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LPR新機制、撥備覆蓋率新規......熱點問答面對面|滬市公司質量行

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是證監會資本市場“深改十二條”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參加上海證券交易所組織的“上市公司質量行”活動,與數十位中小投資者一同走進建設銀行(601939.SH),與多位高管進行當面交流。

LPR新機制改革、財政部撥備覆蓋率新規、個人消費貸款市場......每一位股東的提問都體現出比較高的專業性。而現場的投資者,沒有機構股東代表,全部為中小個人投資者。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回應股東稱,在LPR新機制下,去除存量業務,預計對建設銀行今年的淨利息收入是微幅影響。“近年來建設銀行的現金分紅比例保持穩定,是公司通盤考慮的結果,綜合考慮了積累資本、滿足資本監管要求以及為股東提供合理投資回報等因素。”他說。

撥備覆蓋率需有現實考慮

財政部近期有關金融企業損失準備的政策引發市場高度關注。9月26日,財政部公佈《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中要求“金融企業原則上計提損失準備不得超過國家規定最低標準的2倍,超過2倍的部分,年終全部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而根據2018年3月原銀監會印發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18]7號),明確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到120%~150%。

這意味著,此次財政部意見稿,為銀行撥備覆蓋率劃定了上限。若以150%為基準,不得超過最低標準的2倍就是300%。

許一鳴認為,當前,建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20%左右,距離300%這一數值還有一定空間,目前來看,上述規定對建設銀行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

靳彥民提出,撥備覆蓋率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是銀行的重要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在特殊情況下可做更全面的考慮。

數據顯示,建設銀行2014年撥備覆蓋率為222.33%。2015~2016年撥備覆蓋率在150%附近,2017年撥備覆蓋率開始升至171.08%,2018年底撥備覆蓋率為208.37%,2019年上半年撥備覆蓋率達218.03%。

LPR對今年息差收入影響有限

今年9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規實行。此後監管機構設定了三個考核時點和“358”目標,具體來說,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截至12月末,上述佔比要不少於50%;截至明年3月末,上述佔比不少於80%。

許一鳴稱,對人民銀行要求新增貸款採用LPR的定價比例達到“30%”的這一要求,建設銀行已經完全達到要求,目前,建設銀行新增類貸款使用率已超過50%,其中公司類業務幾乎全部使用LPR報價。目前正在推動的是LPR利率系統改造、貸款合同轉變、集團內員工培訓及推廣安排。

“實施LPR新報價機制後,對建設銀行今年的利息收入是微幅影響,但若所有的存量貸款替換下來,對利息收入有一定影響。另外,個人按揭貸款利率重定價週期最短為一年,對目前公司影響不大。” 許一鳴稱。

2019年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2%,5年期以上LPR為4.85%。上述報價與上次9月20日的報價保持一致。

LPR由各報價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得出,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當前,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

謹慎樂觀對待個人消費信貸

建設銀行2019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消費貸款金額為1682.70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101.25億元下降19.92%,降幅接近20%,為近年來的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由去年年末的1.10%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5%。

“由於目前誠信系統建設有待完善、風險防範措施與風險識別能力尚需加強,我們發現部分相關產品存在潛在風險,在個人消費金融領域快速擴張不具有現實基礎,於是選擇主動調整、謹慎經營。”靳彥民對此表示,這是因為今年以來建設銀行進一步強化了風控模型的結果。

不過,靳彥民也表示,這將是暫時的。未來隨著創新產品的出現,建設銀行看好個人消費貸款市場。他預計,未來建設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款領域的佔比會有所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