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出現過幾次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兩宮共存?是否出現過“一山不容二虎”的尷尬?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清朝一共出現過三次兩宮太后共存的現象,出現過一次“一山不容二虎的尷尬”。分別是順治朝的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康熙朝的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統治光緒朝的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和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



1、清太宗皇太極駕崩後,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為順治帝,尊皇太極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母后皇太后,無徽號,在紫禁城裡過了6年尊貴的生活,於順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享年五十一歲,與皇太極合葬清昭陵。順治帝尊其生母孝莊文皇后為聖母皇太后,後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孝莊文皇后一生輔導順治、康熙兩朝,奠定了清朝的穩固統治,是位有為的政治家。於康熙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


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是姑侄倆,她們都是蒙古科爾沁部的王女,有著共同的利益,所以兩位皇太后沒有大矛盾,相安無事。

2、康熙帝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也跟他的父皇一樣,年少登基。當時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來自科爾沁部,康熙帝繼位時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徽號仁憲皇太后,因康熙帝生母去世的早,所以孝惠章皇后撫育康熙帝,二人年紀相差不大,所以母子相處也是融洽,康熙帝也很孝順太后,於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崩,年七十七歲,令建陵墓,葬在順治帝孝陵之東。康熙帝的生母是順治帝的側妃佟氏,在康熙帝登基後,尊生母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但孝康章皇后身體不好,在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因病崩,年二十四歲,與順治帝合葬孝陵。



康熙朝很多人不知道兩宮太后並行是因為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早逝,在兒子為帝的兩年後就崩逝了,所以雖然兩宮並行,所以兩位並無什麼衝突,康熙帝與孝惠章皇后的關係更親密。

3、清朝最後的兩宮太后並尊就是大家熟悉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兩位皇太后垂簾聽政歷經同治光緒兩朝,尤其以慈禧太后名氣更甚。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在熱河病重,立唯一的皇子載淳為皇儲,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並留下八大顧命大臣。隨後兩宮皇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開始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歷史大幕。



慈安太后並不想很多影視劇中所寫的那麼無能,相反慈安太后是一位很有政見的女子。慈安太后出身滿清大族鈕祜祿氏,咸豐二年二月通過選秀入宮冊為貞嬪,十月份就立為皇后,可見其升遷之快。在咸豐帝駕崩後,以中宮皇后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她的權力在慈禧之上,一手扶持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為皇后,並且同治帝與慈安的關係好於慈禧。慈安太后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暴崩於鍾粹宮,死因不明,年四十五。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慈禧秘密毒害慈安太后,但真相不可考。




慈禧太后大家都很熟悉,因生育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得以被尊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對權力慾望很大,又因咸豐年間幫咸豐帝批閱奏摺而積累了經驗,在朝局面前得心應手,是晚清時期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尤其在自己兒子死後,選擇了與自己血緣最親的載湉為皇帝,更是在慈安太后崩逝後,一手掌握朝局。在此前還決定了下任皇帝。可以說是親手選擇了清朝的最後兩位皇帝。崩於1908年11月15日下午2時左右,年七十四歲。

慈禧與慈安太后作為清末垂簾聽政的統治者,矛盾是少不了的,尤其在同治帝的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慈安權力和地位高於慈禧,而慈禧不願意有人壓在自己頭上,兩宮太后的關係也很微妙。

(圖片按照順序為每位皇后的朝服像)


小姚的記錄


清朝一共出現過兩次兩宮太后並尊,一次是康熙時代的仁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與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嫡母和生母並尊;一次是同治光緒時代,母后皇太后鈕鈷祿氏、聖母皇太后葉赫納拉氏。

1,康熙時代的兩宮並尊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順治帝福臨駕崩,其母昭聖太后布木布泰越次選擇老三玄燁繼位,就是聖祖康熙帝。

康熙元年(1662)十月,康熙帝尊嫡母博爾濟吉特皇后為仁憲皇太后,尊生母妃子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大青國首次兩宮太后並尊。

兩宮並尊的時間並不長,只有五個月,康熙二年(1663)二月,慈和皇太后駕崩,就只有一個皇太后了。

2,同光時代的兩宮並尊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咸豐帝駕崩,獨子載淳繼位,是為穆宗同治帝,當時比較倉促,只是尊稱嫡母鈕鈷祿皇后為母后皇太后,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以作區別。

