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高龄津贴上交材料,左为改革后,右为改革前。

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2018年3月,江阳区综合电子监察中心建设运行了高科技大数据平台。

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泸州江阳区运用大数据监督干部。

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泸州市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362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以铁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2018年,合江县实现脱贫摘帽、被评为全省脱贫摘帽先进县,泸州市、古蔺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分别名列全省市州第二、同类贫困县第一。

10月中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泸州采访期间获悉,护航脱贫攻坚,泸州市纪委监委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一手“惩”、一手“建”。惩,就是坚持高压,谁敢动扶贫的奶酪,纪委监委就动谁;建,创新了不少举措,推动主责单位更好履职,其中最具泸州特色的包括“高龄津贴”等。

江阳

运用大数据监督干部

干部的家属,违规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没人举报,纪委是怎么发现的?

干部以亲属名义冒领危房改造补助等,也没人举报,纪委又是怎么发现的?

答案都是一样的:大数据平台。

2018年3月,江阳区综合电子监察中心建设运行了高科技大数据平台。

这个平台,收集公共经费运行、城市公益性岗位、危房改造等腐败问题多发、易发领域的相关数据,同时录入全区干部、公务人员、事业人员及其家属的身份信息,“我们将扶贫、民生领域数据和有关身份信息进行比对、碰撞,如果发现端倪,就移交纪检监察室核查。”综合电子监察中心主任周雨,一边演示一边解释。

这个综合电子监察中心,相当于让纪检监察干部成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2018年6月,综合电子监察中心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研判,发现况场街道红山社区副主任何刚,于2015年以自己丈夫吴某某名义违规申报并享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2万元,遂将问题线索移交相关纪检监察室调查核实。经查,2016年况场街道在危房改造工程验收时,已责令何刚将不该享受的2.2万元补助资金退回街道财政所。2018年9月4日,何刚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18年5月,该中心进行大数据比对,发现南城街道上平社区副书记乔强的配偶官丽不符合条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享受公益性岗位资金;上平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委员侯勇的配偶李红不符合条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享受公益性岗位资金。乔强、侯勇被党内警告,分别清退违纪款13435.82元、15372.36元。

江阳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歆体会深刻:以前执纪审查调查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得到极大解决,“大数据监察平台,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调阅资料、查看凭证、分析研判。”

2018年以来,江阳区借助大数据平台,发现存疑信息2070余条,分析研判精准锁定问题线索55条、立案29件、党纪政务处分24人。“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对电子监察中心各监察平台进行改造升级。”江阳区监委委员徐涛表示,力争将更多信息纳入监察范围。

古蔺

精准巡访严惩贪腐

10月1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古蔺。

许勇,古蔺县纪委常务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分管案件查办。“古蔺地处乌蒙山区,2014年87万总人口中,有11.9万贫困人口。2017年至2019年,全县扶贫领域案件达459件。”

“为什么古蔺县扶贫领域案件数量会有这么多?”对于这个问题,许勇分析其中原因:地理因素、人员素质、制度漏洞,造成古蔺的存量相对较大。“古蔺较为偏远,很多群众不知道有哪些惠民政策、不知道有哪些补助、补助标准是多少;有少数镇、村、组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胡乱作为,吃拿卡要。”

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许勇如数家珍:“扶贫领域的案件,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不作为、慢作为,失职、渎职,工作不细,该办的不办、该履职的不履职,造成群众利益受损或不能及时兑现,甚至有的人去世了还在吃低保等等;第二类是乱作为,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为群众办事收好处,收酒、收烟、甚至收鸡。钱虽然不多,但不送东西就不办事,群众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

古蔺县纪委监委查办案件,带着“疑似线索”进行精准巡访,非常值得点赞。

2018年,古蔺县纪委监委用大数据比对公职人员、村组干部的粮食直补面积时,发现石宝镇合马村原村主任王勇,直补面积增加了几亩。许勇说:“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理论上只会减少、不会增加,那王勇家的粮食直补面积怎么还会增加呢?”

带着这个“疑似线索”,古蔺县纪委监委干部曹刚、陈波奔赴合马村找群众了解情况:粮食直补面积这些年有变化吗?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之后,他们又赶到镇财政所,提取到王勇领取粮食直补的凭证。最后,把王勇找来面对面谈话。

王勇承认了:2006年,合马村粮食直补面积,分摊到每家后还剩余9.4亩,他把其中的4.5亩分给了自己、3.9亩分给了村副主任项付强。2006年至2014年,王勇因此多领取2955元。为此,王勇、项付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两人将多领取的直补款,退回了镇财政所。

古蔺县纪委监委还把干部家属的数据,与补助金发放有关数据进行碰撞,发现土城镇大山村原村主任王联康的儿子王波名下,有2015年的冬令救助补助金1600元。

“这个钱,是专门给困难户、受灾群众的。王波不应该享受这些政策,这会不会是优亲厚友?”

