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在晚清的留美散兵中,孔祥熙是值得提及的一位。他曾經在義和團運動中不惜落下漢奸的罵名,幫助美國傳教士,而他到美國後卻遭遇了被關押的尷尬。

孔祥熙留學美國,走出國門之前,就抱定為中國尋找富強之路的理想,但是,他的走出國門,與施肇基、顏惠慶相比,則運氣不佳。孔祥熙,字庸之,於1880年出生于山西省太谷縣,是孔子的後裔。從孔氏家族66代到85代的字號是“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孔祥熙的名字中有一個“祥”字,驗證了他是孔氏家族的75代裔孫。他的兒子取名中有一個“令”字,也使他的身份和輩分得到了確證。孔祥熙10歲入美國教會在太谷所辦的“華美公學”讀書。1894年,在基督教公理公會保送下,進入潞河書院讀書,從此成為一名基督教徒。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1901年在山西太原傳教的傳教士G.B.Farting一家

按照潞河書院的院規,歷屆畢業生中各方面最優秀者,院方負責資送赴美進修。在潞河書院的畢業考試中,孔祥熙和他的同學費起鶴取得了一二名的好成績。於是,經傳教士麥美德提議,院方經過研究商定,資送孔祥熙、費起鶴二人赴美國留學深造。

在赴美之前,孔祥熙曾經冒出刺殺慈禧太后的狂妄想法。在傳教士的眼中,孔祥熙本來就是一個狂生。他在潞河書院讀書時,常常發表一些言論令傳教士們大驚失色。

在潞河書院,教士傳道之後,總會讓一些學生髮表觀點,而孔祥熙總是在證道詞中藉助《聖經》抨擊朝政。他指責朝廷政治腐敗,喪權辱國,王公大臣愚昧無知,若不改革變法,中華民族將亡國亡種。在當時,這種言論可謂大逆不道,弄不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對孔祥熙的大膽妄為,外國傳教士也多次勸阻,但由於只限於口頭上的反對,因此未能使他有所收斂。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一條約幾乎使清王朝斷送了國脈民生,而慈禧太后卻仍然牢牢地控制著統治大權。在孔祥熙看來,民族危亡,慈禧太后是最大的根源,慈禧不除,則全國人民永無寧日。於是,他準備趁慈禧回鸞,戒備鬆弛之際,刺殺慈禧太后。他打算花錢收買一名太監,但是一連幾天他連一個太監的影子都沒看到,正心灰意冷間,麥美德飄然而至,不由分說將他拉回通州。[1]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孔祥熙

本來,麥美德正上下奔走,幫他們落實留學的事情,可是“皇上不急太監急”,麥美德多方奔走,孔祥熙卻不知所蹤,也沒有向潞河書院請假。麥美德早就聽說孔祥熙有刺殺慈禧太后的想法,一打聽,他果然上了北京,麥美德馬不停蹄地追到北京,正趕上他無功而返,於是便一同返了回來。

孔祥熙試圖刺殺慈禧太后的舉動,所幸沒有敗露,要不然他留學美國也不會得到李鴻章的支持。孔祥熙得到李鴻章的賞識,說起來有這樣一段淵源。

1900年6月,義和團湧入北京,圍攻使館,八國聯軍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攻入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攜同光緒皇帝倉皇逃出北京,北京城遭受空前的浩劫。位於通州的潞河書院無法正常開課,孔祥熙無奈便準備返回山西老家,此時,因教案被洋人指名要求撤換的山東巡撫毓賢已調到山西出任巡撫。毓賢是義和團的堅定支持者,在孔祥熙途經山西太原回家的那幾天,毓賢還唆使義和團的一些拳民,焚燒了壽陽教堂,活活燒死兩名教士、兩名家屬。不僅如此,毓賢到任山西后,還將太原全城的外籍教士,一律集中到鐵路公所,讓清兵化裝成拳民亂砍亂殺將他們殺死。毓賢還派清兵到太原北門天主教堂,放火焚燒了修女院,並將院內中西修女200餘人全部殺害。

