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父輩的旗幟」從水車到動車,三代人見證單位逆襲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柳州市網信辦、微評柳州與柳州市各企業聯合推出“柳州,父輩的旗幟”系列報道,展現柳州市產業工人、一線員工創業精神代代相傳的風貌,同時評選出十個榮譽家庭。

今天推出:從水車到動車,三代人見證單位逆襲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奔向遠方的動車組、辦公室製冷的空調、家裡廚房的水流,這3個似乎離得很遙遠。但在柳州的鐵路沿線,它們又緊密相關,因為它們都歸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供電段守護。

從為高鐵線路供電的接觸網,到鐵路小區的電力水利,柳州供電段曾無所不包。具有73年曆史柳州供電段,從保障鐵路周邊居民的水電後勤部門,被中國鐵路的電力化推向前臺,成為守護鐵路安全的中堅力量。

羅祖義、羅斌和羅丞君爺父子三人就是一個柳州供電段家庭,一個給水工,一個水道工,一個高鐵接觸網工。三代人的交接,見證了柳州鐵路的劇變。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斌(右)和羅丞君。

嫌工作太閒,要幹最苦的工作

羅斌的父親羅祖義也是一位老供電人。羅祖義從鐵道兵轉業回到柳州供電段的前身“柳州水電段”,擔任給水司機職務,負責行車和家屬區的給水工作。在那時候,鐵路用水很不方便,沒有接通水管的地區需要跑到幾公里遠的地方挑水喝。

羅祖義利用自己休班時間,挨家挨戶幫職工家屬接通水管,解決了當時鐵路職工用水“ 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那個年代,抽水泵是燃燒煤炭作為動力,抽水剷煤的工作都由給水司機一人負責,那時候羅祖義總是早出晚歸,每次回來都灰頭土臉的,很是狼狽。

“ 父親總說,鐵路就像家一樣,他能在這個大家庭裡為大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真的很開心。” 羅斌回憶道。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祖義(前排左一)、羅斌和羅丞君一家的全家福。

受父親的影響,1990年羅斌從部隊轉業,加入鐵路大家庭。那時,蒸汽抽水泵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電力抽水泵已經普及,給水司機的工作輕鬆了很多。

“那個時候給水司機太輕鬆,當時作為年輕人覺得很沒有幹勁,就考取了技師資格證,主動選擇最辛苦的水道工,維修供水設備。”羅斌說道。

之所以說最辛苦,因為水道工的維修和鋪設作業都是在戶外,工作環境經常是荒郊野嶺。在這個崗位上,羅斌一待就是7年。

“我們工作日基本在外面,常常一出門就是連續數天,修好才回來,日曬雨淋是常態。太陽猛烈時,只需半天衣服就會有白色的鹽漬凝結。”羅斌說道。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斌對單位的配電系統進行檢修。

孩子上學管送不管接

1992年,羅丞君出生,那時剛好是羅斌最忙的時候,因工作常年在外,羅斌很少能陪伴羅丞君。“作為一個父親,覺得很愧疚。每次回來都會給兒子愛人帶一些喜歡禮物,希望看到他們開心,家是我認為最幸福的地方。”羅斌說道。

因羅斌奔波於工作,於是羅丞君只能由母親照顧,母親忙時還會將他託管在姨媽的家裡。

“包括我上學後,爸媽還是很忙,往往是父母早上送我上學,然後讓親戚和朋友在放學後接我,我爸媽身邊的朋友基本都來過。”羅丞君說道。

但儘管如此,從小就在鐵路大院長大,有許多少兒玩伴羅丞君很少感受到孤獨,反而對當時的柳州水電段產生了很深的感情,見證了柳州的鐵路的一步步進階。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拿著工具包戶外維修供電供水設備,是羅斌年輕時的常態。

隨著柳州的鐵路開始逐步電氣化,柳州水電段的職能中心也開始改變,2006年3月更名為柳州供電段。2009年1月9日,黔桂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完工,柳州供電段正式接管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黔桂鐵路從蒸汽機車時代、內燃機車時代轉變到電力機車時代,接觸網專業成為柳州供電段的重要專業。

從小的鐵路情懷,也讓羅丞君在考大學選專業時,決定選擇廣西大學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在面對南方電網、大型發電廠等優厚待遇的企業時,羅丞君堅定的選擇父親曾經奮鬥過的單位,成為一位高鐵接觸網工。

“從小在鐵路系統長大,感覺對鐵路的一切都很親切,在父親的支持下,我第一選擇就是回到了柳州供電段工作。” 羅丞君說道。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第一型配屬柳州的電力機車,韶山3型。

從“網管”到“管網”

2013年,南寧局集團公司邁入高鐵時代。2014年,羅丞君也成為柳州供電段的一員,在基層車間工作近1年後,羅丞君頂上了缺人的網絡管理員崗位,1人扛起單位網絡和計算機的維護,他也戲稱自己為“網管”。

隨著動車的開行,柳州供電段開始藉助高科技設備,對為動車組供電的接觸網進行維護。羅丞君也完成他的第三次轉崗,利用 6C系統守護高鐵安全。

6C是鐵路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的簡稱,通過視頻錄像等多種方式,對接觸網狀態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故障。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在鐵路接觸網上,遍佈著各類攝像頭。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丞君通過熱成像,觀察受電弓和接觸網是否因異常接觸產生的火花,如有將會通知同事前往檢修。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檢測系統會對接觸網進行實時監控,如有異常就會告警。

通過分析 6C系統採集的數據,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在辦公室對高鐵接觸網進行全面檢修,及時解決設備存在的故障及安全隱患。

在 6C系統普及之前,檢測高鐵接觸網是需要靠人工一個區段一個區段的檢查,費時費力,有了 6C系統之後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丞君檢測接觸網的專門車輛,車頂佈滿了各型攝像頭。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丞君對攝像頭採集的數據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

雖然工作比起爺爺和父親輕鬆,但是羅丞君的壓力卻沒有減少一絲。

“曾經連續多趟動車組的受電弓受損,數據系統沒發現問題。我們就專門在一趟車上安裝了多個攝像頭,數據採集回來後連夜的觀看。超200千米的線路,通過五六個人慢放看了一天一夜才解決。鐵路運行,安全是壓倒一切的。” 羅丞君說道。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水车到动车,三代人见证单位逆袭

羅丞君和父親羅斌在檢測車前合影。

2019年1月1日,隨著柳州鐵路第一給水所正式移交柳州水務公司,柳州供電段完成了“三供一業”移交工作,不再負擔居民區的水電服務,鐵路供電更專業化。羅斌的工作就在此時完成了時代的交接,退居歷史舞臺。

儘管柳州供電段職能在發展中不斷更新,但不管何時,只有羅祖義、羅斌和羅丞君等一代又一代基層供電人的奉獻和努力,才能保證鐵路的安全運行。

時空跨越 49 年的“ 鐵三代” ,見證了鐵路改革開放前後的發展變遷,更見證了祖國成立 70週年來鐵路設備設施、維修方式的鉅變。但他們心中始終不變的,是對鐵路事業執著堅守的初心和追求卓越的夢想。

微評柳州報道 記者:王以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