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他是河北人,卻發跡於西北,鳳鳴於岐山。他為風雨飄搖的大唐立過功,也助推了大唐的末亡。得意時,他對皇帝指手畫腳,對宰相說殺就殺;失意時,他立場堅定,死不降梁。他雖然對天下無功,卻保住了一方平安,就連對武臣無比挑剔的歐陽修也說他"以寬仁愛物,民頗安之",以至於在其身後,當地百姓請留其子繼續主政。各路軍閥紛紛稱帝,他卻愣是忍而不發。最終,他順利回到了後唐的懷抱,與其子孫共得善終。他就是唐末五代的西北王李茂貞。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唐末,隨著黃巢起義揭開了亂世的序幕,各路豪傑躍躍欲試。他們投身軍旅,義無反顧地搏殺於亂世,希望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方朗朗乾坤。河北人李茂貞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護駕有功賜名姓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是河北蠡縣人,不過當時此地歸屬深州博野。他生於公元856年,此時正是唐宣宗勵精圖治,企圖挽救大唐危局的時候。

那時,大唐的形勢越來越嚴峻,軍人成為一個比較有希望的職業。少年宋文通和眾多同鄉壯丁一起參加了鎮州成德軍,由於作戰勇敢,他被選入了藩帥的牙軍,還因功升為隊正。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不久,他隨著軍帥一起到了奉天駐防。這個奉天也不是後來的瀋陽,而是長安附近的乾縣。彼時,大唐餘威猶在,藩鎮軍要為天子服役。

這種異鄉當兵的日子很無聊,宋文通是個有志青年,可是面對天下崩壞的局勢,他一個小小的隊正也只能徒喚奈何。

公元880年,就在宋文通百無聊賴之時,黃巢義軍攻入了長安,曾經讓四夷賓服的大唐天子又一次當起了寓公。逃亡中的天子命令各地藩鎮勤王,防區本就離長安不遠的宋文通所在部隊奉旨出兵。

來自河朔三鎮的鎮州軍可不是被宦官們玩壞了的神策軍,這支常年征戰的軍隊戰鬥力硬是要得。

鎮州軍一個突襲,就將志得意滿的黃巢首將尚讓打得沒了脾氣,讓尚讓見識了什麼才是大唐雄師。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這一仗,宋文通打得可圈可點。戰後論功行賞,他被封為了神策軍指揮使。讓他去指揮一幫濫竽充數的軟蛋神策軍,真不知上面是怎麼想的,也許是希望用他們這些真正的悍將去訓導疲軟多年的神策軍吧。此後,宋文通一直在西北神策軍,和各路大神戰鬥,從他們身上學習自立之法。

六年之後,陝西、山西等地的數家軍閥以靜難軍節度使朱玫為首,共同向朝廷發難,就連盤距河東的李克用也跳出來聲援。這幾家軍閥對田令孜把持朝政甚為不滿,認為馬球皇帝唐僖宗李儇當初之所以被黃巢修理得那麼慘,罪魁禍首就是田令孜。如今大家合夥團滅了黃巢,憑什麼朝政還有這個死宦官把持,而且這傢伙貪得無厭,總想著從大家碗中撈好處,如何能讓這些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兵頭服氣?

田令孜一看眾怒難犯,索性帶著唐僖宗出宮巡狩(皇家逃跑專用語),一口氣逃到了鳳翔。朱玫一見皇帝跑了,隨性擁立宗室李熅為帝。

哪知道,這個"性謹柔,才無過人者"的李熅雖然被朱玫隆重推出,卻無人買賬。畢竟,皇帝不是你姓李就可以,至少得講究個正統吧,哪能說立就立啊?

彼時,仍在神策軍中擔任唐僖宗護軍都將的宋文通就不認可李熅。他帶著經過自己重新改造後的神策軍一部,硬扛朱玫手下大將王行瑜的追兵。當年聞風而逃的神策軍在這一仗中打出了威風,讓世人看到了天子親軍的雄風不減當年。

唐僖宗曾親歷過當年神策軍的狼奔豕突,如今看到神策軍滿血復活,立刻龍顏大悅,下旨封宋文通為武定節度使。不僅如此,他認為別人不可靠,還是這個河北漢子靠譜,為了更好抓住這個保命的王牌,他親自為宋文通賜國姓李,名曰茂貞,還特意賜字為正臣,其意不言而喻。

