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教育合作發展,建設人才高地的目標。目前現有的教育資源以及發展狀況還是很薄弱,遠不夠支撐國家戰略的要求。任正非先生說過, “教育就是最廉價的國防”,基礎教育關係國民素質,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培訓教育、職業教育與勞動力素質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教育、人才培養是國家綜合實力重要的方面。

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廣州,如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第二個教育中心在香港,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澳門及其他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薄弱。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香港的教育資源整體受英式教育的影響,加上這些年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證券,出現了產業空殼化問題,香港的高等教育事實上來講,一方面缺乏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缺少正確的教育觀,更重要的是已經與產業發展嚴重脫節,教育資源看似繁榮,但事實上其對人才和社會產業推動的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

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縱觀世界其他知名灣區的教育發展,舊金山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了明確的梯隊配置。尖端研發、科技創新為主的斯坦福大學為第一梯隊;以培養通用型管理人才和應用型科技人才的加州大學以及其州立學校為第二梯隊;社區大學為第三梯隊,以職業教育培養更基層的人才為主。

對標粵港澳,我們也可以形成一個梯級教育,以廣州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為重點,形成以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企業的頂尖管理人才為主的第一梯隊;以深圳大學、澳門大學等為重點來培養應用科學人才和普通管理人才;佛山、惠州、珠海等城市則重點發展符合當地產業特色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京津冀和長三角有著全國優越的教育資源,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利用全國優秀的高校資源在當地開辦分校、聯合辦學,引入師資、教材、提升科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向國際開放,吸納國際學生、師資。

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集中了很多互聯網高科技產業,硬件、軟件、平臺完備,完全可以打造網絡遠程在線教育;打造基礎教育,解決外來人才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

教育應與產業密切結合,與當地企業創造更多的垂直交互機會,從師資培養、科研成果落地、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促進人才培養,儘早推動經濟發展,讓教育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建立符合產業類別的職業教育,發揮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對農村人口轉化和培養勞動密集型人才的優勢作用。

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高校人才勞動力的轉化,是各大灣區經濟發展強勁增長的重要動力,應該更加縝密,有邏輯、有層次、系統性地、接地氣地戰略規劃,進行大膽嘗試,長期投入,融入全球化,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吸引更多外來人才,促進科技研發、產業升級以及各行業人才培養。

精品活動推薦:

姚景源、郎鹹平等50餘位大咖邀您出席“智繪美好大灣區·2019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論壇”,把握灣區機遇,共享灣區紅利!

景暉智庫:對補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短板的建議

報名參加通道: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45170154426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