九月初一,給兩宮太后上徽號,母后皇太后為慈安,聖母皇太后為慈禧。

從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到光緒七年(1881)三月,慈安皇太后駕崩,兩宮並存二十年。

3,一山二虎怎麼處

因為康熙生母死的早,兩宮並沒有機會產生什麼矛盾,所以也沒有產生權力上的糾紛,再說,她倆頭頂還有一個昭聖太后布木布泰,也輪不到她倆做兒媳婦的掌權。

清朝第二例兩宮太后並尊的慈安、慈禧,並不是像影視劇演的那樣,慈安屈居慈禧之下,其實,慈安慈禧在歷史上,嫡母的地位、權力、待遇都在生母之上,像明憲宗那樣不孝不聽爹話讓生母在嫡母面前耀武揚威的並不多。

慈禧在生前身後都沒有越過慈安,當然,諡號比她長。

4,被誤解的哲哲和孝莊並尊

很多人都被電視劇誤導,認為大清國第一例兩宮太后並尊是在順治朝,並不是的,順治帝繼位後,由叔叔多爾袞攝政,根本沒有尊太后。


皇太極的皇后哲哲被稱為國主福晉,順治帝福臨繼位後,依舊是國主福晉,或被稱為中宮太后,並沒有正式被尊為太后。而順治帝的生母西宮側福晉莊妃布木布泰,依舊還是莊妃,更不是什麼聖母皇太后。

蒙古外藩進獻禮物,還是給中宮國主大福晉哲哲、西宮大福晉貴妃娜木鐘二人,根本沒有西宮側福晉莊妃布木布泰什麼事。

【滿文老檔順治朝】順治六年正月二十日
厄魯特阿巴賴諾顏馬五百零五匹,阿巴賴諾顏之大福晉向固倫額真福晉獻馬二十匹,阿巴賴諾顏之小福晉向西宮大福晉獻馬十匹,阿巴賴諾顏之子查旺臺吉向博穆博果爾阿哥獻馬十匹,……

檔案中的固倫額真福晉就是哲哲,西宮大福晉就是娜木鐘,蒙古給哲哲和娜木鐘母子進貢,沒人給莊妃進貢。

包括棒子國朝鮮進貢都沒莊妃的事,順治六年(1649)四月,中宮太后、國主大福晉哲哲駕崩,次年追封孝端文皇后。

莊妃還是莊妃,並沒有再進一步,直到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薨,順治帝親政,才在次年二月尊生母為昭聖皇太后。

這件事被棒子記入史料:

효종 2년 2월 29일 (병자) 원본118책/탈초본6책
1651년 順治(淸/世祖) 8년
又啟曰, 禮曹啟辭, 以皇帝生母封皇太后事, 頒赦賜物, 故謝恩禮物, 及進賀禮物, 參考前例, 今當磨鍊擧行, 而旣雲封太后, 則今後皇太后前禮物, 依明朝慈聖皇太后前例, 與今時中殿物目數, 一體磨鍊擧行, 似為宜當, 而事係新創, 令廟堂定奪, 何如? 傳曰, 允事, 命下矣。旣稱皇太后, 則當有禮物, 而物目之數, 依封進中殿例, 磨鍊擧行, 似當, 以此分付該曹, 何如? 答曰, 依啟。

通過這則史料可以看出,莊妃在順治初期沒有得到朝鮮進獻的禮物,一直到順治八年尊封太后,朝鮮方面才參考明朝慈聖皇太后(神宗生母)的例子給她進獻禮物。

所以,順治六年,哲哲就駕崩了,順治八年布木布泰才尊為太后,兩人根本沒有兩宮並尊過,乾隆朝修訂順治實錄,才改為順治繼位就尊生母為皇太后,但是滿文老檔卻沒改,朝鮮史料他更改不著。

就是這樣。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猴格大人


在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中曾先後出現了十一位皇太后,甚至還出現了兩位太皇太后。清朝十二位皇帝在位時期僅有太祖、太宗、仁宗三朝時期沒有皇太后,其餘九朝都有一位或者兩位皇太后。一朝同時出現兩位皇太后這種現象在清朝共出現過四次,分別是清世祖順治皇帝時期、清聖祖康熙皇帝時期,清穆宗同治皇帝時期和清德宗光緒皇帝時期。雖然共有四朝出現過兩宮太后並尊的局面,但是實際上清朝兩宮並尊的只有三對、六位太后,分別是:孝端太后和孝莊太后並尊、孝惠太后和孝康太后並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並尊。這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先後出現在同治、光緒兩朝。

