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是一座很普通的縣城,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因西周時期在此設鄲國且春秋時期老子在此煉丹成功而得名“丹城”,歷史演化為“鄲城”。她境內沒有鐵路、沒有高速、沒有水運,多年來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鄲城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公務員、教師及企業工人工資都不高,農民經濟以打工為主,但這樣一個普通的縣城卻處處飄蕩著文明新風,演繹了一幕幕奉獻愛心的故事。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每年都救助無主病人多人,院裡為此每年要投入資金20多萬元,有時院領導還組織全體職工為特困病人捐款。2011年8月8日,救護車送來一位無主病人,病人因車禍造成雙腿嚴重骨折(肇事車已逃跑),年齡約40多歲,精神失常,胡言亂語,渾身骯髒。骨二科醫護人員積極給與治療,精心護理,為其擦洗身體,一日三餐均有護士端到床前,擦屎擦尿,照顧得無微不至。傷者痊癒後,院領導又為他請了個僱工,專門照顧他日常生活。直到2012年底,這位精神病人才離開醫院,被安排到周口福利院生活。

救治棄嬰更是人民醫院的常事。2013年3--4月份,該院小兒科共救治4位棄嬰,他們中小的才生下來幾天,大的有兩三個月,都有殘疾。醫護人員在給予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負責這些棄嬰的生活。他(她)們自發捐款為這些孩子買衣服、奶粉、尿不溼。幾位年輕漂亮的護士把四個孩子當作寶貝似的,照顧得乾淨淨、粉粉嫩嫩。她們上班第一件事是看看孩子,下班時,看看孩子一眼再走。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他們都做到了。4月27日,鄲城愛心人士又為四個棄嬰捐款,買了奶粉、紙尿褲,送到縣人民醫院,並積極聯繫北京、上海的慈善機構,為這四個殘疾棄嬰尋找幫助。後來,我得知“北京的愛心媽媽救助團體”把四個棄嬰接到了北京治療。

2011年該院春節晚會上,由醫務人員編自演的小品《三個護士一個娃》真實再現了她們救助棄嬰的故事,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鄲城縣人民醫院上至院長下至一般職工的高尚行為是“醫者仁心”最好的體現。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現年93歲的侯一風老人,轉業軍人,離休前當教師。他60多年來堅持做好事,資助困難學生,救濟困難同事,為家鄉修橋、修路捐款,為災區捐款。其中,1986年,他為張又銘紀念碑捐款100元;1990年,為南方洪災捐100元;2017年和2018年,為扶貧捐10000元;為愛心基金會捐款5000元,家鄉修路捐6000元,洺河治理捐2000元,汶川、玉樹、舟曲茂縣地震各捐1000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侯一風老人的先進事蹟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做了報道,他本人被評為“河南十大優秀復轉軍人”、“出彩河南人”提名,人們都稱他為“最美老人侯一風”。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現年71歲的丁村鄉大郭莊農民蘇秀英,年輕時就思想好,樂於做好事。她平時勤勞苦幹,省吃儉用,賣菜、挖野生藥材賣,三年來積攢了1萬元。今年,她匿名把1萬元捐給了縣教體局,用於給留守兒童買圖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蘇秀英的事蹟,稱她為“愛心奶奶”。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洺河北路免費愛心粥屋成立於2016年,並組建了鄲城縣心連心公益志願者協會。從開始成立50人的小團隊,發展到現在有1000多人,堅持每天早上免費提供早餐。協會獲得“鄲城五四勞動獎”、“周口好人”等榮譽稱號,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認可,愛心粥項目也被周口市評為優秀項目,主要服務於環衛工人、留守空巢老人、兒童、殘疾人、流浪人員等,讓他們吃上熱乎的早飯。

