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摩納哥元首叫親王,而不叫國王或者別的稱呼?

一九八零的春天


在歐洲,一個國家的君主根據自己家族的血統和統治規格的不同,分別被稱做皇帝、國王 、大公/親王。

比如英國,雖說媒體整天左一個“英國皇室”,右一個“英國皇家”的。其實,英帝國只有“王室”,不存在所謂的“皇室”,甚至在19世紀最強盛的時候,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也得老老實實的叫英國女王;而近代的德國,俄羅斯和奧匈帝國統治者則可以被稱為皇帝、家族為皇室。

(下圖,在位時間長達64年的“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一直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英國君主針對英國本土和其他殖民地只能是king或者Queen,在印度倒是被尊稱為empuor)

<strong>

按照歐洲傳統,只有帶著羅馬帝國血統的家族才能被稱作皇室,統治者才能自稱皇帝。像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號稱稱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祚德意志第二帝國、俄羅斯沙皇國等等。比如,因為德國君主叫做Kaiser,是“凱撒”的音譯;俄羅斯沙皇叫沙皇(царь),其中的“沙”也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音,中文就很傳神的翻譯成了“沙皇”。這源於15世紀,莫斯科大公國娶了逃難的東羅馬帝國公主,認為自己作為羅馬帝國皇帝的女婿,自然也成了帶有羅馬血統的家族了。於是,把東正教定為了國教,統治者直接從大公,越級成了皇帝。

還有大家喜聞樂見的茜茜公主,正式稱謂是——奧地利帝國伊麗莎白皇后和匈牙利王后。其實,茜茜公主嫁入高大上的哈布斯堡皇室後,總是被認為出身低,備受歧視,夫妻也不和諧,遠不如電影裡面那麼單純浪漫。

幾百年間,歐洲只出現過一個特例,科西嘉沒落貴族出身的拿破崙,強悍的自封了法國“皇帝”,打破了唯血統論的老歐洲“傳統”。

反觀英國,使大勁也沒能追溯到羅馬血統的祖先,看到人家稱皇帝眼饞的不行,於是想了一個妙招,日不落帝國統治者維多利亞被稱作了“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反正歐洲那套血統論,也管不到印度,總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

咱們再看摩納哥,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北大主校園佔地面積3.4平方公里),屬於世界第二小的國家(面積最小的為梵蒂岡),一面環海,三面 被法國包圍。

<strong>

摩納哥本身屬於城邦國家,早在14世紀就成為過獨立公國。之後,又前後腳的“被”西班牙和法國強行“保護”過,在18世紀末,甚至還一度併入了法國。直到1861年,摩納哥與法國簽署協定,正式獨立,延續至今。

其實,摩納哥的“親王”跟一般歐洲王室中的“親王”含義不同。

普通歐洲的“親王”們,多為統治者的配偶或者兄弟,比如英國的菲利普親王、丹麥的亨利克親王等等。而摩納哥“親王”,大致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大公”,一些面積較小的“公國”的統治者,所謂的“親王”只不過是中文翻譯的結果,摩納哥親王地位上和那些國王、大公們,屬於平等的關係。

目前,摩納哥親王為阿爾貝二世(下圖),即摩納哥的國家名片,著名奧斯卡明星格蕾絲王妃的大兒子。只是,都說兒子隨媽.....還好,氣質算是仍然在線。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摩納哥,歷史上是法國的屬國。

國主只能稱親王或大公。

目前摩納哥還不能稱之為完整的國家。

其國防仍由法國負責。

境內只有警察,沒有軍隊。

根據法摩協定。

若摩鈉哥親王,沒有法定繼承者,摩納哥就自動歸屬法國。

故,摩納哥想要永久立國,每任親王首要任務是抓緊生孩子。

否則要滅國了。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此親王非彼親王。在我們的古代,親王可是和皇帝關係親近的宗室,一般得是親弟兄。

而摩納哥親王的這個“親”,是表示他們這個國家並非王國,而是公國。

啥是公國?

