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電視劇《康熙王朝》我看了許多遍,每次感覺都不一樣,康熙的大局觀、孝莊的穩如磐石、納蘭明珠與索額圖的明爭暗鬥,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與大家一起聊聊第44集的一個小片段,說一說

“寶日龍梅強上康熙”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寶日龍梅何許人也?寶日龍梅綽號"草原月光",為喀爾喀公主,在喀爾喀土謝圖汗部被葛爾丹擊潰後,為逃避追殺,小小年齡敢一人單槍匹馬跑到北京求救於大清,可見其勇氣與智謀遠飛常人能比。

到達北京後,求見康熙,此時康熙並不願意與葛爾丹鬧翻,故意避開寶日龍梅不見,於是一直讓她住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的府裡。

她綽號“草原月光”不是白來的,容貌肯定非常美麗,在與大阿哥的相處過程中,她的容貌,草原女孩的行事颯爽風格,深深地吸引了大阿哥,大阿哥向她示愛,寶日龍梅果斷拒絕了,但大阿哥並沒有放棄對她的愛意。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準噶爾可汗噶爾丹身為成吉思汗的後代,一直有稱霸草原進攻大清的夢想,趁喀爾喀蒙古內鬥的時機,一舉擊潰喀爾喀蒙古四部之首的土謝圖汗部,從而得到東界車臣汗部,南界綏遠及察哈爾,西界三音諾顏部,西北界唐努烏梁海,北界據俄領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噶爾丹乘勝追擊,繼而進軍內蒙古烏珠穆沁地區,威逼北京。

面對咄咄逼人的噶爾丹,康熙終於決定出兵草原,儘管前兩次以勝利結束,但並沒有徹底消除噶爾丹這個隱患,於是決定帶病親征。

這一次,康熙大獲全勝,噶爾丹兵敗戰死。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在戰後舉酒相慶的時候,我們的主角-寶日龍梅出現了,而且在44集有一段專門演示了她和康熙的交鋒過程。

這是寶日龍梅是主動的。酒喝到一定程度,大家跳篝火舞,不久,寶日龍梅就拉著康熙向草原走,出了黃龍大帳,寶日龍梅問:“皇上累了吧?”康熙說了句:“記著,朕沒有醉”,於是康熙向前跑去,寶日龍梅緊隨其後,後面的大阿哥與太監都跟了上來。

漸行漸遠的時候,大太監看到康熙與寶日龍梅有顛倒龍鳳的情形,立即讓太監們把黃綢圍起來。

這裡還給了一個缺口的特寫,大阿哥眼含熱淚,無奈的扯起黃綢圍上了康熙和寶日龍梅。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寶日龍梅是主動的,他先鋪好讓康熙躺下,然後脫去了自己的衣服,她如願以償了。

康熙要封寶日龍梅為妃子,寶日龍梅說:“我是皇帝封的喀爾喀汗王,我要回到喀爾喀去,他們已經等了我八年了,我身上已經有了皇帝的精血,希望給皇帝生一個皇子。”康熙無奈的說:“走吧,走吧!”寶日龍梅回草原去了。

我們還看到一個畫面,寶日龍梅走的時候,是從大阿哥的身邊過去的,並沒有看大阿哥一眼,其決絕的心裡明眼可見。

縱觀整個過程,康熙的顧慮與良苦用心,寶日龍梅的決絕與目標的明確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考慮到寶日龍梅身負家仇國恨,是個麻煩的人物,大阿哥的用情至深,處事的急躁與不成熟,也讓康熙擔心大阿哥為情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當斷不斷必生禍亂。

於是,老子出馬,儘管非常清楚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毅然決然的寵幸了寶日龍梅,而且是當著大阿哥和眾大臣的面,可見康熙做事的果斷。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康熙這樣做除了大阿哥的問題,也出於對草原安定的考慮。他與寶日龍梅有了這層關係後,不管是否有後代,寶日龍梅就是他的妃子,草原穩定,避免了大清的後顧之憂。如果有了皇子,問題就更好解決了。

再看寶日龍梅,從她到了京城開始,就立定了目標接近康熙,她知道只有康熙才能給她報仇和恢復她的汗王的地位,特別是蘇麻喇姑對康熙的稱頌和誇讚,加深了寶日龍梅對康熙的仰慕。

甚至寶日龍梅竟把自己的頭釵放在康熙的侍寢盤子裡,要得到康熙寵幸,康熙認為不合適就沒同意。

這次大戰獲勝,寶日龍梅認為時機已經到來,也許錯過這樣的機會就不會再有,她顯示出奇女子的果敢,利用慶賀勝利的酒會,主動約請康熙跳舞並拉著康熙走向草原,她成就了自己的願望。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她擁有了康熙的精血,有了大清這顆大樹,事實證明,她的兒子就是後來的鐵帽子王,地位穩固。

康熙和寶日龍梅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大阿哥獨自一人苦哈哈的流淚呢!

看看情種大阿哥胤禔,他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由於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其年齡最大,被列為皇長子,但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

分別於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隨同康熙親征葛爾丹,均立有大功,深的康熙信任。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迷信喇嘛教"魘勝"巫術,企圖以喇嘛巴漢格隆的匿術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胤礽被廢,胤禔十分得意。

康熙帝器重胤禔,讓他負責監視胤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父皇進言,要殺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

康熙深謀遠慮,寶日龍梅得償所願,胤禔成為悲劇人物

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胤禔的前半生比較順利,深的康熙喜歡和信任,因其採取旁門左道引起康熙大怒,37歲時被囚高牆,悔恨終生。

他對寶日龍梅的愛,也是認真的,康熙是非常清楚的,當時對胤禔有培養之意,加上寶日龍梅錯綜複雜的身世背景,康熙直接行動,徹底打破了胤禔的幻想和希望。

鏡頭中看到,寶日龍梅的決絕離去,根本沒有看胤禔一眼。

胤禔看到康熙和寶日龍梅的情形,也是悲憤交加,又無可奈何,最後只能與太監們一起拉起黃綢子圍擋,眼中含淚。

他與寶日龍梅不可能有結果,無論康熙的顧慮,還是寶日龍梅的對康熙的祈求,都是胤禔所不能理解的,其悲情收場本就是必然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