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這位普通創業者為何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經營祕訣“曝光”!

每天早上四點,50歲的張興旺就起床了,開著小型貨車去汝州城區的鐘樓菜市場批發肉菜,七點再匆匆忙忙趕回溫泉鎮官中村自己的菜店;和妻子以及僱來的一名員工整理完肉菜,來不及扒上一口飯,他又開始開著車往附近的中小學校、飯店等固定客戶配送肉菜,回到店裡之後要一直忙到接近中午;下午還要幫助菜店對面炕燒餅的兒子,一直到晚上八點左右兒子的燒餅攤收攤了,他才能回到家裡。

這是一位普通創業者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縮影。而這樣忙忙碌碌的經營歲月,張興旺已經走過了25個春秋。

汝州這位普通創業者為何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經營秘訣“曝光”!

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一天能賣豆芽400公斤

1969年出生於農家的張興旺,和那時候大多數的農家孩子一樣,過著貧寒的生活。1987年11月,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應徵入伍,在河南省軍區駐登封某通訊連服役。“部隊駐紮在離少林寺不遠的山溝裡,翻過去大山就能看見少林寺,主要是維護通訊光纜安全。我做過班長、連司務長,在部隊服役6年,軍人鐵的紀律和生活鍛鍊了我,也讓我長了見識。”

正是有了這6年的軍營生涯,才使得張興旺為人處事的思路不同於一般的農村青年。1993年底退役後,張興旺下定決心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家裡的貧困生活。官中村鄰近洛界公路,過去是一個繁華的大集鎮,靠著這有利的地理位置優勢,張興旺跟著一位親戚學習了生豆芽的技術,在家生產黃豆芽、綠豆芽,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賣豆芽。“那時候年輕,有力氣,不怕吃苦,剛開始一天能賣百十斤豆芽,能掙一、二十塊錢,一個月也就五六百塊錢,就這在當時已經不少了,當時上班的人一個月才發三四百工資。”

靠著腿勤,張興旺每天蹬著自行車穿行在附近的東營、唐店等村。也就從那時起,張興旺在實踐中摸索到了經營的“法寶”—誠信。“做生意難,做小本生意更難,沒有誠信,豆芽質量不好、缺斤少兩,一錘子買賣,生意會越做越沒有買家。我生的豆芽不僅質量好,而且按時送貨、從不缺斤少兩。”

汝州這位普通創業者為何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經營秘訣“曝光”!

就是靠著這個“法寶”,張興旺的小生意越做越紅火。當時的磊裕公司職工餐廳每天需要二三百斤豆芽,先後有好幾家送貨商,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興旺給他們送了一次豆芽,很快被對方相中。“我送的豆芽質量好,而且便宜,風雨無阻,從不耽誤他們使用。磊裕公司職工餐廳對食材要求很嚴,每月都要檢查食材質量。我一直給他們送了七八年時間。”

後來張興旺擴大規模做豆腐,豆腐豆芽一起賣。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1000餘元,成為村裡的致富能人。

5年前開辦鮮菜鮮肉店

2014年,賣了20年豆腐豆芽的張興旺,看到每個村莊都有了小超市,走街串巷賣豆芽豆腐已經沒有市場。頭腦靈活的他在官莊路口租了上下兩層的門面房,開辦了“興旺鮮菜鮮肉店”,經營各類新鮮蔬菜、乾菜、肉食、調料等食材。因為有了20年的誠信經營積澱,除了坐等顧客上門外,張興旺還主動上門推銷,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大客戶群”。周邊的一些中小學校、飯店都是他的“大客戶”,他堅持每天按時給對方送貨。不僅如此,附近的“三官一丁”4個村莊的村民家裡有了紅白事兒,都會從他這裡購進食材。

“早晨從城裡批菜回來後,固定的客戶,我和兒子分成兩路,一路往東,一路往西,給人家按時送貨。”每天從早晨4點開始,一直要忙到中午才能喘口氣,店裡僱了一名女工,他和妻子才能忙過來。下午,店裡顧客少,他的兒子在菜店對面擺了一個炕燒餅攤,生意也很好,他還得跑過去給兒子幫忙。“咱沒有啥能耐,就是掙的辛苦錢。我的菜店一天能賣三四千塊錢,不過利潤很低。兒子的燒餅攤一天能賣五袋面,也很忙,我必須過去幫忙。一家人就是靠忙忙碌碌過日子,雖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實。”

每天忙忙碌碌的張興旺一家,對待客戶和氣、誠信,也收穫了幸福的日子。

“我老家原先在村裡的低窪處,那時候在家裡生豆芽,排水不暢,門前老是積水。後來掙了一點錢,就在這北邊買了一塊地基蓋了新房,現在又有了這個菜店,兒子擺攤炕饃,全家人都不閒著,日子還算不賴!”張興旺說著說著,忍不住笑了。(汝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營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