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樂亭一中學生食堂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網絡版

承辦:樂亭圈/樂亭故鄉人網站

回憶樂亭一中學生食堂

回憶樂亭一中學生食堂

回憶樂亭一中學生食堂

學校食堂是一個被人輕視而實際又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位教育界的資深領導說過,學校有兩個重要地方,一是課堂,二是食堂。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食堂是課堂的保障。

建國以來,樂亭一中歷屆領導都注意把學生食堂做為大事來抓,抓重點,抓關鍵,高標準,嚴要求。加之伙食工人愛崗敬業。致使樂亭一中學生食堂幾十年來平穩運行。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建國初期,樂亭一中院內沒有學生食堂,學生們需到一中西邊的育英中學食堂就餐。1951年,一中校領導帶領師生填平了院內西北角大坑,建起了磚木結構學生食堂,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操作間在校園西北側,餐廳在操作間東南方,兩個餐廳平行坐落,東西走向,間隔約10米。餐廳呈長方體,可容納近千名學生就餐。餐廳前後有地缸盛水用於洗碗。食堂設備比較簡陋。隨著學校發展,在校學生人數增加,餐廳不夠用,於1960年在兩個餐廳中間地帶擴建施工,把兩個餐廳連成一體,建成一個大餐廳。當時的學生食堂雖不夠完善,卻在建國後的20多年裡滿足了一中學生一日三餐的伙食需求。

1976年大地震,學生食堂被震毀停用。震後,校領導首先抓了食堂重建,師生員工參與設計施工,在原食堂的東北側重建了尖頂瓦房學生食堂。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壘了灶臺,搭起案板,為震後學生學習提供伙食。

1979年,一中面向全縣招生,住校學生人數增加,食堂已不夠使用,學校開始籌建新的學生食堂。當時學校經費不足。校領導和總務處木工、瓦工群策群力,大膽創新,自己設計,繪製圖紙,完成了餐廳屋頂三角架製作。建築中,學生搬磚和灰,只有零散瓦工。在沒有專業施工隊的條件下,建成了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新建學生餐廳為尖頂瓦房,餐廳和西側的操作間庫房連成一體,內部有推拉門相通。餐廳與操作間的隔斷牆上開有八個售飯口,從原料出庫、食堂作業到售飯都在室內進行,既衛生又便利。內部設施也有了改進,餐廳內有吊燈,摺疊式圓形就餐桌,操作間配有換氣扇,吊扇,照明,上下水,大型冰箱。餐廳外新建了沖洗式洗碗池,學生的就餐環境和工人作業條件有了較大改善。

2006年,按校園整體建設規劃,拆除震後所建學生食堂,新建了二層樓學生食堂。建築面積8200平方米,底層是操作間和餐廳,二樓餐廳寬敞明亮,整潔大方。設有暖氣、空調、照明、餐桌椅、冰箱、電餅鐺、和麵機、絞肉機,電蒸箱,消毒櫃等新型電器。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為食堂的科學管理提供了有利保證。

建國70年來,一中學生食堂管理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建國初到1994年為學校統辦,統管階段;1994年到2008年學校食堂劃分四攤,由校內職工承包管理;2008年至今為校外人員參與經營管理。

學校統辦統管學生食堂期間,工作有計劃,層層有人管,非伙食性開支不讓學生負擔,大事小事為學生著想,點點滴滴向學生傾注愛心。

一、提高飯菜質量是他們的追求

飯菜質量好壞,價格是否合理,學生是否滿意,是食堂辦的好壞的重要標準,也是多年來一中學生食堂的不斷追求。

建國初,一中有十幾個教學班,學生800人左右,每人每月交伙食費7元5角,每人一份菜,飯食隨便吃,不限量。通常的飯譜是早晚秫米粥,小米粥,疙瘩湯,大醬鹹菜豆,白麵饅頭,窩窩頭。中午多是秫米乾飯炒白菜。每週改善一次伙食,秫米乾飯粉燉肉,當時的學生伙食雖然簡單,但不低於普通家庭的溫飽水準,學生吃得比較滿意。