带着这个“疑似线索”,古蔺县土城镇纪委书记陈海量、纪委副书记陈世刚,去大山村了解情况,摸清了王联康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王波在做什么工作后,又去镇财政所查找发放依据、民政办了解申报程序。最后找来王联康和村支书,了解这笔钱的走向。两人说:“为鼓励农户发展烤烟产业,村上表态补助种植大户1600元用于铺设烤烟供水管道。但一直无资金来源,故村上决定从冬令资金中列支该笔资金用于解决遗留问题。”对于两人的说法,陈海量、陈世刚再次走访群众核实,这笔钱没有放进王波的荷包,属于挪用。

王联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许勇说:“我们处理的大多是这一类案件,金额不大,但群众很关注。”

用“惩”来为脱贫攻坚提供纪律保障,古蔺这个国定贫困县效果显著:2014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退出113个贫困村、脱贫10.5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76%。

龙马潭

高龄津贴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

冯小勇,2014年到龙马潭区双加镇,在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民政工作。

2016年,双加镇开始实行高龄津贴制度:80岁-89岁的老人,每人每年享受200元;90-99岁老人每月110元、100岁及以上老人每月500元。

“审核非常麻烦。一方面是老人或家属很麻烦:提出申请、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银行卡复印件,每个人四张纸;另一方面是我们审核很麻烦,收集申请资料、审核、上交区民政局,经村(社区)、街镇以及区老龄委、民政、财政等部门三个层面审批才能发放津贴。”冯小勇说,很多老人因为嫌麻烦或者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申请这项津贴。

今年8月,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在一镇(即双加镇)一街(即小市街道)进行试点:“不需要老人或家属申请,而由辖区派出所提供所有老年人的数据,村组进行比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复印件——如果去年已经享受了高龄津贴的,今年不用再提供,只有今年新增的才提供。”

冯小勇分析两者的区别:以前老人要年年提供四张纸、政府部门年年审核,现在老人一生中只提供一次;政府部门之间多合作、让老百姓不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基本上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党和政府的这项温暖。”

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干部减了负。冯小勇有体会:“双加镇800来个老人,以前每年的这项材料,就有几千张纸,堆起来很高;我一个人只审核这一项,就至少要四五天。今年试点后,虽然新增了139位老人,但资料减少了很多,我一天就能审核完。群众一生中只用交一次材料,我们也只审一次。”

向刚是龙马潭区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具体负责高龄津贴落实督导工作:“以前的审批程序复杂繁琐,每年审批一次,老百姓为了200元每年跑一次;监管也有漏洞,有的去世一年多了还在享受。”“今年试点,将以前的六个环节减少为三个环节。而且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派出所提供数据后,村社干部主动去核对,只要还在世,就发;在外地的老人,通过视频证实还在世,就发。”

“一个证明就是一个形式主义,一个印章就是一个官僚主义。”龙马潭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詹莺歌介绍,这是泸州市纪委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创新的一种工作方式,督促相关主责单位搞的一次“自我革命”,指定龙马潭区纪委监委8月开始牵头试点。“现在看来一切推进顺利,剩下的10个街镇将很快铺开,12月底全面完成这项改革。要让所有该享受高龄津贴的老人,都享受到。这是党和政府的温暖。”(文中何刚、乔强、官丽、侯勇、李红等为化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实习生 刘柯辰

泸州经验反响

“现在找老百姓要吃、要喝、要钱的,基本没得了”

泸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肖清华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一手抓‘惩’字、一手抓‘建’字,以高压态势严惩腐败;同时又督促主责部门履职尽职,建章立制,让基层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之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容错纠错机制为基层干部撑腰等,这些也让基层干部有了获得感。”

“比如高龄津贴的‘自我革命’,不仅让群众坐在家里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少了他们不少的工作量,让他们腾出时间,把其他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一些。”

泸州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邓修贵,协管信访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谈到扶贫领域案子,泸州查得最多,他笑了:“我们查处的越多,新发问题就越少,二者成反比关系。”

邓修贵说,案件查办震慑很大,“因为我们对扶贫领域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了,现在找老百姓要吃、要喝、要钱的,基本没得了。”

谈到“大数据+精准巡访”,邓修贵说:“不定时间、不定线路,效果很好。”而这也让他感觉到,到处都有纪委监委的“眼睛”和“耳朵”,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刘柯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