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學術團體應成為重要新型智庫

身處新型智庫建設新時代,作為致力於建成學術共同體的各級各類學會特別是各個專業領域的全國性學會,理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支重要生力軍登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舞臺。

李志明

近年來,智庫在我國治國理政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黨的十九大報告繼續強調,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指出,“我們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於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建設一批國家亟須、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智庫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增強了我們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自信與自覺,為中國新型智庫建設指明瞭方向。在此指導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

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鼓舞和推動下,一批官方智庫推出改革方案,另有一批新智庫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種種跡象表明,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正急切呼喚著一個新的智庫時代的到來。

身處新型智庫建設新時代,作為致力於建成學術共同體的各級各類學會特別是各個專業領域的全國性學會,理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支重要生力軍登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舞臺。

學會建設新型智庫的重要優勢

總的說來,各個專業領域的全國性學會建設新型智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獨特優勢。

一是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一般來說,各個全國性專業學會都彙集了本領域從事教學、理論研究的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儲備了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能夠克服單個普通高等院校、政策研究機構或實務部門建設智庫時不可避免存在的學科背景、知識結構、研究視角較為狹窄的侷限。例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就由從事社會保障和相關領域(含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服務、優撫安置、慈善公益、職業福利及與之相關的商業保險等)的專家、學者和社會保障管理機構與實施機構等自願組成,是一個涵蓋養老、醫療、貧困與救助、福利與慈善等各方面專業研究者的學術共同體與學者聯合體。

二是能夠發揮獨特的平臺優勢。全國性學會作為某專業領域的學術平臺,能夠調動本學會內各個方面的研究力量就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進行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開展跨單位、跨部門、跨學科的集體攻關和協同創新,並以學會名義、通過適當形式和途徑報送決策層參考,共同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比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至今創立並編印系列資政報告《民生專報》,以摘要稿的形式,刊登學會專家、學者與專業人士圍繞社會保障領域重大問題撰寫的高質量政策研究成果和建議,專報中央最高決策層以及中央政府主管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的部門參閱。

三是學會的體制和機制相對更為靈活。全國性學會作為各領域專家、學者與專業人士自願結成的學術共同體和學者聯合體,既具有較為嚴密的組織架構,又在學會目標、宗旨使命和行動方式等方面保有相對較大的自由度;既能通過會員個人或會員單位繳納會費自籌經費來開展諮政啟民活動,又能通過申報各類科研諮詢課題、參與政府購買研究服務、接受社會公益資金捐助、與各類機構和組織開展聯合研究等形式獲得經費來源。在體制和機制方面,全國性學會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政策研究機構或實務部門不具備的比較優勢。

學會作為重要新型智庫能夠承擔的使命

從目前看來,各個專業領域的全國性學會作為新型智庫能夠承擔的使命包括以下幾點。

諮政。全國性學會作為新型智庫能夠打造“決策實驗室”,以專業、客觀、理性和獨立方式,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如專題調研、意見徵集、方案設計等)、中端(通過研究成果要報等形式設計政策框架)和後端(包括政策第三方評估、政策完善以及輿論應對)全過程,幫助決策者對政策進行充分的論證與評估,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起草與審議過程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員為法律的起草提供了15個高質量的專題研究報告,為《慈善法》的立法框架與各章結構及相關條文的起草提供了重要依據。又如2015年6月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先後向決策層報送了有關基本養老保險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業發展、醫保科學控費、振興東北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南疆民生保障對策、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等19份重要政策研究報告,均獲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並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為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和出臺相關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啟民。全國性學會作為特定專業領域內權威、高端的學術平臺,既能夠上諮國是,又能夠下啟民智,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貼近大眾的溝通技巧,通過出版論著、發表評論、接受採訪、創立網站、開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方式,為社會公眾進行政策解讀、專業知識普及,也可以收集社會公眾的政策訴求向決策者反映。比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通過編輯和出版學會刊物、建立門戶網站、開通微信公眾號,開展社會保障諮詢和宣傳活動,普及社會保障知識,傳播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資訊。又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按年度、分專題組織編寫並公開出版社會保障智庫報告——《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客觀描述中國社會保障政策發展情況,檢討相關政策得失,提出政策建議,也成為社會公眾全面瞭解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最新情況的全景式科普讀本。

外宣。全國性學會作為代表特定專業領域對外交流的平臺和窗口,通過開展多邊與雙邊學術合作與交流活動,在傳播中國價值觀和學術思想、提升國際影響力乃至增強國家軟實力等方面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舉辦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或專題國際研討會、邀請社會保障國際組織或境外社會保障專家來訪交流、組織專家赴境外開展學術調研與實地考察活動等方式,有力推動了社會保障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中國社會保障學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育才。全國性學會作為專業學術共同體,其成員多來源於普通高等院校、政策研究機構乃至於各級各領域實務部門,很多成員既是專家又是教師,能夠並且便於推動學科發展與專業人才培養,甚至為政府主管部門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比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後,就授權下設的教學委員會開展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包括舉辦師資培訓、社會保障管理幹部與專業人士培訓等,有力促進了社會保障理論研究與實務工作隊伍建設。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