太原城屠殺洋教士的血雨腥風使孔祥熙感到,自己的家鄉太谷的傳教士也不會倖免,於是急忙趕回家,準備拯救對他有治病,栽培之恩的高斯、魏祿義等教會人士。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孔祥熙與蔣介石

孔祥熙回到家中,果然太谷的教士已被囚禁了起來,正等著太原方面來人行刑。對此情形,孔祥熙急忙向他的父親要了一大筆錢,準備賄賂看守洋教士的鄉民。他雖然上下打點,但是,看守的鄉民只同意放走三四人,其餘的留下來等候太原方面處理,洋教士們經過商量,決定讓麥納等3名女性教士悄悄地跟隨孔祥熙離去,魏祿義等六名男教士則寫下遺書,並留下紀念物,並告訴孔祥熙,等他們死後,務必將遺物寄給他們的親人。

後來,三名女教士隨孔祥熙逃出了監牢,孔祥熙規勸她們到自己的家中躲避,但三人擔心連累孔祥熙,於是趁著夜色連夜逃生。

三名女教士逃走後,六名男教士在“公理會”被殺。在血洗外籍教士的行動中,華籍教民大多也遭到捕殺。孔祥熙深受教會影響,也在捕殺的名單之中,義和團拳民四處搜捕他,並說一旦抓到就地正法。消息傳來,孔家上下萬分著急。孔祥熙的五叔孔繁杏當時在榆次縣任知縣,聽說義和團要捕殺孔祥熙,慌忙託辭跑回家中,以搬運器物為理由,將孔祥熙救出。當時,孔繁杏糾集了榆次縣的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回到家中,用大木箱將孔祥熙裝到箱中,讓孔繁慈化裝成車伕扶手,由孔知縣的一群衙役押送,堂而皇之地將孔祥熙從家中救出。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留美孔祥熙與費起鶴留美前合影(左為孔祥熙)

李鴻章與孔祥熙的結識,教案的發生應該說是很大的因緣。當八國聯軍攻佔京津之時,慈禧太后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事後,對山西發生的捕殺教士事件,慈禧太后迫於壓力,命光緒帝下罪己詔,要求各地保護教民。8月下旬,潞河書院鑑於事件的緩和,也準備復課。孔祥熙得到通知後,準備返校,他的父親擔心他的安危,便派人護送,回到了潞河書院。

孔祥熙到北京後,住在祖父在北京購置的宅子裡。此時,李鴻章正在北京與洋人就山西捕殺洋教士與聯軍斡旋。聯軍本計劃攻打山西的,這讓朝廷萬分恐懼,認為聯軍如攻山西,勢必動搖國本,於是要求李鴻章想辦法阻止。

有一天,在聯軍總部擔任要職的醫生出身的葉守貞謁見孔祥熙,探詢自己在太原設立的醫院的情形。二人在聊天中,葉守貞詢問孔祥熙,有關義和團捕殺教士教民的情況,孔祥熙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解釋說,山西暴亂,完全是由山西巡撫毓賢一人所為,與平民百姓無關。巡撫衙門200餘位男女教士教民的被殺,都是毓賢衛隊以紅衣包頭,化裝成拳民所為。

孔祥熙與葉守貞關於山西教士被殺事件的談話,葉守貞後來又向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做了說明。此時,李提摩太受李鴻章的委託,代為折衝山西教案事件。李提摩太從葉守貞那裡得知孔祥熙從山西到了北京,並得知他救了幾名女性教士,便專程前往拜訪。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山西教案發生後,太谷殉教紀念碑前的基督徒

在孔家的京宅裡,孔祥熙與李提摩太的談話進行了很久。孔祥熙談了教案發生的經過,對於這一事件的發生,孔祥熙對李提摩太說,教案的發生,既因毓賢所為,也因人民百姓的無知。要使教案事件不再發生,必須“開通民智”,興辦新文明教育,讓百姓更多地瞭解西方世界。這樣,教案事件非但不會發生,而且可以為中國立百世不朽之基,孔祥熙的話,李提摩太大為讚賞。