此時的李茂貞雖然步入了大唐藩鎮的光榮行列,但追隨流浪的皇帝,根本不知道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陽,因此,那時他的命運與唐僖宗是緊密相連的。他對皇帝非常感激,流著淚好好地表了一番忠心。這也是亂世君臣的經典橋段,不必贅述。

雄據一方任橫行

成為大唐公務員高階特殊群體中的一員後,李茂貞的表現更突出了,迅速躥紅成亂世中的一枚網紅。

887年,朱玫創業之夢破滅了,田令孜和唐僖宗徹底分手了,唐僖宗也終於可以回到長安繼續打馬球了。可是,皇帝的車駕剛走到鳳翔,就遇上了劫道的鳳翔鎮帥李昌符。說起來,此位李將軍當初也是反皇派一枚,如今生怕皇帝回京反攻倒算,索性提前打個劫,萬一做掉了皇帝,就不會再有人秋後算賬了。

可惜,李昌符不幸地遇上了另一位新科李將軍。李茂貞正是積極表現,爭取早日轉正成為貨真價實的一方之主的關鍵時刻,如何能夠聽任第三者插足。

於是,李將軍遇唐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李昌符瞬間悲劇了,不僅被李茂貞的神策軍窮追猛打,而且還用自己的人頭染紅了李茂貞的官帽。

唐僖宗高興壞了。一直以來,不是起義,就是叛將,他的幸福生活全讓人搞砸了。如今,一個亂臣賊子的大好頭顱擺在面前,那滋味比打馬球狂攬冠軍還爽。於是,唐僖宗立刻加封李茂貞為鳳翔、隴右兩鎮節度使,將李昌符空出來的地盤悉數賞給了護駕有功的李茂貞。李茂貞終於在而立之年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小目標。

此後數年間,羽翼未豐的李茂貞一邊埋頭治理自己的地盤,一邊繼續為天子保駕護航,狂刷存在感。這讓受夠了亂世之苦的唐室很滿意,於是,剛剛上臺沒兩年的唐昭宗李曄就大氣地封李茂貞為隴西郡王。這個封號很有點兒講究,因為隴西是李唐皇室的郡望,輕易不會與人的,如今卻封給了一個賜姓之人,確實有點高看李茂貞了。或許,這也是李茂貞發達之後,仍一如既往地姓李,而沒有改回本姓的初衷吧。畢竟李唐皇室雖然已經不值錢了,但姓李還是很時尚的。

就在李王爺高高興興地戴上王冠不久,唐昭宗又攤上事了。要說這個如同崇禎前世一般的唐昭宗也是夠點兒背的。他比自己的哥哥唐僖宗有理想,時刻想著重興唐室,可是他志大才疏,且所用非人,越是努力,越是事多,一直在亡國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這不,樞密使楊復恭又鬧上了。鬧後,他跑到漢中,與自己的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一起合夥造反。不過,楊氏父子沒有金剛鑽,非要攬瓷器活,結果分分鐘成為別人升官的墊腳石。

這個迅速完成滅楊大計的人就是本文豬腳大哥李茂貞,在楊家父子造反前途一片黯淡之際,李茂貞的大軍殺進了漢中興元府,楊家父子被迫走上了逃亡之路,等待他們命運可想而知。

仗越打越順的李茂貞此後如同開掛一般,在秦隴這塊帝王沃土上橫衝直撞,一口氣攻佔了鳳州、洋州、涇原等地。

勢力大增之後的李茂貞脾氣漸長。因為自己的轄區離長安很近,加上自己這些年為唐室立了些許功勞,不免驕傲起來,越發地關心起朝政來,這讓本來就對他漸生提防之心的唐室變得異常敏感。

於是,一些大臣便公然指責他目無君主,似有不臣之心,希望朝廷早點兒翦除,以免尾大不掉。這也是那個年代武將發跡後的經典戲碼。

李茂貞當然不肯服軟,就上書駁斥,以證清白。哪知道,那些大臣都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很快從中找出李的不敬之語,迅速上綱上線。看了大臣們眾口爍金的奏章,唐昭宗頗為生氣,下旨調李茂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而讓聽話的宰相徐彥若接掌鳳翔。

李茂貞在基層工作多年,深知天高皇帝遠,雖然可以自由自在,但同樣意味著遠離權力中心,難有出頭之日。於是,他公然拒絕調任,還煞有介事地上書嚇唬唐昭宗:"本來我是想走的,可是,鳳翔軍中不穩,恐有他變,到時候百姓遭難不說,就怕陛下要想出京巡狩,連個落腳地都找不到!"話裡話外,李茂貞已經把鳳翔變成了自留地。

唐昭宗見文的不行,就想來武的。他召見宰相杜讓能商討如何搞定李茂貞。杜讓能曾經吃過李茂貞的虧,暫時不想惹事,就好言勸道:"李茂貞雖然驕狂,但終究尊奉唐室。況鳳翔軍勢大,離京亦近,一旦朝廷討伐失利,恐怕變生肘腋,誰來收拾殘局呢?"哪知,杜讓能的好心讓年輕氣盛的唐昭宗登時氣炸了:"朕不能任由藩鎮欺凌而不作聲!"

