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肌橋?應該怎麼治療?醫生來告訴你

隨著檢查手段越來越先進,很多朋友做心臟檢查的時候顯示有“心肌橋”,由於這個病症對一般人來說非常陌生,所以查出這個結果來的朋友感到非常困惑。心肌橋是一種什麼病?對健康影響大不大?需要怎麼治療?今天,和大家一起了解心肌橋相關知識,解除相關的疑問。

什麼是心肌橋?應該怎麼治療?醫生來告訴你

正常情況下,供應心臟血液的左、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位置一般位於心外膜下脂肪組織中,而有的人冠狀動脈主幹或其分支的一部分被心肌纖維覆蓋,冠狀動脈被心肌纖維覆蓋的這種情況就稱為心肌橋( Myocardial bridge)。由於此時冠狀動脈內的血液似在心肌肌肉纖維形成的橋下的流水,所以稱為心肌橋,其血流量的大小由心肌橋所控制。

一、心肌橋的檢出率

由於研究方法不同,心肌橋的檢出率差別很大。冠狀動脈造影對心肌橋的檢出率為0.5% 心16%,解剖學研究心肌橋的發生率高達50% ~85.7%。

二、心肌橋出現部位

大多數心肌橋位於左前降支,後室間支、旋支、緣支和對角支等少見。Lee(1992年)報告,心肌橋距離冠狀動脈起始處平均4.0cm。瘦高體型者心肌橋多在前室間支,而矮胖體型者多在後室間支;黃種人和黑種人心肌橋發生率在半數以上,而白種人只有1/4。心肌橋與性別無明顯關係。在同一條冠狀動脈出現1處心肌橋者最多,2處者少見,4處者罕見。心肌橋纖維經過的方向與該部位血管長軸成近於直角(80°~90°)交叉者佔據多數,而且容易產生臨床症狀。心肌橋的寬度由幾毫米到幾釐米不等。心肌橋越寬越厚,對該部冠狀動脈擠壓越嚴重。

三、心肌橋與冠狀動脈病變

嚴重心肌橋患者經常出現胸痛,不少患者因胸痛而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方被發現是心肌橋引起的胸痛。心肌橋處的冠狀動脈比其他部位的冠狀動脈容易發生粥樣硬化。因為該部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如同高血壓一樣,該部血管內膜不規則增厚,易於形成斑塊。但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心肌橋對收縮期血流的控制而使該部以遠段的血管處於低壓狀態,不易發生動脈硬化。

什麼是心肌橋?應該怎麼治療?醫生來告訴你

四、心肌橋與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心室收縮時,心肌橋處的冠狀動脈可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心室舒張時狹窄處消失。根據狹窄的程度不同而分為3級。1級:心肌橋下血管縮窄率<50%,可無任何臨床表現;Ⅱ級:縮窄在50%~75%之間,可有心動過速,心絞痛及心肌缺血;Ⅱ級:縮窄>75%,胸痛、心肌缺血、心電圖改變。Ⅱ級可考慮手術切除心肌橋,術後一切正常。Ⅱ級必須手術。

五、心肌橋的心電圖特徵

心肌橋引起的心電圖改變有:①竇性心率偏快,也有心率正常者。② ST段下降。前降支心肌橋V5、V6導聯 ST段下降。③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心肌橋發生心肌梗死者少見。

六、心肌橋的臨床表現

1.表淺型

因心肌橋薄而短,對冠脈血流影響較小,多數可無心肌缺血癥狀及相應的心電圖改變。

2.縱深型

此種類型因心肌橋厚而長,對冠脈血流影響比較大,有人會出現心絞痛,心電圖也會出現心肌缺血的ST-T改變。如果心肌橋併發冠脈粥樣硬化繼發血栓形成或斑塊脫落,即可能出現心肌梗死的臨床症狀及相應的心電圖改變。心肌橋合併快速型心律失常時更易出現心肌缺血。

絕大多數人的心肌橋不會引起臨床症狀,出現症狀的主要表現為: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心力衰竭、猝死等。

什麼是心肌橋?應該怎麼治療?醫生來告訴你

心肌橋的治療原則是減輕心肌橋對所壓迫的冠狀動脈的壓力,減少對觀眾動脈血流的影響。對有症狀的心肌橋及心肌橋處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者可採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有輕度的症狀,但不是很嚴重,收縮期壁冠狀動脈受壓引起的心絞痛對β-受體阻滯藥、鈣離子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和抗血小板藥物有效。

臨床上用於單純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者。手術方式有兩種,即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肌橋切除術。

(1)冠狀動脈搭橋術

該治療方式適用於縱深型或合併動脈硬化性狹窄者。可在常溫全麻下、常溫體外循環下或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移植材料一般用自體大隱靜脈或乳內動脈。

(2)心肌橋切除術

這種方法適用於表淺型,冠狀動脈表面覆蓋的肌纖維層不是很厚,在常溫全麻下找到心肌橋予以切除徹底解除對冠狀動脈的壓迫,恢復其遠端血流。單純型心肌橋切除術者很少往往與冠狀動脈搭橋術同時進行。

總之,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心肌橋,它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變異,如果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完全可以不用補管它。如果有臨床症狀,要根據症狀的輕重及合併症行藥物或者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