此時,八國聯軍在進攻山西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德國、法國、意大利主張向山西進軍;英、美則不主張擴大戰爭。李提摩太從孔祥熙那裡瞭解情況後,又向聯軍做了說明。於是聯軍決定,要求朝廷懲辦禍首毓賢,不再進軍擾民。

聯軍放棄進攻山西的計劃,避免了一場大災難。這讓處理教案事件的李鴻章萬分驚奇,搞不清楚聯軍為什麼態度由強硬轉為緩和,於是多方打聽緣由。孔繁慈的好友吳汝綸把此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李鴻章,李鴻章在外交場合摸爬滾打幾十年,知道折衝樽俎絕非易事,他想不到後生小輩竟然也能夠扭轉令他頭痛的外交危機。因而在驚訝好奇之餘,也是愛才之意,便讓吳汝綸邀約孔祥熙談話。

二人的談話,李鴻章對孔祥熙更加賞識,便有留在身邊之意。李鴻章要孔祥熙出來“參辦教案”,並給了他一個“幫辦洋務”的頭銜。但是,因為曾經發誓不與慈禧太后主持下的清政府合作,同時他想留學出國深造,因而,婉言謝絕了李鴻章的美意。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宋美齡婚後偕夫婿蔣介石與母親倪桂珍(中)合影,右為孔祥熙

孔祥熙希望出國留學,還有一層原因:孔祥熙小的時候,曾經受過嚴格的儒學教育,他的童年是在“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環境中成長的,他的父親是一位飽讀詩書的通儒,又對孔祥熙要求甚嚴,所以他在童年便打下了良好的國學根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到潞河書院讀書,接受的是西式教育。通過對中西文化的比較以及瞭解當時中國所發生的種種現實,孔祥熙對中國的發展趨勢有一個新的判斷和認識。在他看來,所謂的儒家禮制只不過是對人的思想行為的約束;而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與列強發生戰爭的屢戰屢敗,說明中國的傳統體制已成落敗之勢,已經不能融匯世界文明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中國要屹立於世界之林,只有打破閉關鎖國的局面,打破舊傳統,吸收世界文明之精華,才能真正實現富強。通過對比,孔祥熙覺得在國內做一個小官員為腐敗的清政府效命,不如走出國門,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憑著在“山西教案”時,給李鴻章這位握有清朝外交與軍政大權的實力派人物留下的良好印象,所以當孔祥熙為留學之事求見時,李鴻章立即召見了他。

這次相見,二人進行了深入的長談。李鴻章很賞識孔祥熙這個從著名教會學校出來的年輕人,像長者一樣規勸他留在國內,李鴻章的意思是國內也可以讀書,不必遠涉重洋。談話中,李鴻章問孔祥熙:“難道中國的書不夠讀嗎?”

孔祥熙回答:“倒不是中國的書不夠讀,學生只是想到外國去求些切合實用的學問。”

李鴻章追問:“什麼是切合實用的學問?”孔祥熙又答:“竊以為富國強兵之術,都是切合實用的學問。為了獲此學問,研究聲光化電之學,顯系當務之急。西人每謂:聲光化電是發達實業之母,而發達實業又為富國強兵之基……這些只不過是學生的一得之思,管窺之見,還請中堂大人有以教之。”[2]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作者新書《晚清官場的楊大人》

二人推心置腹的談話,李鴻章感到眼前這位年輕後生的確是一個人才,答應幫助孔祥熙出國留學,並贈送了一些銀兩作為學費。這樣,孔祥熙出國留學的費用就有了兩筆來源:除了李鴻章的資助外,傳教士創辦的潞河書院也給予孔祥熙一筆很豐厚的學資。

