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說起梅蘭妮,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是梅蘭妮在心理學界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的先驅,梅蘭妮在心理學上成就斐然。但是在業界十分著名的她自己的生活卻並不是那麼幸福,她的兒子在二十七歲不慎落崖去世,卻又有人認為她的兒子是被迫自殺。而她的女兒也因此與梅蘭妮反目成仇。明明是親生母女,卻再無交集,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作為兒童精神分析學的業界領袖與先驅。梅蘭妮的幼年十分坎坷與不幸。在年僅五歲時,與她感情深厚的姐姐便因病去世,這件事情給了梅蘭妮很大的打擊。親愛的姐姐的離世並不是梅蘭妮痛苦的全部,逐漸成長的她不得不面對又一件令人悲痛的消息,梅蘭妮的哥哥因為心臟病而撒手人寰。

本來梅蘭妮希望能夠通過學醫來為一直陪伴自己,鼓勵自己,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一直守護自己的哥哥尋找治癒的方法

。但哥哥的不幸離世卻打亂了梅蘭妮的計劃。並讓她的內心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而最令梅蘭妮深受打擊的是,梅蘭妮的父親也不幸離世了,令梅蘭妮深受打擊。讓她也對心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時的心理學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且全面,一切都在不斷的摸索中,誰也沒有辦法找出一個全面的方法來系統的研究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更是難點中的難點。兒童沒辦法準確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與思想,而且還很難通過大人的角度來觀察和揣摩。

與大多數女人一樣,梅蘭妮結婚了。不久,梅蘭妮便成為了三個孩子的母親,不幸的是,她深受產後抑鬱的困擾,但這也激發了她對心理學的研究與探索的興趣。似乎命運仍然想要捉弄一下這位堅強的女性。梅蘭妮深愛的丈夫也因病去世了。

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梅蘭妮認為柏林成為了自己的傷心之地,為了能夠緩和自己內心的傷口,梅蘭妮決定前往倫敦。也許梅蘭妮也沒有想到,她的後半生,便會永遠在倫敦度過。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便是她三個可愛的孩子,女兒梅麗塔,兒子漢斯。

梅麗塔這時已經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長大成人的她剛剛從柏林畢業回家,收到母親的影響,梅麗塔一直追隨著梅蘭妮,梅蘭妮加入了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並開始研究兒童的心理問題以及相關的治癒方法。梅麗塔也一直堅定的支持著自己的母親,可誰都不會想到二人會形同陌路,分道揚鑣。

兒子們通過對自己兒子女兒的細緻入微的研究和觀察,找到了一種開創性的全新方法來研究兒童的心理,被稱為“玩具療法”

梅蘭妮認為,投入遊戲中的孩子們會下意識的表現出心中的情感與思想,可以藉此分析並深入瞭解,緩和兒童的心理問題。

這種方法簡單但十分有效,迅速便推廣開來,也許名字各不相同,但這個方法至今還在使用。過了不幾年,女兒梅麗塔也成為英國精神分析會的成員,堅定的支持著梅蘭妮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初到柏林的這幾單年,也許是梅蘭妮最開心的日子了,但是命運之輪不會停止轉動,梅蘭妮身邊的不幸也一直沒有消散。

在平靜的一天,梅蘭妮卻聽到了驚天噩耗,她二十七歲的兒子漢斯,因為意外,在通過塔特拉山脈的時候由於惡劣的環境不行墜崖身亡。

在外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的梅蘭妮悲痛不已,她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可是漢斯的死不僅僅令梅蘭妮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也讓她失去了自己的女兒,堅定的支持者梅麗塔

梅麗塔認為自己的弟弟死因並非這麼簡單,背後另有蹊蹺。而這一切的源頭,都與自己的母親,梅蘭妮有著莫大的關係。曾經有一段時間,梅蘭妮像對待病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弟,對他進行心理學的研究和試驗。

梅麗塔一口咬定,正是因為梅蘭妮的這種做法,自己的弟弟漢斯才會由於正常的心理塑造被破壞,使自己的弟弟成為了不易察覺的抑鬱症患者,而這才是自己弟弟去世的真正原因。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也許這只不過是梅麗塔在過於激動情況下的片面結論,也許是弟弟的不幸離世讓她

十分急躁,事實如何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梅麗塔 對母親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她開始在公開場合反對自己的母親。

倔強的梅麗塔堅定的認為自己的母親是弟弟悲劇的幕後黑手,雖然梅蘭妮找了很多方法,但是卻始終不能融化女兒的心。傷心的梅麗塔後來離開了英國,搬去了紐約,甚至都沒有通知過自己的母親。兩人本應該是親密的母女,現在卻一言不發形同陌路。

從此,兩人的分別長達四年之久。四年後的蘇黎世會議上,二人最終重逢。但是戲劇中老套的重歸於好仍然沒有出現,梅麗塔一句話都沒有對自己的母親說,她的眼中充滿著冷漠與無情

女兒冰冷的眼神對梅蘭妮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而這一切她卻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傾訴,只能默默承受。造化弄人,誰又能說得清呢?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唯一能給梅蘭妮生活下去的希望的,便是自己的孫子了。在命運的不斷捉弄下,梅蘭妮卻沒有放棄,她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不斷推動著兒童心理學的系統化理論化發展與研究,醉心學術的她去世之前還發布了《一個兒童的分析過程》

一九六零年,這位飽受打擊卻堅韌的女性永遠的閉上了她深邃的雙眼,癌症奪去了她的生命。可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她的女兒仍然沒有出現在葬禮上。固執的梅麗塔仍然認為是自己的母親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每個人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親情愛情與友情,沒有人能夠脫離這一切而獨自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與隔閡應當通過及時的交流與敞開心扉來解決,單純的逃避與沉默,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