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近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決定於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和以往不同,此次人口普查將繼續“查人”與“查房”同步進行。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其實,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調查問卷中就設置了有關居住情況的指標,主要包括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與人民生活相關的問題。

如今,上面對於居民住房信息排查信息的更加詳細。

解局君認為,上面就是要搞清人均居住建築面積,住房的數量、分佈、結構以及空置情況,以便建立樓市的長效調控機制

如今,全民炒房已經使房產變異為一種財富轉移的手段。

房產稅就是通過將社會資源進行重新分配,縮減貧富差距,以此打擊炒房客和開發商囤房的行為。

根據之前的政府規劃,房產稅就是最近1.2年要出臺的。

今年上半年,不動產登記信息已實現全國聯網。

現在查人又查房,思路可謂一脈相承。

此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文字表述為“城鄉住房”,即普查面積包含了供城鄉居民居住的各類房屋,如商品房,農村宅基地住房以及棚戶區,租賃房屋等。

可以猜測,上面對於農民自建房,小產權房乃至無證房等信息的收集入庫還不完善。

毫無疑問,查人又查房,就是要為徵房產稅掃清障礙。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除此之外,此次人口排查還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等信息。

普查內容如此詳細,上面不僅是意在房產稅,解局君認為上面要為其他方面,如生育、養老、落戶、城鎮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

現在中國人口特徵有兩組數據需要注意。

一,中國生育率很少。2018年全國新出生人口僅為1523萬人,生育率僅為10.94‰,當年全國新增人口僅為530萬人。

二,人口紅利消退與老齡化到來。2018年,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

一般而言,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為老齡化社會,14%以上為深度老齡化,20%以上為超級老齡化。

中國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減少,新增人口減少,老齡化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養老負擔。

今年1月爆出一個新聞,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問題,也就是當年收繳上來的錢不夠當年的發放。

東北地區年輕人口持續外流,留下的都是老年人。所以交保險的人少,領保險的人多,出現缺口是早晚的事情。

有專家建議啟動南方各省的養老金補貼東北,引起網絡熱議。很顯然,這不是長久辦法。

養老保險如果全部由國家負擔,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未來上面肯定會多渠道籌集養老金,比如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

同時,大力動員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尤其是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其中,激發老年人的技能,現在政府延遲退休年齡,就是基於人口老齡化考慮。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其次,勢必要保證新增人口數量。

中國人口的特徵已是青黃不接,而這種情況未來會更加明顯。

這種結果就是勞動適齡人口的不斷減少,勞動人口急劇萎縮導致“劉易斯拐點”提前到來。日本在1990年進入這個拐點,從此開始了長達25年的經濟衰退與疲軟。

因此,2016年政府就放開了二胎。

各地政府也採取假期等獎勵,未來估計還會有現金補貼,上面甚至還會在稅收上下功夫,這不是中國獨創,早已是國際慣例。

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男比女多3164萬人。

未來,對於鼓勵人口發展,結婚福利機制的出臺也未必沒有。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現實問題是,人口結構短期難以改變,人口紅利消退,傳統的勞動密集性產業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所以現在關鍵是要轉變生產方式,以此順應社會發展。

去年的中興事件令人記憶猶新。

其中最大的啟示就是,經濟發展不能光靠房地產、或者摩拜等模式的創新,關鍵要靠核心技術。

說到底,樓市再火它也是水泥鋼筋;模式創新,也就是虛擬的概念,資本炒作的結果。

可製造業是可以持續盈利,未來中國老年人口會越來越多,勞動力越來越少,養老壓力很大,政府沒有錢,老百姓更沒錢。

所以只有讓央企盈利,養老金才可以充足。

今年7月底,59家央企劃轉社保:每年330億元分紅充實養老金。

這就是上面一直助力實體產業的原因。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既然要經濟結構轉型,勢必要遏制樓市發展。

據澤平宏觀研究,目前我國住房總面積高達267萬平,套戶比為1.07,住房總市值高達321萬億,約為GDP總量的3.6倍。

說明全國房子存在總量過剩與結構性失衡、房屋的空置率很高。

上面控制樓市增速,主要是為經濟轉型爭取時間,留給樓市去庫存的平穩的條件。

所以最近兩年,樓市幾乎一直以嚴格調控為主。

表面看很多中小房企倒閉,但是卻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現在很多人買不起房,即便是掏光6個錢包。但是如果再過10年、20年,年輕人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好幾套房子,到時候房價真是賤如蔥了。

樓市調控房企日子不好過,不得已就得降價賣房,保證了剛需族買得起房、打擊了炒房客、釋放了樓市泡沫、推進了城鎮化。

2020年,樓市最大懸念即將揭曉!房地產的邏輯要變了?

現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人口流動的發展方向,因為城市群可以合理定位,協調發展,避免大城市病。

2020年人口普查,對於哪些城市的人口在增長,哪些城市出現了持續下滑,哪些城市人口在收縮,哪些城市的房子過剩,哪些房子一直在空置……都無所遁形。

但中心化城市和城市群的障礙就是人地錯配。

農村人口不斷轉移到城鎮,但是土地指標沒有到城市,結果導致城市土地越來越緊張,鄉村土地卻越來越閒置,這就導致了人地矛盾,零零散散,難以統一協調。

隨著經濟發展,第二三產業是主導,第一產業為輔,城鎮化趨勢不可逆。

上面如果採取行政干預會阻礙大城市集聚效應的發揮,也必然難以奏效;而尊重人口流動和大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順勢而為卻可以刺激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化的集聚紅利。

比如,2014年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16年發佈《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18年推進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19年更是全面中小城市落戶限制。

一些地區不甘落後,紛紛加入了搶人大戰。海南、廣西等地紛紛取消落戶限制,石家莊等地率先進行“零門檻落戶”

可上面發展城鎮化和城市群建設,但是終將有個臨界點。

按照常住人口統計,18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一般是70%。

到達這個水平之後,樓市增速明顯下滑,密切相關的地產、汽車乃至所有的消費需求都將遭遇下行拐點。

但是,如果按照戶籍人口統計,18年我國城鎮化率水平不足45%,兩者之間存在著超過15個百分點的差距,這意味著我國的城鎮化還有不小的紅利釋放空間。

城鎮化的2.0模式,將是精細化運作,比如旅遊小鎮、科技小鎮、金融小鎮、文化小鎮……

這也是人口結構、知識層次、經濟水平發展的必然之路。

作為普通百姓,能做的就是抓住政策紅利。

未來的機會將是新一線城市、其次是獨大省會城市及其附近城市,坐擁勞動力大省,盡享人口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