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提到破鏡重圓這個成語,人們首先會想到是一面鏡子(最直觀的感受,別說你不是這麼想的)。接著就會想到隱藏在這個成語背後,那個以大團圓為結局的愛情故事。但團圓的結局真的是躺贏的結果嗎?是在男女主人公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達成的嘛?

這怎麼可能!畢竟他們要打動的是一個不仁不義,善於欺詐和諂媚的權臣!

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接下來先讓我們重溫一下這個成語故事。話說在南北朝末期,隋文帝楊堅發兵消滅了陳國,而陳國末代皇帝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也因此與丈夫徐德言天各一方。在離別前,他們夫妻把一面銅鏡一分為二,作為以後重逢的信物。

多年後,徐德言打聽到妻子落入太尉楊素手中。楊素在當時及後世的風評都不是很好,魏徵在《隋書》中給他的評價是:

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

此外他還是一個貪圖享樂,殺人不眨眼的成功人士。但在愛情的鼓舞下,徐德言還是不遠千里,緊緊抱著半面銅鏡來到隋都(即今西安)。

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徐德言抵達後,苦於無法見到樂昌公主,於是就終日在太尉府附近尋找機會。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了有人以高價出售半面銅鏡,急忙過去查看,果然和自己的鏡子能合二為一。激動之餘,他向賣鏡子的人詢問妻子的近況。被告知,陳國亡國後,樂昌公主因為才貌出眾,被隋文帝賞賜給楊素,現在就居住在太尉府中。

聽到這個消息後,徐德言很悲傷,於是寫下了一首詩,來述說離別後的相思之苦,並懇求賣鏡人替他傳遞消息。而這首詩正是他們夫妻團圓的一個開端,一個不錯的開端。

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

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詩的前兩句平平無奇,只是述說了夫妻分離,物是人非的現實狀況,而精彩之處則在後兩句。它的意思是現在銅鏡已經合而為一,又能映照出明月的光輝了,但我卻沒能看到你那有如嫦娥般曼妙的身影。

徐德信抓住明月、銅鏡相映成輝的互通之處,藉助月亮的寓意,表達出對團圓的渴望。而嫦娥不僅僅是他對妻子的讚美,還與月亮這個景物緊密聯繫在一起,展現了他的思念之情。

在收到丈夫的詩後,樂昌公主泣不成聲,連飯都吃不下去了。消息很快就傳到楊素的耳朵裡,他派人抓來徐德言,請這對可憐的夫妻吃一頓最後的晚餐。

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眼看飯局接近尾聲,楊素命令樂昌公主也寫一首詩。樂昌公主抓住了這個機會,拯救了他們夫妻二人的命運。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做人難。

這首詩與上首詩一樣,也是前兩句起得平平,後面卻是讓人不禁拍案稱奇。在歷經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後,面對著今生的最愛,樂昌公主卻發出了“笑啼俱不敢”的驚懼之語。

哭也好,笑也好,都代表了重逢後的喜悅,這本應是一對久別重逢的小夫妻在情感上的宣洩,但在此時卻成為了隱隱不發的悲痛。樂昌公主借“不敢”兩個字表現出對楊素畏懼,並順利引出最後一句詩,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情。“做人難”是因為有情。如果無情,安心留在太尉府就可以了,又何須為難呢?

或許正是被詩中的真情所打動,楊素最終成全了這對苦命鴛鴦,讓他們回到江南老家。

詩歌究竟擁有什麼魅力,能打動一個權臣的心,讓破鏡重圓

靜閱閒話

平心而論,徐德言夫婦的這兩首詩都算不上是佳作,但貴在情真意切。徐德言的詩是借景抒情,而樂昌公主的詩則是直抒胸臆;一個述說離別時的思念,一個表露重逢後的辛酸。

兩首詩連在一起,把一對亂世夫妻的悲歡離合完整地展現出來,讓讀者在感傷之餘,也不禁對那個權貴遍佈的舊社會生出厭惡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