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有一座乾隆兴建的皇家藏书楼,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古时的文人墨客、皇家贵族,包括如今的文艺青年,都有收藏书籍的优良传统。旧时不如现在有那么多图书馆可以借阅,而多以私人收藏为主,藏书过多,就会专门建楼用来珍藏书籍。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这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由清代乾隆帝建立的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专门用来珍藏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今天要说的是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的文澜阁。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来过杭州的游客几乎人人都会到达,因为上岛并不需要乘船,而是左连白堤、右通西泠桥,无论步行还是乘车都可以登岛。这座只有38米高占地300亩的小岛,除了处处有美景外,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可以说是一座用文化堆积起来的山。文澜阁就位于孤山路 26号,蓝色的门牌挂在门楼上,门楼正中嵌有“西湖博物馆”匾额,若不留意旁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恐怕经过门口也会错过。

进入门楼后,有一座小院子,院中为门厅,过门厅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堆积而起、规模巨大的假山,进门就是山,这在江南庭院建筑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哈。假山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穿过山洞来到的是御座房。文澜阁为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建成,咸丰十一年被太平军焚毁,光绪年间于原址重建,完好保留至今,现属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组成部分,免费对外开放。


御座房现为 " 文澜遗泽——文澜阁与《四库全书》" 专题陈列室,陈列室里系统介绍了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浙江人士高尚的文化品格与人文精神。

走出御座房,文澜阁主体建筑就映入了眼帘。阁前方形水池中心,有一独立奇石,名曰“仙人峰”,造型灵秀飘逸,是假山叠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澜阁主体建筑和阁前水池的布局,均为仿宁波天一阁的形式,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楼阁为重檐歇山式,明二层暗三层,池水与西湖相连,既可增加景观,又可蓄水以防火。

其实当年乾隆主持编修《四库全书》,完成后共命人手抄了七部,于全国各地共建了七座藏书阁分别珍藏。北方四座、南方三座,只是唯有四大藏书阁留存至今,而杭州的文澜阁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实属不易。


《四库全书》是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基本上囊括了清乾隆中期以前中国历代的典籍,由3800多人耗时十三年抄写编成。大厅一层中央设御座和书案,两侧及阁楼上,依次排列安放着楠木书箱,展示着当年排架入贮的样式。

藏书楼东侧有碑亭一座,碑上刻着清光绪帝题写的“文澜阁”三个大字。乾隆下令建的七座藏书阁,北方四阁均坐落于皇家内廷,而江南三阁则是对外开放的,是供江南士子阅览的皇家藏书楼,在当时也就相当于起到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藏书楼前回望水池及御座房,御座房东侧也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沿水池两侧的曲廊、小桥,亦可通往御座房前的假山及亭台,整体建筑宛如江南园林般的布局,紧凑又不失雅致,移步景异,颇具特色。遥想当年能在如此宁静娴雅的环境中阅览书籍,一定是相当享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