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騰訊視頻這檔節目《演員請就位》,大概是國內綜藝裡少有的觀眾關注點從臺上轉換到臺下的戲,這種綜藝奇觀,甚至成了整個節目在輿論傳播上的主要話題點。而這些話題,繞不過的四個人便是,

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從節目對他們的介紹來看,這四個人的名頭相當有意思。

首先看陳凱歌,著名華語電影導演。毋庸置疑的是,在導演地位來說,陳凱歌是屬於咖位最高的一位,靠《霸王別姬》這一部片子能吃一輩子的導演,就算之後拍出無極之類的被大家群嘲的爛片,也沒人能夠否認他達到的高度,陳凱歌是引領了中國電影的審美的一代導演,他值得著名導演的稱號。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李少紅,對目前的年輕觀眾來說,存在感並不算很高,但是專業領域她的話語權還是相當厲害。給人的感覺是完完全全特別像教導主任,所以節目裡寫到她稱呼的時候,國內最為傑出的女性導演,這個女字加的意味深長了,中國第五代導演是張藝謀,而女導演的意味似乎已經某種程度上說明在國內女性導演的地位似乎一直並不像男性導演如此強勢。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她在節目中的表現,看出了與陳凱歌的差距,從格局和人品,如果單看節目表現而言。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郭敬明的稱呼很有意思,沒有一個導演所謂的稱謂,不像前兩位有導演地位的表述,而是表述了他獲得什麼獎項。這說明在行業裡面,對他的專業認可實際上並沒有出現一個統一性的認可。行業裡我們對參與這個行業的人,如果是一個咖,這個咖一定是有某種稱謂的。他的電影,大家也有目共睹,無一例外都是豆瓣被罵的常客,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代表的是某種類型的電影,甚至小時代爛片連連,依然創造不俗票房,可以說是國內最會營銷的導演之一。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趙薇的介紹是最豐富的,既有影后身份加持,又有最佳導演獎項提名,於是給她的稱呼叫做中國著名演員和導演。作為前者,她從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作為後者,她交出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碩士生畢業作品,收穫不俗票房,還拿下百花獎最佳導演。作為演藝圈頂級明星的代表之一,她似乎在演員和導演領域都是有相當有話語權的,同時,在後面的節目表現裡,她表現出演員的共情性,也表現出導演的掌控性。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而節目裡播出後,四個導演展示出來的性格也是越來越有意思,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其實前面的名頭稱呼也暗示了他們在之後節目裡表達出的行業地位傾向。

陳凱歌-行業裡極其資深的前輩,一語精準要害

大家在職場中有沒有發現一種領導,這類領導成就說實話不多,但在公司呆的挺久了,但是拿得出手的業績,卻是實實在在能夠讓你佩服的五體投地。而在對待新人和下屬的態度上,就相當賞罰有加。實際上這類領導是非常nice的,因為他會把你的缺點看的清清楚楚,然後用一種比較直接卻並不傷人的方式表達出來,直切要害。

陳凱歌是這樣一種性格,所以很多選手願意聽他的話。每次看陳凱歌的發言,就像是在看一本教科書,這本教科書裡面凝聚著最優秀導演的經驗和才華,每句話娓娓道來,告訴你這個行業的真實和必要性,而你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讓我驚豔的一個說法是,在有選手質疑流量當道的今天,有實力的選手成為流量的陪葬品,得不到好的作品。陳凱歌的回應,相當透徹和直接。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他最厲害的是不拘泥於某個個體的角度,而是站在行業的頂端去看待這個事情,他的格局和野心從不是拘泥於某種小的東西,在對流量的評價的時候也並沒有刻意逃避這個事實,不是說這個不好,而是它存在的必要性。在陳凱歌眼中,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如果要市場化,選用一個有話題度的藝人,就跟網紅元素一樣,這是必然存在的。

李少紅-行政部門討人厭的女領導,喜歡迅速上手有經驗的人

李少紅這個中國第五代女導演,相當有意思。我更願意把她比喻成,那種行政部門裡,人人討厭的女領導。她們精明,卻始終把不滿寫在臉上;她們並不溫和,始終有距離感,是不可親近的距離感。而且這類人相當現實,她喜歡先入為主去看待一個人,不喜歡看到一個人的改變,她會始終帶著她腦海裡對那個人的固執印象,去看待這個人。比如她對郭敬明的看法,經常會有不同意或者相反,整場節目下來,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她對郭敬明言語間的不屑。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而在對演員的態度上,她公開表達了對楊冪的好感,說這類是中國青年演員的優秀代表。emmm這個說法讓人懷疑她在選人的標準上,有多麼漫不經心,或者說是個謎。甚至還出了個鬧劇,一場三個選手+助演一起上陣表演的節目選人環節,把助演的名字寫在第一位,第二第三寫了兩位選手,反而把另一個選手遺漏。整場尷尬的氣氛讓人心疼起那個被漏寫的選手,那個選手心也是大,在二次選擇導演的時候還依然進入李少紅的組。