多年來,志願者在臘八節組織戶外奉粥、關愛老人、情暖人間包餃子活動;五一勞動節開展向城市最美美容師致敬活動,為環衛工發放手套;六一兒童節,小朋們來到愛心粥屋,為就餐者奉獻愛心。會員們還開展關愛偏遠地區留守兒童千里行活動,到廣西北柳市蒲公英孤兒救助中心進行慰問,到浙江嘉興兒童福利院給殘疾兒童送去書包書籍和生活用品,為弱勢群體送去了河南人的一份愛心。他們充分發揮粥屋優勢,為環衛工和過路行人,提供愛心茶水、免費充氣、維修自行車與電動車,開展每週一義務活動,聯繫攝影店為每位老人免費照相一次。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愛心粥負責人趙海濤說,環衛工人被稱為“城市的美容師”“馬路天使”,可他們幹著最髒最累最苦最險的工作,卻拿著最微薄的工資,徘徊在溫飽邊緣,每天凌晨高強度工作之後,有75%的環衛工人吃不上一頓熱乎乎的早餐,他們啃幹饃喝涼水。比起歌頌,他們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幫助,我們不祈求給他們帶來多大幸福,只希望為他們解決一頓熱乎的免費早餐,送上一份切切實實的溫暖! 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和民眾的關愛。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志願者們每天忙碌的背影說明了一切。在公益的道路上,他們並不孤單,更多熱心人在他們的帶動下加入了學雷鋒的行列,成為鄲城活雷鋒,愛心粥也成為鄲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商貿城有一位賣瓜子、花生等乾果的個體戶名叫劉立新,組織社會各界人士成立了一個民間組織——鄲城縣愛心志願者協會。幾年了,該協會成員多次默默無聞地做好事,獻愛心。他們為雙樓鄉、巴集鄉、錢店鎮、虎崗鄉、李樓鄉等敬老院送去溫暖,為老人們理髮、洗腳、洗衣服、打掃衛生等。他們還自覺捐款,到吳臺鎮、寧平鎮、南豐鎮等地的貧困家庭獻愛心。他們瞭解到寧平鎮王寨行政村村民王然彬一家五口人,四人殘疾,其中三人為精神病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5月7日,該協會成員一行給王然彬家送去大米3袋、食用油3桶,現金4865元,鼓勵他家人堅強、勇敢地面對困難,好好生活。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縣金霞名煙名酒超市經理王金霞自2005年以來,堅持默默地為社會奉獻愛心。她每年都幫助幾位留守兒童,帶他們洗澡,請他們來家裡或去飯店吃飯,為他們買衣服、鞋子,再用車把孩子們送回家。2013年以來,她每年資助幾位困難大學生,最多時9位,每人每年2000元學費,個別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困難的,她另外給生活費。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陽光公益志願者協會是一支經民政局註冊的愛心公益組織,前身是鄲城愛心群。2012年底,一群富有愛心的熱心青年成立了鄲城第一個愛心組織---鄲城舊衣服群。2015年更名為鄲城陽光公益志願者協會,2016 年2 月在民政局正式註冊。愛心群成立以來,大家積極行動,捐款捐物,奉獻自己的愛心。多年來風雨兼程,發起了大大小小公益活動上百場次,帶動上萬人次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每年都堅持舉行大型公益活動:愛心送考、八一關愛老兵、九九重陽慰問老人等。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鄲城縣愛心豫劇團是周口市政協委員、退休女士劉美英一家出資成立的業餘劇團,也是一個由退休老人義務演出的劇團,不要政府一分錢。他們經常為鄲城縣的村莊、學校、敬老院、廣場義務演出,節目包括傳統戲曲、現代豫劇、山東快板和自編自演的宣傳黨的政策的詩朗誦等,給老人們送去了歡樂。

這樣的事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和國內一些大城市一樣,鄲城大街小巷也經常有一些殘疾人、老年人在乞討,他們身邊總有一些好心人給的包子、豆漿、衣服和零錢,使他們生活得衣食無憂。鄲城的愛心人士很多,他們身份大都平凡甚至卑微,但他們在政府的關愛還不能普及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政府的救助措施還不完善的時候,自發地組織起來,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用自己的行動喚醒更多的愛心,由一點點微弱的力量凝聚成一股股慈善正能量,在鄲城大地上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溫暖了很多人的心。他們的行為是在向社會展示人性的“善”,他們也是在踐行中華民族“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優良傳統,促進了社會和諧。

鄲城是一座普通的小城,也是一座溫暖的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作者同題文章寫於2013年,2015年發表於《愛鄲城》,本文中做了較大的修改。)

鄲城:一座充滿愛心的城

作者 趙旭

趙旭,字子舒,網名(筆名)驛外斷橋邊的梅、秋夜月等,鄲城縣寧平鎮人,大專文化,鄲城縣司法局公務員,周口市作家協會會員,鄲城縣作家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鄲城縣政協文史研究員,平時愛好寫作,已出版《寧平風雲》一書,有六十多篇文章發表於各級報刊、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