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慣以秦漢宋遼元明清等朝代更迭為線索的歷史書,人們會下意識地把中國史等同於王朝史。
《文化的江山》(劉剛、李冬君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打破這種思維定勢,走出王朝,發現了一座“文化的江山”。
“文化的江山”就是“文化中國”,“文化中國”是相對於“王朝中國”提出的概念,看似平淡無奇,卻有著極大的思想價值。因為用王朝更替、帝王將相闡述中國歷史的模式,給了我們一套相對明確的理解脈絡,卻也隱藏或丟棄了很多東西。隨著考古發掘的新發現、專門史研究的深入,“文化中國”這個理解中國歷史的新樣式出現了。
“文化的江山”是文化的歷史。這是一個看不見的國度,卻能通過看得見、聽得見的漢字、唐詩、文人畫、青花瓷展現出來,這也是一個審美的國度。“文化的江山”就是用這種方式傳承下來的。
我們常說中國有5000年文明,這5000年的文明是怎麼傳承下來的,線索是什麼?5000年文明裡包含了無窮的素材,用什麼樣的線索敘述這些龐大的材料呢?《文化的江山》系列,就是要把那些在歷史上最有價值、一直延續的東西寫出來。
“英雄行走大地,人與山川相映發,而使文明開化。”秦始皇,在傳統觀點看來是暴君,秦朝二世而亡,無不歸咎於秦始皇。《文化的江山》把秦始皇看作思想家和改革家,在秦始皇眼裡,皇帝的事業是前所未有的開天闢地的事業,皇帝的抱負就是大一統,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他用秦國的力量完成兼併,還要用天下的力量實現大一統。他的觀念和行動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形成了重大的影響。
唐朝、宋朝作為王朝已成過去,但是唐詩、宋詞延續至今,依然生機勃勃。“秦時明月漢時關”,關山依舊,長河落日圓這種美的力量依舊。
無論是樟樹吳城遺址,還是新幹大洋洲遺存,都以“虎”為標誌。最具代表性的伏鳥雙尾青銅虎獠牙,有兩尾,一身幾何紋,背上立一隻鳥,表達了江南古方國的自由氣質。那隻立耳上臥一隻圓雕的老虎,中原青銅禮器上從未見過,印證了虎方國的往昔。他們不僅在青銅器上鑄就虎氣,還在玉器上雕刻虎氣,展現大美與氣度。
《文化的江山》共3輯12冊,近期出版的是第一輯的4冊:《文化中國的來源》《王朝中國的確立》《中國風雅頌》《中國軸心期》。從《山海經》開始,以中國文化自然演進為線索,講述良渚文明中,彩陶和玉器如何孕育出文化中國。進而在青銅文化與玉文化的衝突和融合中,金(青銅)玉(玉器)良緣時代到來,王朝中國生長起來。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文化中國進入詩經時代,周召優雅,鄭風直白,宋地民風狂野,齊魯樸實沉著,楚地天性浪漫,靈氣乍現。諸子時代,孟子、莊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互相辯駁,中國人生活和思考的軸心確立,先賢們創造的思想觀念,至今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
將於2020年推出的後8冊,將繼承前4冊優雅靈動的文風,繼續講述漢賦時代、世說新語時代、唐詩宋詞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大航海時代和思想者時代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探究中國文化中深藏的思想,建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彭博雅)
閱讀更多 中國吉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