口口聲聲說看待一個選手的潛質的時候,實際上卻在用行動打臉自己,我就喜歡錶現好的人,而且我就是喜歡把助演寫在第一位。李大導,你選的是選手還是助演呢?選助演違反比賽規則了歐耶~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這類人的性格從來都是非常尖銳的,不留情面的。她對新人如果感到不重視,她就會徹底忽略,也不必去體味別人的感悟。雖然按照她所處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人,但是觀看這幾年李少紅的作品,最近的2018年的《媽閣是座城》豆瓣評分也就僅僅5.9。國內女導演的傑出代表,不是她不夠傑出,而是屬於她這類老派導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郭敬明-半路出家急於證明自己的新人,對質疑極其敏感

說實話,剛工作幾年的人,或者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在這個節目裡會跟郭敬明同病相憐。作為唯一一個無法在電影界冠以地位的導演,他自始至終很少得到主流電影界的認可,他的作品還被戲稱為“拖時間的MV,不足以稱之為電影”的評價,郭敬明在整個節目裡就像是一個極力證明自己的行業小白。

但是這個小白似乎也並不是完全不努力,他真的有去研究電影理論,以至於在他說話的時候,總喜歡一套一套的講出那些理論,比如哭要怎麼哭,比如好的演員分類,每一種理論拿起來就像極了課堂上發言的同學。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可是郭敬明最大的弱點,就是太過感性了。這源於他寫作風格,喜歡用華麗的辭藻,去表達某種情感。而當他真的融入電影作品中,他太喜歡用感性的東西去包裝自己,他太強調渴望被肯定,渴望那種行業大佬給他的肯定帶來的那種開心,卻有點陷入作品似乎好像沒有那麼好的情況。在我看來,郭敬明的作品永遠逃不過所謂的偶像劇,在表達上,似乎太在意顏值這回事,卻忘了如何細膩表達。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當翻拍陳凱歌的妖貓傳的時候,他的整個重心去表現兩個少年如何美好,卻忘了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在貴妃,貴妃的悽慘和為愛犧牲的情景表達的一塌糊塗。一個真正好的作品如果要跟一個成熟的影視作品去比較的時候,讓人討論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兩個男演員的顏值跟原來的如何比較。郭敬明在導演的這條路上,似乎跟前面兩者,有對比了才會有差距。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趙薇-工作幾年上升急速的精英,大膽嘗試新想法

趙薇,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生,也是田壯壯的弟子。很讓我驚訝的是,她在節目裡,並沒有太多理論性的東西,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說悲傷的最高境界是哀莫大於心死,這是我覺得她能講出最理論的東西了,但她特別讓人拉好感的事情是,在對選手的評價上,永遠是先站在選手本身去評價的,在那一刻,她懂得做演員的難處,所以在導演這一角色的轉變上,她相當得心應手。在做導演的角色上,對選手的發展相當有想法,是真的讓人嘗試去擴寬戲路,而非僅僅是為了戲份去討好一個演員。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她來這個舞臺,就像是一個在新領域急速上升的精英份子,她不是停留在過去那個層面的自己,以至於她對還珠格格這些話題,相當敏感。在她看來,這些是歷史包袱,她看重的是,未來怎麼走。在她翻拍李少紅作品《大明宮詞》的時候,她就跟郭敬明不一樣,沒有選擇一種完全複製的手法,而是採取了非常討巧的方式,選取大明宮詞經典的太平公主和薛紹的面具相遇鏡頭,講述演員情侶在娛樂圈之下的無奈與掙扎,將古代相遇的情緒,延展至現代情境中,既植根於原本作品,向原本作品致敬,又在此基礎上,直擊最戳心的內容文本。

也難怪,短片出來後,大獲好評,也打敗了李少紅的《親愛的》。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在拍作品上,她無疑是極其認真的。以至於拍完面具之後,她動情的說,再給我幾天,可以更好的。

不過在這個節目上,最可惜的還是,節目還不夠尖銳,大家似乎太過剋制的去評價或者討論,少了一些專業性的直接表達,遠遠不如李成儒在節目開始講的那番話,表現出對郭敬明作品劇本的不滿。但之後幾期就沒見到了,這實在是節目的一大遺憾。

趙薇與陳凱歌同坐導演席的節目,火藥味哪裡來?

節目還是相當好看的,比起演員的誕生,更能看出演員的生存現狀,尤其在導演這一話語權相當強的角色之下,演員的表現有了更多的探討角度,那就是,你永遠不知道導演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