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新倉:譽滿三秦,塑造多個秦腔戲曲人物

王新倉的名字,對於三秦大地上愛好秦腔藝術的人來說可謂耳熟能詳。他嗓音高亢激越、宏亮圓潤;他的唱腔,高時如響遏行雲,低時似涓涓流水,時而渾厚飽滿,時而清麗婉轉;他在《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樓臺會》《鳳鳴岐山》《長城歌》等劇中塑造的諸多形象,已深深鐫刻在廣大戲迷心裡。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新倉:譽滿三秦,塑造多個秦腔戲曲人物

蜚聲三秦

王新倉12歲從藝,主攻文武小生,唱、做、念、打俱佳,尤以高亢激越、宏亮圓潤的天質嗓音和聲情並茂的優美唱腔見長,曾在秦腔《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等30餘部戲中擔任主演。1984年,王新倉參加全省青年演員會演,在秦腔音樂改革實驗劇目《樓臺會》中飾演梁山伯,他將民歌演唱技巧與秦腔傳統唱法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贏得業內外廣泛讚譽。以後相繼主演《長城歌》《斷橋》等劇時,日趨成熟的唱腔和表演更是備受戲劇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他在2004年傾心打造的秦腔摺子戲專場——《謝冠》《逼侄赴科》《拷寇》等,也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受到眾多戲曲專家和戲曲愛好者的高度評價;多年來,他陸續推向市場的40餘部個人演唱專輯,以及應邀參與錄製的《秦腔精英大匯唱》《戲曲西部情》、電視連續劇《大秦腔》主唱等,都被戲曲愛好者所追捧……這些令人讚歎不已的成果,展現了他在秦腔生角發展歷程中,既能“以聲抒情”創造意境美,又可“以情帶聲”盡展秦風秦韻。

愛戲如痴

上世紀80年代初,不滿20歲的王新倉還在鳳翔縣劇團。一次機緣巧合,他從正在寶雞市秦腔團授教的任哲中老先生處“偷藝”學來了《悔路》套數,回來後便苦心孤詣地排演。為了練好基本臺步和身架,王新倉每天夜以繼日地連軸轉,三個月下來,一件舊莽袍的下襬竟被他踢成了碎片。

從鳳翔縣劇團調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不久,王新倉便擔綱秦腔音樂改革實驗劇目《樓臺會》中的梁山伯一角。他每天泡在排演場上苦練,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常常練得頭暈、腿腫,連爬樓梯都感覺困難。後來,在陝西省秦腔青年演員調演大會上,王新倉所飾演的這一角色,獲得了由陝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演員二等獎。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新倉:譽滿三秦,塑造多個秦腔戲曲人物

2005年夏,第三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在蘭州舉辦,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推出了《王新倉摺子戲專場》,由《悔路》《拷寇》《逼侄赴科》三個摺子戲組成。其中,《悔路》《拷寇》是王新倉以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交融,從而形成獨特藝術風格的兩出代表性劇目,而移植於川劇的《逼侄赴科》的雕琢成功,則充分體現了王新倉的“狠戲如命”與“愛戲如痴”。

在學習借鑑川劇的“蹬道袍”“咬道袍”和以摺扇“攪道袍”等技巧時,王新倉坦言,光扇子、道袍就練壞了幾十副,終於做到了熟能生巧,巧中出新。演出時,王新倉對原本中的道袍、摺扇、臺步等技巧都做了新的處理,突出少年書生潘必正的風流倜儻、瀟灑儒雅及其對熱戀中愛人難捨難分的痴情,表演輕快活潑、妙趣橫生,獲得了極大成功。

投身公益

近年來,王新倉投身公益演出“不亦樂乎”。“每次下鄉採風,對我都是一個學習、鍛鍊的好機會。高尚的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們要在持續地為老百姓演出中汲取營養,來提高我們自身的技藝。我感覺每次的收穫都是巨大的。”當談及自己放棄了有報酬的商演而投身於公益性活動時,王新倉告訴記者,這是出於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他覺得自己屬於人民群眾,應該奉獻於人民群眾。

有一年,王新倉去陝北某地演出。他的到來,使十里八鄉熱鬧起來。老鄉們駕駛著汽車、拖拉機,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更多的是步行趕來聽他演唱。那幾天,一出《周仁回府》便連演五場。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新倉:譽滿三秦,塑造多個秦腔戲曲人物

“演出時的場景很感人,觀眾把舞臺都圍滿了。我在臺上演,哭成了淚人,臺下的觀眾也感動得哭聲一片。戲演完了也走不了,鄉親們圍著你,跟你拉家常。我很高興能夠通過自己的藝術,來回報社會,向人民群眾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時即使身體再累,演出再苦,心裡的感受也是非常甜的。”王新倉感慨道。

與王新倉頻繁的公益性演出相伴隨的,是他對當地失學兒童和孤寡老人的愛心捐助。有一年王新倉到寧強縣演出,當得知有兩位農村孩子需要資助時,他便毫不猶豫地表示要對他們的學業進行捐助,從小學直至高中畢業。從秦嶺山地的略陽,到大漠長河的榆林,王新倉演出到哪裡,這樣的愛心就播撒到哪裡。 (寶雞新聞網記者 張沛)

簡介:王新倉,陝西寶雞人,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副團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全國梆子劇種調演優秀表演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文華新劇目獎”、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表演獎、西北五省(區)廣播電視秦腔大賽清唱一等獎等獎項獲得者。被陝西秦腔研究會評為“德藝雙馨青年藝術家”,有“三秦劇壇俊小生”之美譽。演出劇目有《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長城歌》《白玉樓》《遊龜山》《千古一帝》《王魁負義》《樓臺會》《斷橋》《謝瑤環》《謝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