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三十晚上不熄燈,為何有這樣的習俗,背後有什麼講究?

春節是很多中國的小孩子最期盼的一個節日,因為在春節的時候他們不僅有新衣服穿,還有很多壓歲錢可以拿,很多遠在他鄉工作的人也會選擇在春節回家,這就如歌詞中所說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在春節前夕,不管是菜市場還是超市幾乎都人滿為患,很多人都在置辦著各種年貨,為的就是在春節期間和家裡人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也為了在春節期間能夠豐盛地找到來家裡做客的親朋好友,所以很多中國人在春節過後都會胖個幾斤,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幸福肥吧。

而春節除了這些喜慶和美好之外,也有著很多根深蒂固的習俗,儘管很多已經和現在的生活不太貼合,但是它們早就融進了很多人的生活,很多中國人從小就遵循著這些春節的習俗長大,在他們的眼裡,這已經成為了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相信很多人的春節習俗都是在老一輩的嘴中得知並傳承下來,那我們今天就挑其中的一個習俗來說,它就是三十晚上不熄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裡面有好幾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供奉祖先的燈不能關,這是和一個民間故事有關,古代經常有土匪出沒,很多百姓深受困擾,而這些土匪基本上是每家每戶地進行搶劫。

但為了不讓自己記混掉,他們會在已經搶過的房子裡點上一盞燈,而剛好有個婦人因為家裡點了一盞燈就跳過了土匪的搶劫,從此很多百姓就選擇了在三十這天晚上不熄燈。

第二個因為這些燈代表著一家人一整年的好運氣,若是將其關掉就意味著新的一年的好運都在一開始被熄滅了,這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不睡覺地守夜,其目的也是為了守護這盞燈,讓它不要滅掉。

第三個是為了驅趕“年獸”,在古人眼裡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因為可以藉助鞭炮的光亮和響聲來驅趕年獸,而後面我們也知道了年獸是大家想象出來的東西,但大年三十不熄燈也漸漸演變成是用燈光來驅趕不吉利的東西。

現在我們仍然有很多人選擇在大年三十這一天不睡覺來進行守歲,雖然這些都是迷信的做法,但是通過做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的新年充滿了年味,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人經常抱怨長大後的春節沒有像小時候那麼有氣氛,究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從內心深處認為這些古老的習俗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甚至覺得做這些事會讓自己很丟臉。其實想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樂趣,有時候還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