自此,李茂貞與唐廷的蜜月結束了。

殺伐隨意震天下

公元893年,頭腦發熱的唐昭宗正式出兵討伐李茂貞,希望在李身上收穫殺雞儆猴的奇效。

可惜,事與願違,此時的唐朝早就是一艘四面漏風的破船,平靜地駕駛也許還能苟延幾年,一但將其狂暴地駛入軍閥混戰的濁流,分分鐘就有傾覆的危險。

果然,早就士無戰心的唐軍根本不是血戰經年的李茂貞的敵手。李茂貞打敗了前來問罪的中央軍後,不依不饒地領兵進京討說法。

昨天還氣勢洶洶的唐昭宗立馬慫了,害怕引火燒身的他趕忙殺死兩個主戰的樞密使,然後指天誓地地說,都是這兩個倒黴蛋搞的鬼,自己是受矇蔽的,那樣了像極了後世某些找臨時工頂缸的領導。

李茂貞並不買賬,直接陳兵臨皋驛,要求朝廷殺死杜讓能。雖然這次討伐杜讓能是反對派,但李茂貞深知如果留下杜的話,早晚是個禍害,不如藉機除去。

杜讓能倒是條漢子,朗聲道:"我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既然李茂貞非要我死,那我又何惜以死紓難!"一席話,說得唐昭宗滿面羞愧,一個勁兒地流淚。

搞定了老對手杜讓能,李茂貞又和河東李克用因為河中節度使的繼承人問題起了衝突。唐昭宗站在李克用一邊,非要為李克用的姑爺王珂背書,這讓李茂貞又有了叫板中央的藉口。

李茂貞和另外兩個軍閥王行瑜和韓建一起,進兵長安,逼著唐昭宗換人,捎帶腳還逼著唐昭宗殺掉了兩個宰相李溪和韋昭度。幾年裡,昔日高不可攀的大唐宰相,居然讓李茂貞一下滅掉了三個,不得不說,亂世之中,有權真不如有兵實在。

不過,這次李茂貞撞到鐵板上了。他剛剛退回鳳翔,李克用就打著勤王的旗號開到了長安。李茂貞心知自己可以輕鬆搞定唐昭宗,卻無法面對縱橫天下的沙陀兵。無奈之下,他也只能丟車保帥,殺掉留守長安的義子李繼鵬,向唐昭宗請罪。這年頭,做義子也夠杯具的。

這回輪到李克用不依不饒了。他可不想輕易放過插足關中的機會。於是,他要挾唐昭宗殺掉李茂貞。

關鍵時刻,唐昭宗還是明白權力制衡要義的,知道如果李茂貞就此掛了,那麼,本就依違兩可的李克用就更制不了。於是,他好言相勸,說了李茂貞一大車好話,然後請李克用看在大家都是"為了朝廷"的份上,放過李茂貞。李克用見皇帝不開面,也不好過於逼迫,只是恨恨地摞下一句話:"李茂貞不死,京師永無寧日!"然後,拍拍屁股離開長安,繼續和他的宿敵朱溫死磕了。

李茂貞躲過一劫後,並不死心。他發現唐昭宗也在痛定思痛地大散金箔招募軍隊,並且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宗室成員。皇帝打的什麼算盤,久在神策軍中的李茂貞太明白了。與其等著皇帝有朝一日練出精兵再來剿滅自己,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他又向長安進發了。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唐昭宗帶著一群新兵蛋子,哪裡是李茂貞的對手,還沒看到敵人就做了鳥獸散。這回唐昭宗可是急糊塗了,只能逃到韓建的地盤上巡狩,將好不容易攢起的家底敗了個精光。

