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的下滑,還是有點出乎預料。

根據中汽協所公佈的數據,10月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9.5萬輛,同比下滑35.4%,銷售量為7.5萬輛,同比下滑45.6%。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均大大超過汽車行業10%左右的下滑幅度。

這也能從比亞迪身上得到很高的驗證。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老大,比亞迪公佈了10月份汽車銷售數據,傳統燃油車銷售同比增長37.1%,而新能源汽車卻同比下滑55%。

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這一增一降,會讓比亞迪的王傳福多了幾分尷尬。因為作為比亞迪的老闆,王傳福曾多次公開呼籲,要國家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而10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為12,567輛,傳統燃油車10月銷量卻達到了28,563輛,相較之下,燃油車銷量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2倍之多。

更讓王董尷尬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的寶座,在9月份被特斯拉奪走。雖然理論上比亞迪還有在四季度扳回的可能,但從10月份腰斬的銷售數據上看,這就如同國足出線,僅僅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的下滑拐點目前仍未到來。這也將持續困擾著比亞迪。在其龐大的業務佈局背後,面臨大量的資金消耗。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也就意味著比亞迪失去重要的源頭之水,這無疑會對公司的運營帶來更大壓力。而公司已然糟糕的現金流,早已不容忽視。

去補貼,新能源汽車銷量腰斬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持續負增長。新能源汽車卻一度保持著逆勢增長,成為車市裡的一抹亮色。2018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了燃油車銷量,並帶動公司銷售總量逆勢增長,一度成為市場的焦點。

現實終究沒有想象的美好,在行業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的神話就直接被現實所打破,即便是行業老大的比亞迪也未能倖免。數據顯示,10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7輛,卻同比下滑55%。這已經是比亞迪連續4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下滑,並且情況愈演愈烈。

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6,567輛,同比減少11.8%;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6,719輛,同比減少23.4%;而到9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同比跌幅擴大至50.97%,單月銷量13,681輛。再對比10月的同比下滑55%,從這還可以看出,下滑呈現清晰地擴大趨勢。

10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再次腰斬,還意味著比亞迪將失去蟬聯三年的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之位。

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特斯拉新能源車在今年1-9月共銷257082輛,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全球銷售第一,較比亞迪的186195輛多出了70887輛。而從雙方每月的銷售趨勢上看,比亞迪想要在最後兩個月逆轉,幾乎沒有可能。

在6月補貼退坡後,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已連續多月大幅度同比下跌。一方面在補貼退坡之前的搶購搶裝潮,透支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燃油車因為國五國六的車型的切換,也開始大打價格戰,這讓遭遇補貼降低的新能源汽車遭遇雙重打擊。

因而,很多新能源車企只能選擇降價促銷,行業盈利水平也降至冰點,這也從比亞迪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上得到驗證。

多原因,單季度已告虧損

日前發佈的比亞迪三季度報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營收為316億元,同比減少9.2%,歸屬淨利潤1.2億元,同比減少88.6%。扣非淨利潤-1.5億元,同比減少130%。扣非淨利潤為負,就是說比亞迪在第三季度際經營業績已為虧損。

比亞迪的財務處理方式,是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款計入到毛利之中,失去補貼對比亞迪來說自然是立竿見影。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為13.86%,同比下滑超過3個百分點。

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既便是補貼沒有退坡之前,比亞迪的盈利質量依舊含金量不高。因為政府的補貼款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數據顯示,截止到三季度末比亞迪的政府補貼款未到賬金額仍在200億左右,這就大大增加了比亞迪運營資金的佔用。因為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推廣,比亞迪都需要大量的運營資金。

數據顯示,比亞迪的有息負債水平又創出新高。截止到2019年3季度,比亞迪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與已發行債券等三項有息負債加在一起,就高達680億,這讓比亞迪每年都要付出不菲的利息成本。數據顯示,僅2018年一年,比亞迪的利息支出高達31億,甚至超期了其全年利潤27.8億。而2019年1-9月,比亞迪利息費用為25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將近3億。

2018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為49.89億元,同比增長33.42%。研發費用的剛性支持顯然給比亞迪的財務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剛性資本支出與補貼退補的疊加,意味著比亞迪的有息負債短期很難下行,甚至有進入惡性循環的可能,這無疑又會加重公司本就羸弱的利潤表現。

公司三季報還披露,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預計第四季度汽車行業整體市場需求依然疲弱,疊加燃油汽車價格體系變化的衝擊及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的影響,公司第四季度的淨利潤仍將出現下滑。

因為C端錯失B端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探路者,比亞迪不光能造車,還能生產動力電池。而其在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曾經一度在行業內銷量與技術均遙遙領先,但因為其戰略定位問題,錯失了發展良機,以至於寧德時代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崛起。

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2018年7月以前,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只供應給自家新能源汽車使用,不向外銷售。自然,比亞迪這樣做的一個原因,是在於電池產能的緊張,優先供應自己汽車。然而這種封閉的動力電池供應體系,給了寧德時代做大的機會。

如果比亞迪當初不對C端的乘用車傾注如此大的精力,或許當下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就要改寫。

業內人士分析,比亞迪若能安心在B端專攻技術,企業發展或許就不用揹負如此大的壓力,而專攻B端似乎也更符合比亞迪這個技術出身的企業"氣質"。實際上看,比亞迪的強項是研發能力和成本控制。而一進入到汽車領域,情況就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汽車作為終端消費品,對企業的銷售、公關、品牌塑造的能力都有很專業的要求,比亞迪在這些領域明顯不佔優勢。

此外,雖然目前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開始了外供,但其本身在C端仍有佈局。這一狀況對於其它整車廠家來說,意味著比亞迪仍舊不是它們的動力電池裝機首選,畢竟沒有人甘心採購同行中競爭對手的產品,因而,現在才轉頭來做B端的電池外供之路,仍面臨C端業務佈局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

最新的消息是,比亞迪將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這無疑是比亞迪技術實力的一種證明,而新車將掛豐田的Logo,或許也是對其C端弱勢的規避。

比亞迪:“大哥”不好當......

面對著新能源汽車這個汽車行業百年來最大的變局,比亞迪顯然不是膚淺的玩票者。但一邊是面臨傳統燃油車車企的加入、一邊是造車新勢力的混戰,要說比亞迪一定會勝出,顯然也沒有人敢下此定論。

這也能從比亞迪二級市場的表現上看出。截止到11月21日,比亞迪股價為43.62元,全年下跌超過14%,完全錯過了2019年的結構性白馬行情。情懷與夢想顯然不能打動更注重短期利益的二級市場投資者,比亞迪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之路,如同其股票持有者一樣,仍需且行且珍惜。

(作者為私募基金行業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