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如果你是《仙劍奇俠傳》系列的忠實粉絲的話,那麼在整個仙劍系列中,有一部作品絕對是存在感最低的。低到都已經無人知曉它的存在,《仙劍奇俠傳五》是最差勁的仙劍作品的話,那麼《仙劍奇俠傳二》就是存在感最低的作品

。對於玩家們來說《仙劍奇俠傳二》這款作品幾乎是等同於無形,即便是玩過的玩家們對這款遊戲也沒什麼印象,而且在之後的續作之中也沒有提到過。可以看做是一款完全獨立的作品,只是當時的大宇團隊為了推出續作,製作了這麼一款遊戲。其中有些設定還和之後的作品有重合,比如說在《仙家奇俠傳二》中也有一個魔尊的設定,但是這個魔尊和《仙劍奇俠傳三》中的魔尊重樓絕對不是一個概念。只是說名字無意之間重合了,仙二的故事總體都想要蹭一代的熱度,所以說沒有什麼自身核心的特色。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最沒存在感的主角

在一代作品之後火了之後,大宇公司靠著這款遊戲絕對是一炮而紅,賺錢自然不必說了。最重要的一點是已進形成了IP,玩家們對於這款作品認可度越來越高,並且十分期待下一部作品。市場有需求自然就意味著這是個商機,但是一般來說都是續作比較的難做,因為第一代實在是太成功了。續作如果不能夠達到玩家的期望值,那麼最後很有可能是以失敗告終,為了降低風險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蹭熱度這種方法。當時的姚仙主張是重新設計一個故事1,但是公司內部認為要接著第一部繼續做,利用第一部的熱門角色來繼續吸引玩家。這就是仙二設計的初衷,但是後來的時候遊戲直接設計崩了,直接性的沒法繼續編下面的故事,好像還是姚仙回來救的場。就這樣仙二倉促的上市了,結局也是全面崩盤,市場上一點反響都沒有。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這個戰鬥畫風

實際上在此之後很多玩家都不知道有《仙劍奇俠傳二》的存在,小編在玩過《仙劍奇俠傳三》之後才知道有二代作品,以為是大宇公司直接性的跳過了數字二,研發了第三代作品。由此可知第二代作品多麼“低調”了吧,不過“低調”也是有原因的,遊戲內容真的是毫無亮點。二代中看的出來廠商想盡了一切辦法來還原和初代有關的內容,從選角就可以看的出來,王小虎這個角色就是和李逍遙一個村的。並且在一代當中還出現過,這就是強行拉關係,還有餘杭漁村以及山神廟等。在之後的遊戲劇情中還會見到許多類似的橋段,故事就是想要完全的承接一代而已。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毫無感覺

特別是其中蘇媚的劇情,沒想到李逍遙和林月如殺死的狐妖和蛇妖,還會有一個女兒。這是不是有點太能扯了,為了新遊戲強行拼湊人物,而且最後的獻身也是莫名奇妙。感覺這人物是已經死了,可是遊戲最後又出現了真身,不但沒有打動玩家還讓人一頭霧水。說實話整個仙二中沒有一點打人的地方,劇情也比較的中二,各種意外和巧合。當時小編玩的時候心裡就在想,編劇的基本功實在是太差勁了,這麼狗血的段子都往遊戲中放。至今為主除了對遊戲中的御靈印象比較的深刻。其餘的內容基本上都已經忘光了。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憑空多出來了一個師傅

說起來整部遊戲最大的短板就是劇情太弱,可以說是毫無張力,純粹就是為了編而編。編劇為了設計出李逍遙最後使用劍陣封印所謂的魔尊,讓其一開始就被封印到了卷軸之中,都已經當上了蜀山掌門這點能耐都沒有?然後那個魔尊也是剛復活就打了醬油,連個真身都沒有看到,還有搞出個什麼魔族三神器。整個遊戲劇情太平,沒有一點能夠抓住玩家的心,RPG遊戲不該犯的錯它全都犯了。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御靈之一

最讓人惹火的一點是,王小虎本來是使用刀法的,但是在遊戲當中攻擊的時候使用的是掌法。刀法倒成了輔助性的攻擊手段,最後只有在使用技能的時候才會有使用刀法的動作。而掌法的加入又是為了蹭李大娘的熱度,非要突出在一代中李大娘曾經是武林人士的身份,並且武學本領高超。為了讓王小虎成為主角,並且擁有主角光環製作組真是煞費苦心啊。

最沒存在感的仙劍作品,玩家寄予厚望,但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

對面的就是李逍遙

真正的槽點還不止這些,反正從頭玩到尾沒有一處讓人感覺到感動,沒有一點劇情真正讓人記住。遊戲中的角色也都塑造的一般,時至今日只記得一個李憶如和王小虎,王小虎的名字也太路人了。李憶如還是因為李逍遙和趙靈兒的關係才記住的,畢竟是趙靈兒的女兒,全程蹭熱度十分的明顯。動不動做點什麼事就要和一代扯上點關係,玩著玩著就會越來越無感,這款遊戲小編只玩了一遍。但是最後回想起來跟沒玩過一樣,只是憑空的多打發了一部分的時間。

想要了解更多遊戲資訊,請訂閱頭條號:Game新資訊,這樣你就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更新的內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