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前兩年,50歲的山西人周美秀,給飛羽的客服打電話,說她家的電熱水龍頭壞了,要報修。電話裡,她報出了產品型號。電話這頭,20多歲的客服小吳聽得一頭霧水,“這不是我們的產品啊,我們沒有這個型號的產品。”

周美秀堅持,“這就是你們飛羽的電熱水龍頭。”小吳到銷售部,找到鄭凱霖,他對公司的產品熟記於心,竟然也沒聽說過這個型號。

帶著懷疑,鄭凱霖又跑去問了公司老總陳非,陳非說,“這是96年,我量產的第一批電熱水龍頭,早就停產啦。”

1999年冬天,陳美秀在線下商場裡,花了300多元,買了飛羽的第一代電熱水龍頭。它看起來很笨重,接到家裡後,十幾秒鐘之後,涼水就變熱了。

20年過去了,當初那批產品,才收到唯一一個報修電話。陳非有些感慨。他派人給陳美秀寄了一個最新款的電熱水龍頭。

寄去的這個水龍頭,經歷了3次更新換代。比起20年前的,輕便不少。銀色的外觀看起來很大方,在陳美秀的老房子裡顯得有些突兀。

這一次,熱水一秒就從水龍頭裡出來了。

67歲的陳非做了大半輩子的研發。他畢業於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在學校時,他主要研究軍用潛艇科技。看似專業晦澀的技術,陳非硬是將它們用到了生活裡。


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慈溪開廠

1991年,38歲的陳非在家裡做飯。“水龍頭裡出來的水冰冷冰冷的,一頓飯,手都被凍僵了。”陳非想,有沒有一款水龍頭,能夠直接流出熱水呢?

直到1994年,他偶然在街上看到了“熱得快”這個長條狀的機器,能在幾分鐘內,把開水瓶裡的冷水燒開。

陳非靈機一動,他把“熱得快”買回家,在家嘗試了一個月。把熱得快的發熱管,和水壓啟動裝置結合,安裝到水龍頭裡,插上插座,打開水龍頭。經過水龍頭的水量較少,過了10來秒鐘,水就熱了。

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試驗成功後,陳非開始研發第一款真正的電熱水龍頭。“‘熱得快’的功率過大,如果用在水龍頭裡,很容易導致火災。”他用公式算出,電熱水龍頭實際需要的功率,然後製造出相同功率的加熱管。改造過的加熱管,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安全。“而且功率不大,還省電。”

初代電熱水龍頭體積大,笨重。但沒想到,街坊鄰居都看上了他的水龍頭,纏著他幫忙做一個。一傳十,十傳百,陳非有一款“能直接出熱水的水龍頭”的消息,在哈爾濱南崗區的居民之間傳遍了。

陳非有了將這款電熱水龍頭量產的想法。不過,“配件在哈爾濱太難找,量產很難。”

無意中,他從朋友那裡聽說了浙江慈溪,“什麼配件都找得到。”

上世紀70年代起,不少慈溪人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小作坊,生產各種塑料打火機、插座、電風扇等小家電產品。因此,當地的塑料配件相當豐富。

陳非去慈溪跑了一圈,當地幾百家工廠,沒人見過這個產品,量產存在風險,誰也不願意幫這個東北來的外地人。後來,陳非盯住一個工廠老闆,給他演示了電熱水龍頭的實際作用,又拿出自己的專利資質,老闆這才點頭,給他生產一批。

第一批電熱水龍頭生產出來後,陳非帶著技術員李豐全等人,從東北搬到了慈溪。

全縣掛上了“電熱水龍頭”的廣告牌

1997年,陳非在慈溪開出第一間工廠。他給公司取名叫飛羽。開著小皮卡,滿城一轉,一臺電熱水龍頭的基本配件,就採購齊全了。

初代電熱水龍頭,市場價是400多元一臺,陳非帶著銷售員跑遍長江沿岸的省份,湖北、江西、安徽,他選這些省份,也是有計劃的。“長江沿岸的省份冬天比較冷,而且沒有暖氣,最容易接受這個產品。”

消息很快就在嗅覺靈敏的慈溪人之中,傳開了。

“慈溪人模仿能力超強。”這是外地人提起慈溪時,最多的評價。“慈溪人出門喜歡觀察,看到什麼好東西就買回家,在家裡拆解研究,然後造出一模一樣的產品。”

90年代初,一個慈溪人在義烏看中了一款手機掛墜,一碰便會閃閃發光。他買回家關起門來研究,造出了同款手機掛墜,賣幾毛錢一根。在只有小靈通的年代,這款手機掛墜紅遍大江南北。


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鄭凱霖是土生土長的慈溪人。從他記事起,村子裡,家家戶戶蓋的都是三層小別墅。

