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聞到嫋嫋的炊煙香,使多少在外漂泊人有種想回家的感覺,他們在外打拼掙錢,就是為了讓家庭生活過得更加幸福,炊煙升起在村莊周圍召喚孩子回家吃飯,讓多少成年人回到童年的簡單快樂,每當清晨,嫋嫋的炊煙升起,也是孩子上學的開始,黃昏的時候,隨著太陽的西落,大人們又在做晚飯,日子就這樣在炊煙中過來過去。隨著環保的持續發力,這樣的情景只能化作腦海中的回憶。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基本還採用燒火做飯的方式生活, 當然也是最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可以隨時就地取材,有秸稈、樹枝、乾柴、白色垃圾等,特殊是焚燒白色垃圾,對環境的汙染相當嚴重,如果說樹枝、秸稈、乾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較小,那麼焚燒白色垃圾就是對環境的極度不負責任。那麼為什麼天然氣推廣進展緩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的癥結。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一,自古以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及取暖已經演化為一種生活習慣。縷縷炊煙是對家庭最溫柔的思念,猛然間斷了老百姓這種生活方式的習慣,這種對家鄉的思念,肯定在心底有種莫名的牴觸,猛然間的改變讓農村少了一絲炊煙的溫暖,讓老百姓突然間感覺到生活上的不適應。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二、天然氣的成本太高,1、安裝費用,雖說是有政府的補貼,但是在農村每戶仍需繳納一千多元的安裝費用,現在在農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經濟方面只有出項沒有進項,所以花每一分錢都能把錢攥處水來使用,2、後期的天然氣使用費用都說天然氣做飯挺省錢的,但上了年紀的老人,節省成了習慣,特殊在取暖方面再往外掏錢,那肯定會有心裡往外流血的感覺,牴觸心理肯定會不小。

農村禁止燒柴做飯,推廣天然氣,為何進展緩慢

三、安全方面,這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講可能是憨大膽,但對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多少會對老人在安全用氣方面多出許多牽掛和擔心,因為現在的老人很多還是大字不識一個,對待這麼一個新鮮事物的天然氣,老人會不會用,千萬別出什麼不安全的事情,父母在我們農村的孩子尚有來處,對父母最牽掛的就是健康和安全。

面對大氣汙染的愈演愈烈,該改的還是要改,支持環保人人有責,炊煙雖說對環境沒有太大汙染,如果說把經濟斷了,我們何來生計,車輛限行,我們的生活將在現在的社會中被嚴重打亂,我們何來幸福生活。以上是小編的一點見解,有不同觀點可以留言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