兩宮皇太后的歷史:

一般一朝同時出現兩位皇太后的情況肯定具備幾種條件,首先作為中宮的皇后無子,其次嬪妃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子並且繼位,只有具備這兩個條件才會出現兩位皇太后的情況。中國歷史上所謂的兩宮皇太后即為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即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一定是前朝皇帝的正宮皇后,是嫡妻,聖母皇太后一般而言只是前朝皇帝的嬪妃,因為兒子做了皇帝彩母憑子貴做了皇太后。古代嫡庶有別,即便是兩宮皇太后並存的情況出現,母后皇太后的地位也是明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歷史上兩宮皇太后並存的情況始於明朝,在明朝之前,太后只能有一位,嬪妃的兒子哪怕是做了皇帝也只能得到一個太妃的封號,比如北宋哲宗皇帝為庶出皇子,登基之後其母親只能被封為太妃。

三對兩宮皇太后的先後出現:

清朝共出現了三次兩宮太后並尊的情況。分別發生在清初的順治朝、康熙朝、清末的同治、光緒朝。順治帝即位後尊嫡母博爾濟吉特氏為母后皇太后,即孝端文皇后;尊其生母為聖母皇太后,即孝莊文皇后。這對兩宮皇太后的關係很特別,孝端太后是孝莊太后的親姑姑,姑侄二人當年先後嫁給了皇太極。

由於孝莊太后名氣太大,所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康熙時期宮中是有皇太后存在的,實際上,康熙即位時宮中不僅有孝莊太皇太后,同時還有康熙的嫡母孝惠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和生母孝康太后佟佳氏。所以康熙朝也是出現過兩宮太后並尊的情況的,但是隨著康熙二年孝康太后的病逝,康熙朝兩宮太后並尊的局面被打破,康熙朝的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很短暫,只持續了一年多而已。從康熙二年之後,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再未出現兩宮皇太后並尊的情況,這種狀況持續了198年,直到咸豐帝駕崩,懿貴妃之子載淳繼位,清朝才再次出現了兩宮皇太后並尊局面,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是中國最後一對兩宮皇太后,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對共同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后,兩宮太后在同光時期共同聽政長達二十年之久,她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握有實權的兩宮皇太后。

兩宮皇太后的權力:

清朝曾有祖制,後宮不得預聞國政,所以通常來說,清朝的皇太后基本上不掌握權力,即便是像孝莊太后那樣德高望重的女性,對於皇權的干預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兩宮太后雖然有著地位高低之分,但是通常也會相安無事。即使發生爭執,礙於嫡庶之別,聖母皇太后一般是無法與母后皇太后相爭的,在清朝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同治年間,作為嫡母的慈安太后對於同治皇帝的大婚以及重大朝政事務的裁決方面都有著最終的決定權,慈禧太后雖然熱衷於權力,但是實際上只負責一些具體朝政事務的施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的二十年間,慈安太后雖然對於權力不感興趣,但是因為曾是正宮皇后,又是同治皇帝嫡母,所以其地位始終是至高無上的,即便是年長慈安的慈禧也要叫一聲“姐姐”。


歷史課課代表


記得前些年一些清宮電視劇裡,大臣們一口一個參見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云云!清朝官方從來就沒有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這樣的正式稱呼,大臣更加不可能當面如此稱呼皇太后!所謂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只是一種俗稱,特指皇帝的嫡母和生母。當然,前提是這位皇帝是庶出!嫡出的皇帝生母就是嫡母,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嫡出的皇帝生母已故,但父親的繼後還活著。那麼,這位繼後依然算作是母后皇太后。清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宣宗(道光帝)的繼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她並不是清宣宗的生母,但卻是清仁宗(嘉慶帝)的繼後。因此,清宣宗即位之後,她依然被尊為了皇太后。但是,這位皇太后並不是清宣宗的生母,自然不能算作聖母皇太后,那就只能是母后皇太后了。



