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ang Core如何做區塊鏈+物聯網?

BigBang Core如何做區塊鏈+物聯網?

結束電話採訪,已是週日凌晨零點30分。而在這一小時前,一休剛剛抵達出差目的地。

“基本上兩天一個城市,國內外都跑遍了,明天還有個政府背景的會議。”一休說著感慨道,“忙碌是他創業以來的主題詞,尤其是最近主網即將上線,生態建設日益完善。”

一休是BigBang Core的創始人兼CEO,與韓國超人氣男團同名,而BigBang Core做的卻是瞄準物聯網賽道的公鏈。

o1

瞄準物聯網,解決數據真偽問題

據知名市場研究機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接入量將達到260億,物聯網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收益預計達到3000億美元量級。物聯網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其系統的基礎養料便是數據。

“數據的真實性很嚴峻,現在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敢說自己的數據是完全可被驗證的,或者完全是真實的,除非政府項目有強制力約束。包括溯源同樣也不能確保上鍊數據的真實性。”一休告訴PANews,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問題,是他們選擇物聯網領域的初心。

如何讓數據保真?BigBang Core的策略是其硬件設備通過機器語言來解決數據來源和數據信任問題,再結合區塊鏈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證全鏈條的數據真實性。

BigBang Core如何做区块链+物联网?

硬件和芯片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這恰好也是BigBang Core的優勢所在。一休介紹到,團隊在2013年就開始參與早期的55納米ASIC加密芯片的研發。隨後在2015年參與全球第一顆雙算法28納米ASIC加密芯片的研發。彼時,團隊已經開始研究區塊鏈在物聯網領域的落地能力,嘗試發佈第一條物聯網基礎區塊鏈。

為了保證數據在採集、傳輸、存儲已經運算過程的安全,BigBang Core均祭出相關解決方案。為此,他們在2018年投資併成功流片第一顆帶有多加密算法的藍牙5.0芯片。“我們專用的控制板已經出來了,可以用在各個領域,比如說鍋爐上面的數據的採集。正在做一個通用的方案,在近期也會發布。”一休稱。

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BigBang Core一舉押中國家當前十分重視的幾個領域。

o2

已對接50多家打造B to B to C

隨著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支持,大量的合作主動找上門來,“對接過的就超過了50家,接觸了有15個左右的領域。”

一休舉了個應用案例,比如在杭州推出的碳排放指標檢測“積能寶”。工業設備產生的實時數據被積能寶的各類傳感器採集後,先在本地進行數據清洗和聚合處理,組織為統一的數據格式之後,再轉換為單筆區塊鏈交易的形式(tx),積能寶內運行的區塊鏈錢包對這些交易(tx)進行簽名,然後通過AWS IoT Core的安全通訊鏈路,上傳到Light Wallet Service進行數據校驗。

完成校驗的交易,通過DBP協議,直接發送到BigBang Core區塊鏈網絡進行廣播,成為不可篡改的歷史數據。積能寶硬件設備具有多路傳感器數據的採集能力,同時具有強大的本地數據處理能力,硬件內包含核心的BigBang Core區塊鏈錢包,並且能通過板載的安全芯片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此外還有諸多別的應用,比如和雲南的農業大數據金融化項目。全程記錄農作物生長大數據,為大宗期貨、保險、貸款提供透明、可信、可交易的數據依據,繼而衍生智慧農業新金融。

“我們不直接to C,C端用戶是由我們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和平臺來服務。”一休說,我們的方案是與B端合作,B端再去服務C端,即B to B to C。

目前,BigBang Core還在對接部分國內外的政府需求,比如智能停車解決方案,“針對政府和企業不同的需求,BigBang Core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政府由於信任問題,可能還是使用聯盟鏈,而企業則使用更為便捷的支鏈。”

o3

高性能“主鏈 + 多應用支鏈”

對於企業而言,直接選擇支鏈,免去搭建鏈的成本,而實現這一方式,源於BigBang Core擁有的樹型區塊鏈,即“主鏈+多應用支鏈”的樹狀結構,通過支鏈的無限拓展實現單鏈結構無法解決的交易拓展性和高併發性問題。

安全主鏈主要存儲交易與安全共識相關數據;應用方則通過從任意鏈條進行分叉,生成支鏈(分叉鏈),專門組織和存儲與應用業務相關的數據。並且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支鏈可以繼續建立子級支鏈。通過這種類似垂直分割的方式,杜絕了傳統單鏈結構中所有交易填充在主鏈區塊的弊端,實現了整體系統的橫向拓展。

BigBang Core如何做区块链+物联网?

據一休介紹,BigBang Core用樹狀結構來組織存儲區塊數據,面對物聯網海量的數據交易,通過依託於無限拓展的樹狀結構來實現整個系統的橫向拓展。應用支鏈每秒的交易筆數能夠達到5200 筆,並且一筆交易最快2秒即可完成鏈上確認,能夠滿足物聯網下數據交易頻繁且低延遲的場景特點。

作為物聯網技術底層的基礎設施,BigBang Core為物聯網上的數據傳輸與價值流轉提供穩定可靠的技術平臺。各個支鏈之間也可以在無信任的情況下進行價值交換,實現支鏈之間的Token交換。

而跨分支交易在兩個支鏈之間通過跨鏈模板進入區塊,鏈與鏈之間的數據交互保持了操作的原子性,模板設計也保證了交易達成的時效性,2秒一個的區塊速度可以讓跨鏈交易最快在6秒內達成。這為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Token兌換網關等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底層技術支撐。

o4

混合共識機制解決共識弊端

“主鏈+應用支鏈”解決了應用落地和性能問題,而作為基礎設施的主鏈,則需要擔當起支撐全網共識機制的大任。

在區塊鏈+物聯網領域,哪種共識機制最適合呢?一休說BigBang Core的答案是創新混合共識機制,CPoW+ EDPoS。

這樣的混合共識機制,為防止PoW機制中單共識節點崩塌而導致整個生態的運行停止,也防止DPoS機制中節點集體罷工而導致區塊網絡整體癱瘓。CPoW代表可持續的工作量證明機制,EDPoS則是可拓展的委託權益證明機制,更加去中心化,兩種機制相互支持、相互制約,在危險情況下會相互切換。

混合類共識,這樣既可以融合兩者的優勢,又能規避某些弊端,“混合共識機制可能會是公鏈後期發展的一個出路。”談起這個共識機制,一休頗有自信。

未來,BigBang Core也將進行節點競選,節點需要籌集超過Token供應總數1%投票才能成為EDPoS節點。節點收益為出塊獎勵息加上塊內交易總交易費。

談起公鏈設計,一休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相比其他倉促推出的公鏈,這是他們團隊從2017年便從零開始打磨的技術,而這個72人的團隊中,有57人都是技術。

一休透露,目前的公鏈開發基本完成,已經請了慢霧等安全公司做了代碼審計。在內部審計後便即將正式推出。而目前在做的另一項重要工具是開源工具和文檔,除了錢包外公鏈相關的周邊產品也即將上線。

“研發了三年了,我們是做好了才拿出來說,有實力不嗶嗶,拿出開源代碼曬一曬。”一休說著,電話那端響起這位技術咖的爽朗笑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