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白毛女》演出了喜剧效果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原创:王宗禹,1950年生于北京,文革时在北京二龙路学校上高一,1968年12月去山西插队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村里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偶尔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电影的内容基本就是革命样板戏和新闻简报。有一次放正片前的新闻简报里有做广播体操的镜头,老乡看了居然哈哈大笑。他们没见过做体操,说这是在鬼抽筋,后来又放映了交响乐《沙家浜》,他们看到乐队指挥在那里比比划划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那一年,不知大队干部动了哪根筋,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要演出晋剧《白毛女》。恰巧村里有一个人曾经在北京一个文工团工作过,后来被打成右派遣送回乡,这个人就成了艺术指导。

肖燕生是我们知青中的美女,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有些唱歌跳舞的基础,当然是喜儿的不二人选。没想到排演中出现了重大问题,肖燕生不会唱晋剧,喜儿大段的晋剧唱腔是个跨不过去的坎。艺术指导煞费苦心,一句一句地教,企图“速成”一个晋剧的喜儿,无奈效果不佳,最后只好忍痛割爱。人们期望中的北京美女饰演的“角儿”已经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了,突然一下就消失了,导演很不甘心,一定要给肖燕生安排一个角色。最后给肖燕生安排的角色是只有道白没有唱的地主家的狗腿子穆仁智。从纯朴美丽的女一号一下变成了凶狠猥琐的男X号,这样大的反差肖燕生都坦然接受了。

演出效果是出奇地好,这种角色反串带来的是满堂喝彩。台上在努力演绎着阶级压迫下喜儿的悲情故事,台下面后生们眼睛紧盯着地主狗腿子穆仁智的一举手一投足,特别是带着京腔的晋剧道白引起的是叫好声一片,笑声一片。

谁也没想到《白毛女》演出了喜剧效果,应该说演出很成功,乡亲们很快乐,肖燕生功不可没。第二天地头议论的中心话题就是,那个穆仁智真漂亮。

我写这段文字的前不久才知道,肖燕生在几年前已经病逝了,她家先生更是早她几年去世。夫妇两个都只有六十多岁,甚为可惜。

知青往事:《白毛女》演出了喜剧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