通過自己的智慧,阻止了八國聯軍進攻山西,孔祥熙在潞河書院同學們的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個英雄。這番求見李鴻章,得到李的支持和幫助,孔祥熙更成為師生們心目中的傳奇人物。他從李鴻章處回到潞河書院,立即得到同學們的歡迎。在山西太谷老家時,曾被孔祥熙成功救出的麥納女醫生也參加到歡迎的人群中,她又把自己得到孔祥熙救助,從山西太谷成功逃脫的經過向大家說了一遍,大家無不對孔祥熙另眼相看。麥納女醫生為報答孔祥熙的救命之恩,專門為他寫了一部傳記,書名是《華夏兩英雄》,書中的兩個人物是孔祥熙和費起鶴,後者,也救了幾名洋人,為此父母慘遭義和團殺害。後來,這本書在英國得以出版。

有了李鴻章的支持,孔祥熙與費起鶴在潞河書院的考試中,又名列一、二,經麥美德的提議,潞河書院同意資助二人赴美留學。這樣,孔祥熙與費起鶴二人帶著留學強國的夢想準備啟程。

1901年的夏天,孔祥熙在去美國之前,特意回了一次山西太谷老家,向家鄉的親人辭行。在家鄉的一個多月裡,他看到父親、叔父身體健康,一如往常的生活。心中自是快樂不已,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乘上理想的翅膀,跨海越洋去實現理想了,所以也儘量多抽出時間與他們相處。

孔祥熙在太原救助幾名美國人,他到美國留學卻被美國人關押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1901年秋天,孔祥熙、費起鶴在傳教士麥美德的帶領下,從天津出發,乘坐海輪踏上了赴美留學的行程。當海輪到舊金山的時候,出現了這樣一個插曲。本來,李鴻章已經讓幕僚吳汝綸給孔祥熙費起鶴開出了前往美國的“官札”,並親自致電伍廷芳,希望孔祥熙費起鶴到美后,給予生活和學習的方便。麥美德拿著李鴻章開出的“官札”到美國駐天津領事館辦完簽證後,三人乘“多瑞克”號輪船從天津出發途經日本,於1901年9月12日抵達美國著名的舊金山港。當他們向舊金山海關遞交簽證和李鴻章“官札”的時候,出現了麻煩。海關人員認為簽證和“官札”不符合《限制華工條例》第六條的規定,因而拒絕他們入境。李鴻章雖是朝廷大員,但沒有獲權簽署出國護照,當時的美國只承認天津、上海和廣州簽署的護照。況且,李鴻章所寫的“官札”是中文,沒有英文,也沒有出境人的詳細資料。

後來,經清政府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多次交涉,舊金山海關請示美國移民局後,將孔祥熙、費起鶴二人暫時拘押在多瑞克號輪船公司提供的住處,二人的護照則重新發回中國核發。

當李鴻章所開出的“官札”和孔、費二人的護照寄回中國時,李鴻章已於1901年11月7日病逝。繼任者袁世凱沒有弄清原委,便又將護照發出,自然又被退回。直到第三次寫明二人真實身份情況,美國才准許他們入境,這樣的周折長達一年半之久。

孔祥熙、費起鶴被拒進入美國的日子裡,麥美德心急如焚,多方奔走。她向美國官方介紹孔祥熙、費起鶴二人在義和團運動中救助傳教士的情況,請美國民政部門考慮二人的這種特殊情況,准許他們入境學習。孔、費二人被拘押的境地裡,雖然海關為他們檢查身體,但行動上還是受到限制。這讓他們也是感慨萬千。他們雖是教會學生,且救助過美國傳教士,但他們畢竟是中國人,孔祥熙從《限制華工條例》中感受到了一種弱國的恥辱。1903年1月,美國舊金山海關第三次收到孔、費二人的護照,資料詳細,終於准許他們入境。從而使孔祥熙得以進入美國留學。

————————————————————

參考文獻:

[1]李茂盛:《孔祥熙傳》,第 12 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年版。

[2] 王炳林主編:《孔氏家族秘史》,第32頁,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