1955年以後,國家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學生每人每月供糧標準是:男生30斤,女生29斤。食堂實行定量加小票的管理方式,每人每月交固定夥7元。定量不足者,憑小票補充,定量滿足了一部分學生的需求,小票為飯量大的學生提供了方便。1960年到1962年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生活困難,國家缺糧,家家少糧,食堂難辦。當時,正值一中工作蒸蒸日上之際,教學質量、升學率居全省上游。如何辦好食堂,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成了學校全盤工作的重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補充糧食不足,讓學生吃飽,校領導和食堂工人想了不少辦法,如飯食稀多幹少,增加瓜菜代,買來大蘿蔔,小白菜,學生用課餘時間撿來白薯秧子,乾菜葉,掰碎,洗淨,泡開,和玉米麵摻在一起做成糊菜湯,工人們想辦法做蘿蔔條秫米乾飯,白薯秧子粉碎摻上玉米麵做成小餅。那個年代學生很理解國家困難,也體諒食堂工人的艱辛,一粥一飯顆粒不丟,好吃賴吃從無怨言,有的學生因缺乏營養出現浮腫,學校和食堂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黃豆食品,學生患病,設法找細糧為他們做大米粥、疙瘩湯補充營養,多日照顧,直至返回課堂。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學校工作全面步入正軌,對食堂工作、飯菜標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時的食堂更加註重飯菜質量,搭配科學合理,每週安排一次飯菜譜,並公佈於眾。飯譜照顧到主副食、粗細糧搭配,每餐營養平衡,一日三餐注意增加大豆和豆製品比例,飯食幹稀搭配,蔬菜採購多樣化,並注意季節特點,冬保暖,夏清涼。平時主食以大米白麵為主,中午兩樣炒菜,每週改善一次伙食。根據學生要求,秋冬季節,吃豬肉白菜餡大包子。因千人食堂做包子困難大,每做一次包子工人們都要起早貪晚,洗菜、剁肉、剁菜、發麵,揉麵,製作,工序繁雜。為了滿足學生要求,他們不辭辛苦堅持每週一次,很受學生歡迎。為了降低伙食成本,食堂徹築了大容量白菜窖,冬儲大白菜。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為食堂改善伙食降低成本提供了方便。食堂還備有幾十口大缸,秋後醃製鹹菜用以調劑伙食。飯譜安排還注意到特殊情況,如每年高考之前,注意調劑伙食,增加營養,高考期間更注意飯菜的清淡和營養。每年運動會期間還特意編制飯譜。食堂照顧回民學生習俗,特製飯菜。常年為病號學生特做飯菜。五一、十一、新年、正月十五、臘八、端午節等節日,還給學生改善生活。

二、始終把食堂安全放在首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學生食堂是高風險之地,存在食物中毒,疾病傳染,失火失盜等隱患,保證食堂安全是對學生的最大關愛。對此,一中歷屆領導都很慎重,從不掉以輕心,經常深入夥房,接觸學生,傾聽意見。在決策上注重選配稱職管理員,注意把食堂安全放在首位,謹防事故發生,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內容是貫徹執行《國家食品衛生法》、《樂亭一中學生食堂衛生管理條例》、《餐具清洗及環境衛生制度》、《食堂工人個人衛生標準》、《食堂採購員工作守則》《食堂財務管理制度》等,並經常對照落實,用制度管人管事。

