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如果有經常刷微博或者看知乎的人肯定會有這種感覺,985、211院校畢業的滿大街都是,月收入沒個幾萬+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月薪過萬也就剛剛解決溫飽問題。這讓許多沒達標的人都產生了深深的焦慮,並且放眼看看周遭的人群,確實一個個也都非常優秀,而自己彷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據國家統計局2015的人口樣本抽查中的數據,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左右,而擁有本科以上的學歷佔比不超過5%。也就是說,當你能坐在本科院校的教室讀書時,你已經比95%的中國人要幸福了,即使在同齡人中,你也是擊敗70%的人群的幸運兒。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至於人均收入呢?只要有心留意一下國家公佈的相關數據,也會發現月薪上萬哪有網絡上看到的那麼簡單。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在城鄉居民收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92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14617元。假設每個家庭都是一家三口,即兩個大人供養一個小孩,那麼兩個大人的年收入在城鎮居民水平為58876,月薪為4906元;在農村居民水平為21925,月薪為1827元。可以看到,即使是城市居民,月均收入也沒有超過5000元。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可能有的人會說還需要考慮沒有勞動力的老齡人,以及不止一個小孩的家庭,這些非勞動人口都拉低了人均收入的數值。那麼我們來看另外一組數據,可能會更加有說服力。

在去年新稅法實施之前,也就是交稅基礎為3500元時,全國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大約有1.87億人口。當交稅基礎調整至5000元的時候,全國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只剩下6400萬人口了。也就是說全國月薪超過5000萬的只有6400萬,而全國16歲-59歲的勞動人口有多少呢?有9億!當你的月薪超過5000時,你就已經打敗了90%的勞動人群!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社會的真相就是這麼殘酷,我們整體還處於一個相當貧困的階段。至於為什麼和我們看到的人均月薪上萬的現象格格不入呢?

首先,大家都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取到人均上萬的信息的。微博?知乎?公眾號?各種自媒體?我們可以想一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群才能夠在這些互聯網平臺上頻頻發聲?

沒錯,正是那些確實月薪上萬的互聯網群體,這些社會上的精英分子佔比不超過5%,卻掌握了社會上95%的發言權。這群5%的人是互聯網的常客,他們伴隨著互聯網成長,更善於利用互聯網,更善於表達和傳播,問題想的更深更遠,他們也是更容易焦慮的群體。於是他們的頻頻發聲、抱怨、不安,造成了月薪上萬還是社會底層的不真實現象。

我們都可以試想一下,一個普通的工廠工人,一個憨厚的農村農民,一個18線小縣城的平凡百姓,是不會在這些平臺上有那麼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的。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其次這和每個人的圈子也有關係。當你本身就是本科以上學歷,並且位於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那麼你接觸到的公司招聘門檻就是本科學歷了,你在公司碰到的人群當然也都是本科以上了。當你拿著5000的月薪,你身邊比你有能力的同事理所當然也都是拿著8000或者一萬以上的月薪了。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再者,這和目前很多的自媒體也有關係。房價、教育、醫療等等這些有限的社會資源壓得大部分人都喘不過氣。高收入、高薪資成為大家都想要追求的目標或者說唯一追求的目標,這類話題容易引起大家共鳴,利於傳播和討論,是自媒體比較喜歡的話題。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說到這想起近幾年火起來的拼多多,拼多多通過社交電商、邀請砍價的手法瞄準著下沉市場,在短短4年時間內市值就接近了400億美元,成為中國前5的互聯網公司。

拼多多能匯聚起如此大的流量就一張王牌,那就是低價。9.9塊的面膜、6塊錢的拖把、300多的液晶電池、100多的智能手機。這些"low"到家的產品是為了拼多多專門生產的嗎?顯然不是,它們一直就存在各個小地方的雜貨鋪、菜市場、小商品店。只是拼多多把它們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從各個看不到的角落搬到了大眾的面前。它們一直就有著廣大的屬於它們自己的消費群體。

大部分人已月新過萬?超過5000就已經擊敗了90%的人

而那些說著拼多多是“消費降級”的象徵,是“五環外的消費”,無非都是一些叫囂著“何不食肉糜”的金字塔上的象牙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