韓建雖然保民有方,但保民先得保住自己的道理,他比誰都懂。所以,他一面收留唐昭宗,一面為李茂貞說情,藉以討好李茂貞。

結果,將皇帝嚇得出巡,並將長安搶了個精光的李茂貞不僅沒罪,還被加封為岐王,並拜尚書令。

此後,李茂貞一度和朱溫搶皇帝,爭正統,在關中一帶打得不亦樂乎。不過,他哪裡是朱老三的對手,最終只得乖乖地將皇帝的控制權轉讓給朱溫,眼睜睜地看著朱溫一步步地走上事業的巔峰。

恪守臣節得善終

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與朱溫結下深仇的李茂貞一面堅持沿用唐哀帝李柷的天祐年號,以示自己"漢賊不兩立"的決心,一面與昔日的冤家李克用化敵為友,共同寫就討朱檄文,聲稱要興師問罪。當然,面對強勢的朱溫,李茂貞也就是表示一下政治正確的態度而已,至於李克用,也並不信任這個老對手,雙方的聯合不過是抱團取暖,打朱溫,恐怕得等到猴年馬月了。

此後,那些軍閥大佬們見朱老三稱帝,紛紛步其後塵,過上了皇帝癮。

此時,李茂貞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他深知關中殘破,早就沒有了問鼎天下的本錢,充其量就是個自求多福的封國,皇帝這個帽子太重,絕不能輕易觸碰。

於是,他仍然只稱岐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開府設官。不過,他也一度有些技癢,索性以其所居為宮殿,其妻稱皇后,各種儀仗都跟皇帝一樣。但是,他堅決不稱帝,始終為自己留下一條可進可退的後路。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李茂貞夫人墓

915年,邠寧降梁,這讓李茂貞的岐國登時門戶大開。李茂貞生怕梁軍乘勢深入,就趁後梁政權更迭之際,派出劉知俊率軍奪回寧州,進圍邠州。就在這個朱溫悍將劉開道以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全取邠州之際,卻遇上了後梁大將霍彥威的全力固守,愣是圍攻半年不克。

李茂貞的倒黴事還不止這個,916年,蜀主王建也來分一杯羹,親率蜀軍進擊隴州,這讓李茂貞很沒面子。從前讓李克用、朱溫吊打也就算了,如今就連王建這個"賊王八"也敢來欺侮自己,還有沒有天理啊?

不過,李茂貞深耕鳳翔、涇原一帶長達數十年,根基牢固,雖然遇上些小挫折,但最終還是化險為夷。只是他的實際控制區只剩下了七個州,與鼎盛時期勢力波及四道十五鎮四十五州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公元923年,後唐滅掉後梁,年邁的李茂貞為了討好李存勖,特意以家人禮(大家都是李唐賜姓)給李存勖寫了封信,祝賀他攻入開封。

李存勖定都洛陽後,老謀深算的李茂貞越發心裡不安,忙不迭地上表稱臣,還讓兒子去朝見李存勖。李存勖為了能夠順利進軍蜀中,實現自己的大目標,決定對他採取懷柔政策,以李茂貞是前唐元老為名,對他倍示尊敬,不僅保留了他的前朝舊職,還晉封為秦王。李茂貞寶押對了,心也放寬了,本想安安生生過日子,可惜,歲月不饒人。在他生病時,李存勖還派人去給他送藥慰問。公元924年,就在李茂貞被封秦王后不久,這位西北王便與世長辭了,終年六十九歲,諡曰"忠敬"。

晚唐人生贏家,長居鳳翔不稱帝的西北王

戎馬一生的李茂貞殺人無數,但卻一心禮佛。供奉舍利的鳳翔法門寺在唐武宗會昌法難後幾經頹廢,無人打理。李茂貞坐鎮鳳翔期間,花了二十多年,修寺宇、建法舍、鑄銅爐、造佛塔,對法門寺進行了曠世持久地修復,使法門寺重現了皇家寺院的繁華,這是唐末以來絕無僅有的。也許,李茂貞是想通過佛法無邊來化解自己生處亂世的煩心吧。

史料有限,我們不知道李茂貞治理鳳翔的詳情,但是從其長子李從曮被鳳翔百姓執意挽留,就如同當年鎮守河內的東漢名臣寇恂一樣,可以看出李家父子是深諳"好漢護三村"道理的,也確實為當地百姓做過不少善事,對此,就連對武臣無比挑剔的歐陽修也稱讚李茂貞"以寬仁愛物,民頗安之"。李從曮兄弟也都受過良好教育,皆以書畫見長。或許,這也是曾經雄據一方的李茂貞,能夠在亂世中得以善終的要因之一。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