公國是指王國下面的封建制自治國家。以中國古代的分封制作比——例如周朝。其王朝下面的諸侯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公國是其中最大的諸侯國,譬如魯國就是公國,其君主稱為魯公,而楚國早期是子國,君主爵位就稱楚子。以歐洲而言,如果王國下面的自治國沒有分級別,即稱之為公國。

歐洲公國起源於查理曼帝國分裂之後。帝國分裂後,歐洲大陸被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瓜分,大批的貴族都沿用以前的封號,統治相對獨立的領地,

摩納哥在14世紀開成公國雛形,1338年成為獨立公國。自16世紀起,摩納哥時而受西班牙保護,時而與法國結盟。

1911年,摩納哥頒佈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由法國負責保障它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由其國家元首——摩納哥親王行使主權。

摩納哥公國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總面積為1.98平方公里,三面由法國包圍。它地方雖小,國民卻極其富裕,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

1956年,摩納哥元首雷雷尼爾三世與好萊塢婦星格雷斯.凱莉相戀並結婚,這段童話般的婚戀引起世人注目,也讓小小的摩納哥更為世人所知。

雷尼爾不僅愛情幸福,其治國能力也是槓槓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他親手建設了現代化的摩納哥,他的子民一直親切地稱他為“建設親王”。


錢多多讀文史


先來認識一下

摩納哥公國,簡稱摩納哥,是位於歐洲的一個城邦國家,是歐洲四個公國之一(另三個是列支敦士登、盧森堡、安道爾),也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面積最小的是梵蒂岡),總面積為2.02平方公里。




摩納哥是公國

摩納哥名義上叫公國,和公國還是有點區別的,現在已經算不上是真正的公國,公國的元首一般是大公爵。摩納哥後來已經有自己獨立的皇帝了。帝國的元首稱皇帝,王國的元首稱國王。大公國的元首稱大公。現在歐洲大陸的君主制國家分為兩種----王國和大公國,摩納哥是大公國,元首稱大公,即大公爵,歐洲帝國的皇子們常被封為大公,如一戰前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儲費迪南就是奧地利大公,因此大公和親王王子的稱謂經常是互相代替的,所以蘭尼埃三世既可稱大公,又可稱親王。



歷史原因

歐洲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一共五等,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的封地的。摩納哥在歷史上一直以法國為宗主國,自己元首為公爵,因此為公國,親王的地位在歐洲也比國王更低。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翻譯的鍋。外國許多爵號明明可以找到相應的詞彙,非要亂翻。比如副皇帝明明可以翻譯成監國或者攝政王。再比如國王下面的宗親貴胄翻譯成親王。明明可以翻譯成公或者君的。


北漂叔叔


因為摩納哥實際上就叫做“摩納哥親王國”,其君主稱親王是傳統文化遺留。公國與親王國在封建時期公國屬於王國分封之下的自治之地。雖然被稱作公國,實際上摩納哥自稱而且實質上是個“親王國”,翻譯的時候將Principat與Dukedom或者是Duchy給弄混。

首先,歐洲與東方古代所謂的“親王”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親王指的是與皇帝有血緣關係並且擁有高等爵位的人,而在歐洲,親王指的是擁有一塊領地的君主。


法國拿破崙時代,親王指的是爵位比較低但實際上又擁有一塊實質領地的統治者。如今的安道爾與摩納哥兩個公國當時都奉法國皇帝為正朔,摩納哥被稱作Principat,也就是“親王國”。由於法語、英語和德語地區語言文化的差異,經常導致公國與親王國混用,所以出現了偏差。

歐洲從中世紀過度到近代,再到現代,其實傳統文化一直都保留得都相當完整,而摩納哥不叫王國而叫做“親王國”、“公國”也是延續傳統的做法。


摩納哥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古代法國等強大王朝對其承認的基礎上,這個歷史傳統已經持續了數百年。貿然更改稱謂,也是對於傳統的不尊重。雖然摩納哥的元首叫做摩納哥親王,然而摩納哥的王室稱作格里馬爾迪王室卻並非摩納哥王室。

幾百年了,摩納哥稱自己的君主為親王也已經習慣了,雖然如今的摩納哥親王爵位不需要得到誰的承認,但也沒必要改成國王啥的。就像當年李朝在日本殖民之下變成“大韓帝國”,李朝國王自稱皇帝,那又如何?

更何況,摩納哥面積僅2.02平方公里,施行君主立憲制,也是全世界僅次於梵蒂岡的第二袖珍國,稱作公國也還是挺貼切的,如果改成王國反而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而且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澹奕


摩洛哥大公國,元首是大公,中國幾十年來都這麼叫。第一次聽你說叫親王。


大灣區觀察員


歐洲爵位分公、侯、伯、子、男,都有自己的封地。 摩納哥中世紀和近代都以法國為宗主國,遵奉法國國王,自己是公爵爵位。因此因此稱公國,親王在歐洲比國王低。公國的元首一般是大公爵。摩納哥後來已經有自己獨立的皇帝了。因此元首叫國王或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