日常工作中,管理員堅持把“三關”,做到“八不準”,即嚴把採購關,飯菜製作流程關,食品原料儲藏關。不準採購無證食品及原料;不準採購不新鮮及有殘留農藥蔬菜;不準在食堂內吸菸;不準紅白菜案混用;不準非食堂人員進入食堂;沒有健康證不準上崗;不穿工作服不準上崗;個人衛生不合格不準上崗。食堂工人每週一次例會,總結工作,查找問題,重溫食堂工作制度,常講衛生知識,常提安全隱患,嚴明安全責任。1987年春的一天,管理員的一位要好朋友給食堂送來一頭豬的豬肉,管理員見肉的顏色不對,且沒有食品衛生檢驗印章,當即謝絕收用。隨後送肉人汙言穢語,揚長而去。同年食堂工人體檢,查出一名工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且是教工親屬,為保學生身體健康,管理員毅然將其調離學生食堂改做其它工作。

三、懷有愛心的食堂工人

食堂工人是一個較大群體,最多達30多人,多為臨時工。要辦好食堂,帶好工人隊伍,重在選好食堂管理員。建國初期,校領導選派了學校職工共產黨員劉成章,他忠厚老實,責任心強,用愛心辦食堂,常對工人說,我們國家剛剛建立,缺少建設人才,這些中學生是家裡的花,國家的寶,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一樣,想方設法為他們做好飯菜,讓他們吃飽吃好。他經常深入學生中間聽取意見,那時,雖然伙食清苦,但學生吃得滿意。除選好管理員外,還必須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技術學習,制度約束,特別是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1988年,對食堂工人實行聘任制,一聘一年,簽定合同,學校與工人雙方履行各自職責,增強了工人的事業心、責任感。從前,有人認為食堂工作簡單,粗俗,輕閒。實際上千人食堂不同一家一戶做飯,這工作充滿著責任和艱辛,也潛在著風險。嚴冬,工人們五點前就在自己的崗位上開始緊張操作。十來把菜刀,切菜、剁菜,發出的“咚咚”聲響合著大剷搶鍋的“唰唰”旋律,夾雜著清洗飯缸在水泥地面滾動的“隆隆”聲和著盆勺餐具的“噹噹”撞擊聲,與大灶吹風機不停的“嗡嗡”聲響融為一體,有時,青年工人還興奮地唱著自編的《伙食工人之歌》:

“食堂工人有力量,白天黑夜工作忙,蒸出了雪白的米飯,饅頭個大盛滿筐,盆盆炒菜撲鼻香……”

晚上,當人們圍坐電視機前居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時,他們還在清洗餐具,為第二天的伙食做準備。如有各級衛生檢查,工人們更加忙碌,餐廳、操作間、屋頂、地面,門窗用具等都需用水全面沖洗,沒有暖氣,他們穿著膠靴踩在冰涼的水裡,衣服淋溼,刺骨寒痛,但仍然情緒高漲。特別是有較大影響的重要崗位尤為勞累。一是大灶火工。學校開飯時間很嚴格,是人等飯,還是飯等人,到時不開飯,必然引起千人餐廳秩序混亂。他們運煤推碴,煙熏火燎,又髒又累。火工安興田為了不誤學生吃飯,每天都比他人早起生火,從沒因大灶欠火延誤開飯;二是麵食工人。食堂主食以饅頭為主,起初食堂沒有和麵機,全靠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一旦發麵施鹼比例不對,蒸出的饅頭既不好吃又難看,學生有意見。面工張啟江為讓學生吃上可口的饅頭,多年不辭勞苦,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確保饅頭品味、質量,很受學生歡迎。三是炒菜工。食堂鍋大,人站在鍋裡都不露頭頂,炒菜時,既要看好火候,又要炒出味道,在高溫下用大鏟翻炒烘烤一個多小時,汗流滿面。幾十年間,在校領導和全體食堂工人的共同努力下,食堂從未發生過食物中毒,疾病傳染,失火失盜等惡性事故。

建國以後,樂亭縣的數以萬計吃著一中食堂的飯菜成長,很多優秀學生走進了院校大門,走上國家建設崗位,而其背後,也閃耀著食堂工人無限愛心和崇高責任。

(作者井伯庸,曾任樂亭一中副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