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125年前被攻陷,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擴張

在甲午中日海戰黃海海戰清政府戰敗後,日軍逐漸摸清了清軍實力,進而有了進一步擴大戰爭,實現侵華的目標。但

日軍想要攻佔北京,控制清廷,那便需要打通一條從海上直達京津門戶天津的線路。於是日本在經過嚴密的分析後,決定將貪婪的目光聚集到了渤海灣口的旅順半島,並以此同時藉機消滅北洋艦隊。當時的旅順口在外國人看來是堅不可摧的,裝備有從德國採購的克虜伯大炮,號稱是堅不可摧的“遠東第一要塞”,而旅順和威海衛又如同一對犄角一樣扼守著渤海門戶,護衛著大清帝國的京畿地區,拿下不是那麼容易。當時的日本當然拿不出這樣強攻旅順的兵力了,那既然強攻不可取,那當然只有找漏洞了。

被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125年前被攻陷,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海灘

發現漏洞

於是日軍便在威海衛旅順一帶開始了偵查,日本軍艦浪速、秋津洲突然出現在威海灣外,隨後這兩艘軍艦又出現在大連、旅順口一帶的外海。這一行為嚴重的侵犯了當時清帝國的領海主權,雖然在此前的黃海海戰後,北洋艦隊的軍力受損,難以主動出擊,但是也總不能坐以待斃,讓日軍耀武揚威,為了讓日本軍艦稍微有所收斂。李鴻章命令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出海並且做出一副“猛虎在山”的氣勢,震懾日本海軍,當然至於當時李鴻章是有打算讓丁汝昌出去是想要真刀真槍的幹還是說真的只是“猛虎在山”出去象徵性的繞兩圈,不會甚至是不敢開戰呢?這裡便讓各位朋友自己思考了。

被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125年前被攻陷,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劉公島岸炮

面對著只是巡航卻一炮不放的北洋艦隊,再加上在黃海海戰中的勝利,讓日本海軍士氣高昂,顯然沒有對這種巡航有所顧忌。在經過幾天的偵查,日軍在大連灣東北方向發現了一處叫做花園口的海灘,花園口在漲潮時水深可以達到三米有助於大型運輸船在此地運行,可以極大的方便運輸船運送日本陸軍在這裡快速上岸,而更為重要的是,花園口一帶竟然沒有清朝的陸軍駐防。天賜良機,機不可失,日本迅速敲定了花園口是登陸的絕佳地點。

登陸

1894年10月24日在花園口附近的海面上出現了一支龐大的運輸船隊,海面上出現了多達280艘的舢板以及22艘火輪舢板(舢板,結構最簡單的小型木板船,可以理解為登陸的小艇),而岸上卻沒有任何的人去抵禦他們的“非法入侵”。在此後的24號到27號四天的時間裡,日本陸軍作戰部隊基本登陸。24000多陸軍隨即開始向金州進軍,不久便以清軍沒有預料到的出現攻破金州、大連灣,隨後直撲旅順。

被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125年前被攻陷,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北洋艦隊

旅順之戰

1894年11月17日,日軍在大連港經過休整後決定向旅順進攻。此時的旅順城及其附近地區有清軍兵力14000餘人,本來尚有一戰之力,但是由於部隊分屬不同長官領導,而各長官間缺少溝通且有保存軍事實力和政治實力的思想,日軍拿下旅順並沒有花多大力氣。

被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125年前被攻陷,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旅順 白玉山

1894年11月22日,旅順口被日軍攻陷。但是隨後令清政府乃至世界都沒有想到的是,日軍在佔領旅順後,對手無寸鐵的旅順百姓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這場屠殺一共持續了四天三夜,最終使旅順這個遼東重鎮只剩800多人倖存,據統計死難者可能達20000人。隨後,在1895年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清政府正式將包括旅順在內的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

今天,是2019年11月22日,125年前的今天,旅順口淪陷,希望我們可以銘記這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