村民的別墅不是用來住的,別墅的一樓,村民改造成生產車間,全家人圍著幾臺機器團團轉,吃飯時將工作臺隨便打掃一下,就是餐桌。別墅二樓,堆滿了產品配件,勉強空出一間房,用來睡覺。

慈溪做小家電的同行們,漸漸開始留意起這個從未見過的新奇玩意,他們把電熱水龍頭買回家,白天在院子裡生產插座、小電扇,晚上關起門來研究它。

沒過幾年,慈溪大街小巷的作坊、工廠,全都掛上了“電熱水龍頭”的廣告牌。

幾十個經銷商搶貨

真正讓慈溪電熱水龍頭“出圈”的事情,發生在2011年。那幾年,不少家庭主婦瘋狂追起了電視購物。就連凌晨的購物節目,收視率也不會太低。

陳非選了廣告費最低的凌晨時段,將電熱水龍頭推上了電視購物頻道。播了幾期之後,辦公室的座機就被打爆了。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打電話來,要求訂購。

沒過幾天,幾十個人跑到陳非的工廠,說要代理他的產品。“他們有的說湖北話,有的說東北話,還有的說四川話,只有一個目的,他們要拿現貨回去賣。”

趕在前頭來的經銷商,全都守在生產線上,產品一完工,他立馬搶著打包裝箱,自己抱到車裡上了鎖,再回到車間繼續裝。

後來的經銷商全都撲了空。他們守在工廠門口不肯離開,陳非打開廠門:“你們看,真的沒貨了嘛。”

當時,廠裡只備了幾百萬元的庫存。

陳非的採購員拎著現金,跑遍了慈溪的配件店,發現配件已經被搶空了。他不得不給自己派往全國的十幾個業務員打電話,“都回來吧。”

火爆的“大促”

從此之後,陳非再也沒缺過貨,“工廠必須時刻備著充足的貨源。”

2011年下半年,陳非的銷售員隨手在天貓上開了一家店。把電熱水龍頭掛了上去,這個對他們而言還算新鮮的平臺,偶爾產生的一個訂單,都足已讓他們興奮很久。

剛開天貓店的幾年裡,飛羽的店鋪一直都是銷售人員兼運營。即使是天貓雙11,他們也沒有太大體感。

2013年,陳非的兒子陳元博從澳大利亞學成歸來,他只在外貿公司歷練了一年,就決定回到父親的公司來幫忙。

陳元博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運營天貓店。相比於從前的“放羊模式”,他請了美工和運營,“真正把天貓店當回事了。”

2014的天貓雙11,陳元博真實的感受到了電商的強大。開售前,他沒有抱太大希望,只備了5萬元的貨,“撐死了就這個量。”結果11日零點一過,店鋪運營正準備下班,旺旺後臺的消息就響個不停。

只過了十分鐘,就超過了2013年天貓雙11全天的銷售量。當天,飛羽一共賣出了近300萬元的電熱水龍頭。

“太爆了。”這是他腦子裡第一個想法。廠裡沒貨,他安排工人日夜趕工,所有的營銷人員跑到車間幫忙打包,發貨。三天內不眠休把產品全都發了出去。

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這一天,天貓店的銷售額,是飛羽全國所有經銷商日銷總和的10倍。

慈溪廠家上天貓

在慈溪做電熱水龍頭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陳非的徒弟。

當年,跟著陳非從東北到慈溪的技術員李豐全,已經自立門戶,開了自己的工廠,他還幫TCL,海爾等品牌代加工過電熱水龍頭。

跟著陳非8年的李倩林,自己成立了電熱水龍頭品牌,如今也年銷千萬。

慈溪人華嘉博開始為TCL代加工電熱水龍頭。他根據不同的場景,生產出了不同的電熱水龍頭。

過去,電熱水龍頭的適用場景大多在廚房,衛生間。他根據幼兒園,公園等地,研發出公共場合適用的電熱水龍頭,比如水流不能太大、太急,水龍頭不要太高,以免小朋友夠不著。

以飛羽工廠做樣本,2015年之後,慈溪、寧波等地的電熱水龍頭廠家,都陸續進了天貓。2018年,電熱水龍頭市場總銷售增長了55%。其中,天貓佔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未來,電熱水龍頭市場將達到100億元。


慈溪67歲老頭研發電熱水龍頭,工廠被買家搶空,全縣人關起門模仿

慈溪靠海,冬天溼冷刺骨。以前,工人幹了一天活後,往往要自己打水,用熱水壺燒開水洗手,洗臉。現在,陳非、李豐全、李倩林的工廠車間裡,全都安裝了電熱水龍頭。

普通的水龍頭若是需要加熱,必須單獨配上熱水器,無論是用電,還是用天然氣,成本都略高。電熱水龍頭的價格在100-400元之間,算清了這筆賬後,長江沿岸的不少工廠,都在工人宿舍裡,安裝了電熱水龍頭。

在流水線上工作了8個小時的工人,下班後第一時間能用熱水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