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從八十年代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湧現了華為、蘇寧、正威等一批優秀民企。除此之外,根據今年8月發佈的《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山東排名第一的魏橋創業集團也有著強勁的實力,它以2884.87億元的營收位居全國第14名,超過了美的萬達等巨頭。

魏橋創業集團始於上世紀80年代,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集紡織、染整、熱電以及有色金屬等產業於一體的特大型民營巨無霸。官網數據顯示,公司從2012年至今連續8年入選世界500強。截止目前,旗下擁有11個大型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全球各地。

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魏橋創業集團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前掌門人張士平多年來的辛苦經營。上世紀40年代,張士平在山東省鄒平出生。由於家境貧困,初中畢業後就出來闖蕩,六十年代進入魏橋油棉廠工作,幹過推車、抗棉等累活雜活。憑藉吃苦耐勞的品質,十幾年後擔任廠長一職。

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彼時,買賣棉花是我國嚴格控制的產業。因此,工廠除了旺季進行加工之外,其餘時間員工都處於賦閒狀態,嚴重影響了工廠的效益。恰在此時,國內開放了糧油收購。張士平抓住這個機遇,收購棉籽、大豆、花生等原材料,做起了油料加工的業務。在他的帶領下,僅用了四年魏橋利潤就躍居全國棉麻行業第一名。引來同行業紛紛效仿之後,他把目光放在毛巾項目,大賺了一筆。

可惜好景不長,國內棉紡織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行業利潤直線下滑,甚至虧損不斷。為此,國內開始限產壓錠,調整行業供需關係。在整個行業低迷的時候,魏橋不僅沒有停手,反而陸續投入上百億元,不斷擴張生產規模。之後,隨著市場態勢開始好轉,公司的營收節節攀升,到2004年達到231.25億元,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棉紡企業。

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值得一提的是,魏橋在很早之前就開啟了多元化戰略。當年,隨著公司的紡織業務越做越大,經常遇到電力不夠的問題。為此,張士平決定成立自己的熱電廠,不僅能解決用電難的問題,還能大幅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強紡織主業的市場競爭力。

收入超過了美的萬達,這家山東的民營巨無霸,一年入賬2800多億

除此之外,魏橋熱電廠發電量不僅能滿足紡織主業,還剩餘不少電量。為此,張士平決定進軍電解鋁行業,憑藉極低的用電成本,魏橋電解鋁業務同樣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使得其規模不斷壯大。此後,公司逐步打通了從上游原材料到氧化鋁、電解鋁,再到下游鋁材料加工的整個產業鏈,成為全球鋁業數一數二的龍頭。

縱觀魏橋創業集團的發展,其多元化過程是從原來的業務基礎上延伸,並未像一些企業那樣進行盲目擴張。從這點來看,公司的多元化戰略無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5月,張士平先生病逝,其子張波成為新任掌門人。在他的帶領下,集團會走向何方還有待時間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