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瞭解的安徽和我所瞭解的安徽

你所不瞭解的安徽和我所瞭解的安徽

安徽,中國中部一個存在感不那麼高的一個省份,經濟數據不耀眼、區位也沒什麼優勢、省會合肥更是淹沒在各大省會城市中遁於無形。然而歷史上的安徽卻是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很多人並不知道,安徽是安慶和徽州的合稱,這兩個地區的大部卻都在長江以南。然而今天的安徽大半的面積都在長江以北。因此地域上的隔離造就了南北巨大差異的安徽。江南的安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富足安逸、山清水秀;江北的安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勤勉踏實、底蘊豐厚。

你所不瞭解的安徽和我所瞭解的安徽

安徽簡稱皖,這個簡稱來自古皖國,是春秋時期安徽皖南片區的一個小國。

安徽滁州,大家因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知道了琅琊山和醉翁亭,卻不知道滁州還有一個bug一樣的存在,這個地方在滁州的西澗。當年韋應物閒逛到此,看見西澗因昨夜大雨而水面上漲,澗中有一葉孤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一股淒涼湧上心頭,隨即寫下了一首《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175年後的一天,又是一個春潮帶雨晚來急的日子,一名年輕武將來到西澗邊,看到漲潮的西澗猶豫片刻後咬牙下達了強渡命令,五千人攻下滁州城滅了黃浦暉十萬守軍,這個年輕武將一戰成名天下知,史稱“趙匡胤五千破滁州”。滁州就是宋王朝的井岡山根據地,一潭溪水成就了一代名君,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古徽州是現今的黃山市三區四縣加上宣城的績溪和江西的婺源。這片地區曾經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徽商。徽商的徽駱駝精神至今還被徽州人津津樂道。但是徽商和曾經的晉商有著本質的不同。晉商很專注,他們掙了錢會培養自己的下一代繼續自己的產業,把經商之路傳承下去;而徽商不同,他們會把掙來的錢供孩子讀書,他們的骨子裡是看不起商人這個職業的,他們信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隨著清王朝的敗落,兩大官商集團也都衰敗了,但是他們的選擇卻分出了高下:晉商的子弟大多數做回了農民,而安徽則成了近現代文人輩出之地。

安徽蕭縣,皖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這裡有一個非著名景點叫皇藏峪,此處是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區暖溫帶生物群落面貌。此處因漢高祖被秦兵追捕,而藏匿山洞中,而後斬白蛇起義的地方。

中國的文房四寶只有湖筆產於與徽州相鄰的浙江省湖州市,其他的宣紙、歙硯、徽墨均產自徽州附近。

中國十大名茶中的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均產自安徽。

明朝著名倭寇,與明軍對抗多年的海賊王汪直是安徽歙縣人。有意思的是,著名的抗倭名將,直接把汪直剿滅的胡宗憲是安徽績溪人,兩人的老家直線距離不到40公里。胡宗憲也是咱胡主席的直系祖先。

合肥南面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地區也是三國時魏吳交界之處,著名的草船借箭就是在巢湖上借的。項羽在巢湖散兵鎮遣散了江東子弟,在馬鞍山市和縣的烏江鎮自刎,上演了一曲霸王別姬。

白酒行業有句老話叫“東不入皖西,西不入川”,安徽和四川一樣白酒品牌很多,一般的白酒很難打進白酒市場。現在市面上著名的種子酒、古井酒、迎駕酒、口子酒、高爐酒都是安徽皖西產。

安徽從來都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惹不起啊惹不起。朱元璋、陳勝、吳廣、曹操、年羹堯......

“想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敬亭山在宣城;“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在涇縣;“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池州;“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天門山位於和縣和當塗的長江兩岸。

安徽的省會合肥首位度低到讓人髮指,實在想不出一個省會怎麼會淪落到全省不不認可的地步。皖西北阜陽亳州與河南一衣帶水;皖東北蚌宿兩淮只認徐州做大哥;江淮諸市抱團依附徽京(南京);皖南宣城自比吳地,追溯蘇常;徽州自居新安源流,緊抱杭州。

大家紛紛表示,合肥是誰?不認識。

安徽地處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交界地卻冬天不供暖,地處江浙滬旁卻不包郵。

中國除了省市縣鄉鎮,還有一種區域叫郢(ying),全國12000個郢,有11000個在安徽,這個區域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楚國人將自己的族群叫郢,,後來人們便在郢字前加上族姓形成村落。

你所不瞭解的安徽和我所瞭解的安徽

進了黃山地區隨處可見的詩句“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並非稱讚徽州地區的自然風光令人“痴絕”,而是罵徽州人的。此句出自湯顯祖《遊黃山白嶽不果》,是湯顯祖被罷官後說此地銅臭味太重,而自己絕不前往徽州賣文鬻字的決心。字面意思是“一生有許多想去的地方,獨獨沒有夢到過徽州。”現在卻被地方政府拿出來做廣告宣傳語,著實是個大烏龍。

安徽和天津有著某種莫名的聯繫,全國賣天津大麻花的都是開著皖D牌子的安徽淮南人;蚌埠話和天津話居然類似,是當年皖系軍閥當權時把安徽口音帶到了天津。

沒有邏輯,沒有順序,想到哪說到哪,也參考了一些資料,有不對的地方輕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