶藏從未停止,但也未動南越王墓分毫,它依然像一位隱士一樣安詳地臥於青山綠水之間,未露半點崢嶸。

南越文王墓的挖掘,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一石激起千層浪,被人譏諷為文化荒漠的嶺南為之震撼。廣州市將原址保護起來並在此建成南越王墓博物館,一時間,遊人如織,人們爭相傳誦南越史事。南越文王墓的發現使得南越古國進入公眾視野,開啟了人們對遙遠古國的尋覓之旅。

塵封廣州兩千多年的古墓,發掘出四枚帝印,見證了一個傳奇的王朝

曾經雄踞嶺南、威震萬里邊陲的南越古國,雖然最終湮沒於西漢大一統的版圖之中,但在立國近百年中發生的恩怨情仇、是非紛擾,歷經兩千多年的孤寂後終於重見天日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文化的子系統,她以其濃郁的南國風韻而獨樹一幟,為中華文化大家庭增添別樣的風采。

隨著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蓮花山古採石場及橫浦關、陽山關、趙佗城、秦城等南越古國遺蹟的考古發掘,一個神秘的文明古國逐漸完整而清晰地浮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