雖然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這樣的俗稱事實存在,但是清朝官方並沒有這樣的正式稱呼。清朝對皇太后的正式稱呼分為兩種,生前稱徽號,死後稱諡號。以著名的慈禧皇太后為例,她生前的徽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祟熙”,這就是慈禧皇太后這一稱呼的由來。但是,死後稱呼就變了,正牌皇后(含原為側室的皇太后)去世後的諡號必須系帝諡,因此只能與皇帝丈夫保持一致,稱皇后而不再稱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死後的全諡系帝諡之後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因此又被稱為孝欽顯皇后,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等等同理。請注意,這時候不再是皇太后了,而是皇后!清朝有定製,無論皇帝的生母是正室還是側室,也無論是否死於皇帝即位之前還是之後、當沒當過皇太后,都會被追諡為皇后。但是,無論怎麼說,清朝官方都沒有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這樣的正式稱呼,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僅僅是俗稱而已。



清朝兩宮皇太后並存的次數並不多,這樣的情況只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順治年間,孝端、孝莊兩宮並存,孝端文皇后因為在世時制度尚未健全,並沒有上徽號,孝莊文皇后的徽號是昭聖皇太后。第二次是康熙年間,仁憲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慈和皇太后(孝康章皇后)兩宮並存。第三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慈安皇太后(孝貞顯皇后)和慈禧皇太后(孝欽顯皇后)。至於“一山不容二虎”這樣的情況還真沒有出現過!



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是姑侄,關係非常融洽,而且孝端文皇后順治六年便去世了,彼時攝政王多爾袞還在世、掌握著實權,這對姑侄彼時最大的對手是多爾袞,還沒有工夫自己內鬥!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並存時,上面有孝莊文皇后這位太皇太后婆婆壓著。更何況,清聖祖(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年初便去世了,即便二人想鬥也沒時間了!



唯一共存時間較長且存在利益衝突的便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了。二人之間有合作、也有爭鬥,著名的“祺祥政變”便是二人聯手的結果,一舉拿下了輔政八大臣。可見,這二人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爭鬥無可避免!著名的“安德海事件”便是二人爭鬥最為公開的一次表現。雖然表面上安德海是被時任山東巡撫丁寶楨所殺,但是這背後卻是慈安皇太后、恭忠親王聯手與慈禧皇太后的政治博弈!但是,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的關係,又未免有些誇大了。



慈安皇太后是清文宗(咸豐帝)的繼後,是妻!雖然慈禧皇太后在清文宗去世之後和慈安皇太后一起被尊為皇太后,但是她曾經的身份只是懿貴妃,是妾!在中國古代,妻和妾的區別是“天壤之別”,這就註定了慈禧皇太后即便權勢熏天,其在臺面上的地位也永遠不可能超越慈安皇太后!因此,清文宗去世後,雖然兩宮並尊為皇太后,但是慈安皇太后的地位是要排在慈禧皇太后之上的,這也是為什麼慈禧皇太后年長慈安皇太后兩歲,卻一直對其以姐姐相稱的原因所在。宗法制度關係封建制度的根基,即便慈禧皇太后這樣的實權人物,也不敢輕易違背!有一個未經考證的例子,說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一起祭祖,下面人為了拍慈禧皇太后的馬屁,擺放了兩個跪墊,意思很明確,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並重。可是,慈安皇太后一到,便跪到了位於次席的跪墊上,理由是首席是已故清文宗原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的,自己這位繼後也不敢僭越!矛頭直指慈禧皇太后:“別看你現在權勢熏天,但你始終只是小妾!請你擺正自己的位置。”於是,慈禧皇太后只得跪在旁邊的地磚上完成了整個儀式。雖然慈禧皇太后憋了一肚子氣,卻挑不出毛病!這就是宗法制度,慈禧皇太后權勢再大,也得認!當然,這個故事未經考證,真假無從確定,但卻講出了一個事實。



因此,雖然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一直存在爭鬥。但是,慈禧皇太后表面上卻從來不敢僭越,一直以慈安皇太后為尊。即便是慈安皇太后去世之後,慈禧皇太后也只敢在自己菩陀峪定東陵的細節上作文章,企圖壓過慈安皇太后普祥峪定東陵一頭。但是,在陵寢的形制上,慈禧皇太后依然不敢僭越!所以,二人雖然有合作、也有爭鬥,但是表面上依然還是維持“友好”狀態的,並沒有出現“一山不容二虎”的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