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文 ✎ 林夏淅 秦曉鵬

鍍金的電梯、鍍金的波音747、高達1007米的沙特王國大廈,沙特阿拉伯是個處處透露著“壕氣”的國家。

當然,將“土豪”印象輸出的,並非普羅大眾,而是出境頻率頗高的王室們。王室們高調炫富的背後其實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巨大財力。

據惠譽估計,2015年到2017年,沙特阿拉伯約70%的收入來自沙特阿美。

世人皆知沙特阿美這家依託石油經營的公司富得流油、賺錢能力彪悍,卻不知到底多富多賺錢,而隨著沙特阿美上市計劃的推進,神秘面紗再也罩不住這個石油巨頭了。

01

廬山真面目

作為目前世界上探明儲量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握有全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加沃油田,以及最大的海上油田——薩法尼亞油田。

2016年到2018年,沙特阿美原油產量約佔全球原油產量的八分之一。2018年末,沙特阿美已探明的油儲量為2569億桶,為五大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道達爾、英國石油、殼牌)探明儲量之和的五倍。這樣的儲量能夠滿足52年的開採需求,遠遠超過另外五家主要國際石油公司9至17年的開採需求。

此外,沙特阿美還是全球第四大綜合練油廠。2018年,沙特阿美每天的煉油能力達到了490萬桶,淨煉油能力為310萬桶。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家裡有油,賺錢不愁,沙特阿美的賺錢能力堪稱地表最強。

今年前三季度,沙特阿美的總收入為2444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682億美元。

這是什麼水平?

美股石油的五大巨頭加起來都敵不過一個沙特阿美,682億美元的利潤相當於1.9個“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8.2個貴州茅臺。

沙特阿美平均每天的利潤達到2.5億美元,每秒能賺289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兩萬元,超過了多數人的月薪。

而這還是在原油行情低迷、收入下滑的情況之下。

截至2019年6月底,在沙特阿美379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貨幣及貨幣等價物賬面餘額為395.3億美元,佔比達10.41%,該比例遠超石油五巨頭中的四家。除此之外,沙特阿美2.4%的負債率也是極低的,實是個不差錢兒的主。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這樣一個巨無霸要上市,各地交易所紛紛跑來遞上橄欖枝,希望通過承辦此次上市而從中分一杯羹。

不管是因為“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因為其他交易所的諸多條例限制,沙特阿美最終敲定的上市地點定為沙特當地的利雅得交易所,就目前1.6萬億美元——1.7萬億美元的估值,相當於1.4 個蘋果、7.5個茅臺。

02

石油大佬養成記

能成為一家宇宙巨企,沙特阿美的發展必然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不可否認的,地利是最突出的因素。沙特阿拉伯除了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外,其地質結構也很獨特。

相比其它石油儲量大國,沙特阿拉伯石油埋藏得相對較淺,並且有更多的輕質油,含硫量也較低,這些都降低了開採提煉的難度和成本。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沙特阿美開採一桶原油的成本僅為2.8美元,而根據其他媒體報道,委內瑞拉、美國、俄羅斯每桶油的開採成本分別為25美元、36美元和20美元。根據年報數據顯示,沙特阿美的營業毛利率遠高於其它石油公司。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而天時和人和,就要聯繫到沙特阿美最初的成立了。

1933年,美國石油公司Socal與沙特阿拉伯簽署特許權協議,併成立子公司Casoc,專門管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特許經營權。

歷時2年勘探後,在1935年才開始鑽探,但收效甚微。又是三年後,Casoc終於在達蘭(Dhahran)的一個鑽探現場挖出了第一桶原油,沙特阿美的成功以及沙特阿拉伯的未來繁榮也由此開始。

發展過程中,美國石油公司德士古(Texaco)、埃克森(Exxon)和Socony-Vacuum(後來的美孚Mobil公司)陸續成為公司股東,Casoc更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世界石油工業是從美國開始的,沙特阿美在成為四家美國石油公司賺錢利器的同時,也使得自己的技術逐漸成熟。到1971年,沙特阿美的原油和石油產品首次超過每年10億桶。

此後,沙特政府開始計劃拿回股權。1973年,沙特政府購買了沙特阿美25%的股份,第二年增加到60%,後歷經6年,在1980年拿回了公司100%的股權,而此時的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石油生產商。1988年,公司改名為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外界仍稱為沙特阿美公司),後任沙特石油大臣的阿里·納伊米成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技術上,美國石油公司作為領路人,為沙特阿美打開了財富世界的大門。時間上,沙特阿拉伯在成熟的時機,將沙特阿美自有化。但更關鍵的,還在於沙特阿拉伯所處位置擁有的豐富石油資源。

如此這般的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沙特阿美。

03

我一定要上市

有句話叫,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沙特阿美作為沙特阿拉伯的重要支柱,其稅負一直很重,2016年,僅所得稅一項,就佔去營業利潤的8成以上。

不止是稅負,沙特阿美還承擔著低價在國內銷售的義務。2017年以前,由於產品價格受到政府的管制,一向賺錢如流水在外風風光光的沙特阿美在國內卻是虧損的。

不過,自從有了上市的想法之後,政府做了不少變革。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沙特達蘭,沙特阿美公司召開新聞發佈會

稅率方面,自2017年開始,所得稅率下降至50%。從2020年開始,沙特阿美下游業務的稅率在滿足要求的條件下會被調低至20%。

稅收少了,沙特政府對特許權使用費也做出了調整。自2020年開始,在每桶原油售價不超過70美元的情況下,特許權使用費率從現在的20%下調到15%,當每桶原油價格售價超過70美元時,使用費率相較當前有所提升。

但按照目前國際原油價格趨勢來看,高於70美元/桶的原油價格短期內並不容易出現,因此整體而言,無論是減少稅率,還是調整特許權使用費,都將帶來降稅費、增利潤的效果。

另外,2017年開始,沙特政府實施了一項均衡機制,來補償沙特阿美因為遵守國內價格管制的相關規定而損失的收入。未來的趨勢是管制價格會調高,均衡機制的範圍也將擴大,這成為了又一項增利措施。

減稅和補貼政策,將增厚沙特阿美未來可供分配的利潤,似乎是為了上市而完成的自我改造與推銷,而更直白的誘惑,正如沙特阿美在招股書中表示的,2020年—2024年每年分紅不低於750億美元。

做出一系列的準備後,沙特王室在估值上也做出了妥協。相比此前一直執著的2萬億美元估值,此次1.6-1.7萬億美元的估值相當於打了8折-8.5折。

上市態度如此積極,不禁讓人疑惑,手握鉅款、坐地賺錢的石油巨擘究竟為何急於上市?

04

為何上市

其實躺賺的沙特阿美,正在面臨多方夾擊。

從外部來看,美國一方,技術進步使得開採頁岩油的成本得到控制,產量驟升,在2018年11月以1170萬桶/日的產量反超了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

另一方面,運輸工具的電氣化、燃料電池和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技術發展,以及包括共享乘車在內的交通方式偏好變化,都在降低全球的石油需求量。

從內部來看,由於沙特阿美在國內“至高無上”的經濟貢獻,其業績變化對整個國家興衰產生了劇烈的影響。

原油價格上升時期,沙特阿美和沙特阿拉伯尚可以“歌舞昇平”,但在原油價格下降時期,就成了切膚之痛。

沙特阿拉伯王儲、國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曾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表示,油價暴跌是敦促沙特阿美IPO的主因之一,希望可以幫助平衡政府預算。

Wind 數據顯示,月均布倫特原油現貨價在2008年6月到達136.75美元的高峰後,就開始了大起大落的模式,期間曾於2016年1月跌至30.7美元的低位。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油價下跌,導致沙特阿拉伯2015年財政赤字高達386億美元,成為沙特歷史上最高赤字,也是2009年後首次出現財政預算赤字,根據當時的《中國電力報》報道,沙特阿拉伯一年時間消耗了11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接近總額的20%。

除此之外,2016年的麥肯錫報告曾指出,沙特阿拉伯50%的人口不到25歲,其中大部分將在未來幾年內面臨就業問題,沙特需要創造比2003年至2013年間高油價時期多兩倍的工作崗位,才能夠消化這一批勞動力。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沙特王國似乎開始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沙特阿美的收入規模,二是改變對石油過度依賴的國民經濟,發展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就前者而言,必然要從價格或銷量上下功夫,但原油價格不可控,產量又受到OPEC協議的限制,想要提高收入,只能從延伸產業鏈,增加最終產品附加值的角度予以發力。

另外,沙特王儲於2016年4月公佈的“2030願景”改革計劃,旨在發展沙特阿拉伯的多元化產業結構,希望將非石油出口佔GDP比重從16%提高到50%,將非石油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從10%提升到70%,大大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

但不論是沙特阿美向產業鏈下游的延伸,還是沙特阿拉伯發展多元化產業結構,無疑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而沙特阿拉伯自2015年後,已經連續五年發生大額財政赤字,財政預算赤字金額合計約1613億美元。

每秒淨賺2萬!全球巨無霸沙特阿美竟為錢發愁,欲“賣身救國”

沙特達蘭,民眾關注沙特阿美公司IPO

財政大臣賈丹在今年10月表示,2020年的財政赤字還將繼續擴大。

按照沙特阿美新任掌門人魯邁延此前的計劃,2019年-2021年將陸續出售沙特阿美合計5%的股權,根據當前1.7萬億美元的估值,5%的股權大約價值850億美元,相當於近五年財政預算赤字金額的一半,也難怪沙特阿美的上市計劃被扣上“籌資救國”的帽子。

對於政府而言,沙特阿美的國有屬性自然要緊緊抓住,但對於即將入股的投資者而言,沙特阿美扮演的則是賺錢利器的角色,這樣一個特殊的經濟實體,在兩種不用的角色間將如何發展,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

如沙特阿美前董事長曾說的那樣,沙特阿美作為政府中一個重要部門,需要在遵循政府政策和賺錢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雖然正在逐漸被構築,但還需要漫長的維護和加固,而這可能就是沙特阿美接下來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